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子,难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再看《顺治王朝》,要说在整个宫里,最难得的人是花束子。 这个后宫真心爱福临的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花束子,另一个是董鄂氏乌云珠。其他的,废皇后是被迫送过来的,政治婚姻,两人性格也摩擦太大;佟妃是选秀进来的,奔前程,一开始还两情和睦,后来佟妃身边的人事撺掇着,再加上宫中各种破事,顺治逐渐冷情又遇见了乌云珠,中宫位也没得到,就一心指望儿子,和皇上情分淡了;新皇后就更别提了,是个可爱的傻子。花束子跟乌云珠不能比,才情,家世,狠劲,聪慧,都不能比,所以她输了,既使乌云珠和皇上跨着伦常,她还是输了。这故事里顺治是个多么渴望爱的人啊,只是他不知道。 当年花束子反复问他:皇上,您是可怜奴才呢?还是真的喜欢我?顺治没爱上她,所以他说:我喜欢听话顺从的女人……谁听话我喜欢谁。当时他被皇后气疯了,焦头烂额中非常不负责任地把花束子推上了火床。花束子不知道吗?花束子知道。皇上不爱她。她身份太低宫里难住。但皇上现在需要她。皇上现在看见她还是很开心的。她已经怀了皇上的孩子,要做妈妈了。所以她低头说:奴才明白了。奴才以后加倍听话就是了。那一刻估计心里都酸得发抖,但她也没多大表情。 花束子还蛮可爱的其实,性格很鲜活,双商都挺高,不是自甘下贱畏畏缩缩的奴才性子,也很有胆量,世上就没什么她舍不得的东西。她留在宫里占个封号,原因太单纯了,就是喜欢皇上,想一辈子在他身边陪着他。我想,如果乌云珠是她这么个状况,估计都没勇气呆下去。乌云珠万般艰难,有皇上的爱撑着啊,还有和皇上气味相投的才情,捎带还有家世能削减太后宗室的压力。花束子是真·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
但凡皇上真心喜欢她……(摇头) 乌云珠这个女人……小时候陷于剧本视角自然是喜欢的,她死了还挺伤心。但现在看得清楚了,她好自然是好,就是踏错一步:已经嫁了博果尔,成了他的福晋,有家室有夫君的女人,没有一天一个时辰心里有过她的丈夫,心没在轨上,身也没在。更离谱的是,这还在她和皇上相识相遇之前,几面之缘而已。她挺疯的,荆棘鸟一样,诗性的,癫狂的,就要扑火。你扑火不要紧,你和顺治前世的缘分也不要紧,你乱伦也还能忍,但是这个道德上你好像就一点罪恶感也不背的呀?是,博果尔从选秀上半中间把你截下来你非常难受,他怎么截的?开诚布公问皇上要的!这就是你和皇上缘分不到,你该怨博果尔喜欢你吗?搭上博果尔一条命之后,你还是毫不犹豫跟着皇上进宫了,丧还没服满呢,你……所以说残忍和自私的行为,是要背因果的呀。 花束子这一生接受的打击无数,最残忍的应该是三次。第一次:在行猎的毡包里问皇上那次,得知皇上并不是喜欢她。后来的种种打击和折辱甚至失去孩子,和这个比起来都不算什么。在静妃也就是废后的冷宫里,都不许静妃乱嚼皇上舌根。她很清楚自己是谁,什么处境,在做什么,在乎的是什么。皇上不爱她,不护她,作践她,她难受,但她知道不爱是本来就不爱,在皇上不爱她的语境里她本来就应该是个奴才,为什么成为贵人的她会不知道吗?她在乎这个位分吗?但孩子没了,顺治日渐嫌弃她,不再需要她,她就离开了。和静妃住去了。谁伤了她,她就离开谁。静妃是她主子的时候那种跋扈对她来说也算不上伤,分内的,没碰着心的,都不记恨。而当年她是真拿静妃当主子,是用了心去疼的,所以就要对得起那份心,后来就还是和静妃好,更何况静妃为人也是真值得,跋扈是性格,重情知恩义是心性。或许,这宫里确实也一早就没有比她更了解静妃性情的人吧。 第二次,皇上杀了她父母。说准确点,皇上没把他们保到宁古塔,还是去了菜市口,但责任大头皇上推不了。心凉了,想死,但不走,还有静妃呢,最后一点温暖,最后一个在乎自己的人。 谁伤了她,她痛了,失望了,就离开。她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离开。唉要是人人头顶有光,应该没有比她的更柔软干净的了。第三次:太后当她俩面儿说了,当年她的孩子是静妃害死的。她当时就惊了。愣了一会儿她就忽然喊:是我干的,是我干的!你说得对,我恨你们所有人!我恨这个皇宫!所以我要害死四阿哥!!(当然不是她做的,是静妃做的,静妃替她和太妃报仇呢,因为静妃禁足了所以穿她衣服去的,太后就为这事才跑冷宫来,一开始花束子还蒙着呢)她为啥突然就要顶罪,因为护着静妃?静妃认罪的时候她也没说话,更何况就坐实了是静妃干的太后念着血脉也未必就要了静妃的命。是她想走,顺便帮静妃脱了罪。当年的真相,静妃害了她的孩子——伤了她的心了。 她心里,就没有报复两个字。 静妃让她去说去澄清,后来俩人化解了抱头痛哭,她还是要替静妃死——既然我不怨你了,伤痛无可挽回,也早痛麻木了,那我不会让你去死的,我替你死。反正这世间也早没什么好留恋的了,我死了也是解脱,你我死一个总是要分别,那我替你死,我替你死。
这个剧的良心度已经超标了,可叹观众受不来这份细腻的沉重:不悦目,不刺激,不下饭。依我看,算了吧,暴殄天物。它探讨了很深的问题,人性的,道德的,恩怨的,亲子关系的,甚至主子和奴才大人物和小人物的生存之道(比方说给吴良辅他们的相当纵深的笔墨),都是真真切切能从演员身上看到的,演员是很有说服力很真诚的,没有一个人物是完全招观众喜欢的吸粉角色,更别说脸谱化,没有纯善的,没有无辜的,没有从里黑到外的。更难得的是,顺治出家这个事情,关于情,苦,解脱,世界观,涉及了儒家,佛教和天主教,很深了。
语言我认为比甄嬛传处理得好,甄嬛体是从红楼梦硬生生套出来的变态矫情体,也是一种风格吧,但我觉得像这种鲜活的像人话的东西讲故事捏人物更合宜。而且细微边角转出来一星子那时候老北京该有的像文言又特白话的词儿,听起来真的很受用。比如静妃洗澡的时候太后闯进来了,说你洗完了吗洗完了我们来说说肚兜的事,她撩着水说没有,“我且洗不完呢。”像极了那时候流传下来的的小说和话本子。
呼,还是说说花束子。今天主要是说花束子这个人。难得,真真儿难得,太难得了。 什么时候起善良和柔软不再成为美德了,长獠牙会红眼的比较受欣赏。嗔恨心和狠辣的手段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背德的勇气也受到夸奖。与爱相逆的,都活该用命用前程为你们的真爱买单。能以清澈的胸怀承接莫须有的伤害,被带色彩地形容为“逆来顺受”,“没有气性”,“软弱可欺”,“唯唯诺诺”。去爱,也掂量起收益,问有没有得到值得的报偿。去爱呢,本身只有两个选择:继续爱,不爱了。你选哪个都可以,可很多人自己造了一个“怨恨”的C选项。你真的爱够分量了吗? 痛了,就放下,难得。大多数人都会砸了这杯子,还要气急败坏,哭天抢地,挫骨扬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