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梯利《西方哲学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著作,最著名者有文德尔班、罗素、斯通普夫等人。文德尔班的哲学史好像在围绕着康德一个人在说,康德之前的哲学怎样怎样,康德怎样怎样,康德之后怎样怎样,大概由于作者本人比较推崇康德本人的缘故吧。罗素的哲学史文采斐然,见解犀利,作者好像对书中哲学家的个人生活(很多都是轶闻趣事,也有哲学家的个人私生活)比较感兴趣,读来很有意思,全未觉得枯燥。而斯通普夫和菲泽合著的《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更是畅销中西,如今已经出至第八版,该书语言平实流畅,翻译的很好,很适合作为入门教材,该书被很多高校的哲学系指定为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目。一本哲学史著作能出版到第八版,也算得上是一种奇迹吧。看来,哲学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让人不可亲近,哲学还是有市场的。
梯利的《西方哲学史》最为学者所诟病的地方是该书很少引文与注释,这大概是学者们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我并不认为一本好的著作一定要有什么引文与注释,只要著作能言之有理,在不违反学术道理的情况下,都是可以允许的。何况此书本身写的就很有条理性,从西方哲学的发源一直讲到近代英国实在论与近期的美国实在论,全书共八十一章,可谓洋洋大观,在哲学史的著作中,算得上是巨作了。该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作者会用最少的篇幅来述说哲学史上的某些重要观点和流派,语言非常简洁,绝不拖泥带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西方哲学的理解很独特,并能跳出哲学的圈子来观察哲学,这一点尤其的难能可贵。这说明作者并不是只局限于哲学本身的立场,而是能用一种发展乃至贯通演变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哲学问题,真正的把哲学当做一部历史给予考察,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只要把哲学当做一部历史,在历史中考察哲学的发展脉络和流变,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的演化中,哲学是怎样变化的,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家那里会有怎样的不同,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得到了怎样的解读和阐释。哲学问题其实就那么多,但其吸引人的地方却是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不用解读。一代一代的学人沿着这条阐释的路向前走,就形成了哲学史。今天的时代,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哲学财富,他们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思考这个世界,更好的思考这个社会,更好的去思考我们的人生。
学习哲学史是进入哲学学习的第一步,一本好的哲学史正是我们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