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方法论很重要
从小学开始就接触历史,一直到现在,直到遇见瞿林东先生的这本《中国古代史学十讲》,才恍然大悟般发现了自己在学习历史知识——虽然这本书里讲的是关于中国古代史学的方法论,但这些方法论却不仅仅限于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一些不足,那就是只专注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而没有运用能够做到举一返三,而之所以不能够举一返三,则是因为缺少更加科学地认识历史、运用历史的方法论。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学习来说,由于中国历史的一些特殊性,比如历史的人文精神、历史智慧的古为今用等,都更要求站在更高一个层次来认识历史、研究历史,才不致于发生一叶遮目等本不该有问题。
瞿林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国史学史纲》等,于中国古代史学若干重要问题研究颇深。做研究的时候,科学的方法论常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历史也是如此。后人之所以有必要学习前代历史,就在于历史能够为今所用、为后世所借鉴。英国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旧唐书·魏徵传》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学习一些历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而作为中国人,当然应该而且必须学习一些本国的历史知识,才能不断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中国古代历史,公认的正史就有所谓“二十四史”“二十五史”,此外还有大量历史著作以及野史或私人笔记。内容虽然丰富,但方法论上却自有轨迹可循。比如,在瞿林东这里,他从时代发展对历史学的要求出发,选择了当代大学生和史学爱好者最应该关注、了解的问题进行论述,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的人文精神、史学工作者的素养以及史学遗产的时代价值等问题来进行讲解,可谓是微言大义。对历史感兴趣的,可以从这些讲义中学习到更多有用的中国古代史学学习和研究的适用以及实用的方法论,相当于找到了一条捷径。
换一种角度可以看得出来,北京出版社的这套“大家小书”系列,都是精选的那些经过时间考验、读者认可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的,质量非常过硬。而瞿林东的这本《中国古代史学十讲》能够列入其中,其价值也就不言而喻。这些关于史学认识和研究的方法论虽然不及那些具体的历史知识生动有趣,却能够在深入浅出的基础上,把关于历史认识和研究的一些基础层面上、理论层面上的内容进行讲解,虽然入门不易,但最终却对“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之类的高阶历史学习有着极大的助益。
当然,关于为什么一定要好好阅读一下这本《中国古代史学十讲》,在正文之前有一个名为《如何读懂中国古代史学》的序里,邹兆辰先生进行了很好的解读,对这个问题有着很好的回答,也有必要先行研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