我与小王子

作者的家附近有一个赌场,据他说小王子在各个星球间旅行时遇见的人物原型都出自在那个赌场观察到的人 。他一边认为那些人根本不是在活着,一边自己也保留着“赌”的习惯,他一直在买彩票,而买彩票的目的只是希望生活中能出现些意外。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张雨生的《自由歌》中的一段,“我不跳迪斯科却流连在吧台,我不赌六合彩却爱帮人猜明牌,我不看打棒球却骂别人很菜,我不想受束缚只要自由自在”。何其相似,同样都爱自由,都爱观察,但也都爱体验,都爱参与。
而小王子是他意识中的那个自己,不是“另一个自己”,而就是他的意识本身。就像他所说:我来自我的童年。小王子是他心中孩童的影射,而《小王子》中的一切,都是围绕那个孩童对世界的理解而展开。
看到题目之后,花了一下午时间来揣想书中的那个小世界,它在我眼中从来不是童话,而是真实。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与作者身边的现实事件相对应。他爱空旷沙漠也爱漫天繁星,爱飞行也爱来自陆地的牵绊,爱妻子也爱情人,爱自由的同时也在不间断寻找感情寄托。但那种过于丰富敏感的精神世界,热情不羁的人生态度,从作品中传达出的内容,也让后人猜测他患有一定程度的抑郁。
作者一直在恋情关系中学习“责任”,就像童话中的小王子,也许走出自己的星球去旅行就代表对自由的渴望远远要大过责任,而他却一直在感受学习。遇见了狐狸让他懂得了这一切,玫瑰则是他在旅行中不断思念的人。无法长久相聚,却又从因爱与责任从未切断联系。
爱的基础是责任,在《小王子》中,从开始认为“爱情只是如买彩票般碰运气的事”[2],变成了之后慢慢懂得了爱是浇灌玫瑰,耐心付出,彼此驯养,相互尊重,承担责任。他明显做的不够好,但那只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自己作为一个孩子的纯真内核。最终他死于自己的热情,在44岁一身旧伤不适合飞行的年龄于10000米高空行踪不明。这也和《小王子》的结局一样,从人们视线中消失又无迹可寻。可也正因如此,世人对《小王子》与作者本人的谈论从无休止。他在用行动诠释:生命有时候不需要一个形式上的终点。因为他的人生和书中情节太过接近,他的失踪原因也就成为了一个谜。
另外,你难道不觉得书中的飞行员也是他,他在写作《小王子》时,已经把人生规划都隐然写好了。整本书是他以内心那个孩童的身份与大人那个身份的自己的对话,他说的明明白白,内心的孩童在驱使着他以最刺激也最坦然的一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那条象征神秘危险的蛇[3]从开始就潜伏于他的心中。他在旅程中懂得了责任在生命中的重要,最终却又放弃了对花儿和狐狸们的责任, 放弃了身为“大人”的身份,听从内心孩童的激烈愿望[4], 以一个传奇的方式“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奈莉是金发。在有狐狸出现的篇章,常把狐狸和金黄色的麦子、麦田联系在一起,这种巧合让人遐想,是作者在潜意识中将二者联系在了一起。
[2] 此观点出自作者创作手稿,结合书中小王子从爱上自己星球上唯一一朵玫瑰,到后来遇见整个花园一模一样的玫瑰后产生失望情绪哭泣的那段情节,可以读出当时他对爱情充满了“偶然性”的认识。
[3] 书中反复出现的“蛇”,我认为那是对生命中不可测因素的暗喻,它代表神秘,危险,不起眼却拥有巨大毁灭能量,让人恐惧又充满着吸引力的存在。贯穿全书,作者的人生观都是:生命中处处充满不可知危险,而危险又如此迷人。
[4]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不服输,不认错,总做些出奇的事,他们才不顾那些事是对是错,只等着大人看到后发出惊讶的声音,继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虽然他们也明白,关注有时并不是关爱,但那已无关紧要。从作者童年的成长经历看,他身上孩子的那部分天性始终未脱去,他最终都未真正懂得身为“大人”的责任,更具备孩子式的“求关注”,“我就是要让你们惊讶”,“不服输”,“任性”等等特征。从这个点延伸下去还可以再写很多,但在这里只提供思考角度。就像是这本书留给我们的思索一样,所谓的谜,就是有万般可能却无解啊。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王子,而每个人心中的小王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找到你心中的那个小王子了吗?附上收藏的最喜欢的一张小王子图,有漫天繁星,有落日的辉光,有带刺的玫瑰,有爱情最初的形状,却没有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