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的是散文,写的是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生笔耕不辍,却行文低调,有“南饶北季”的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羡林的这本《季羡林谈写作》里面的文章,虽然很多是他写的序,但读来收获颇丰。

季羡林,一生的经历丰富,成就巨大。他的一生好似一部传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掌握好几门外语,翻译的作品很多,经历过文革,人生大起大落。
《季羡林谈写作》这本书除了谈到写作、写散文,读完还会带来内心的震撼。
写好文章的秘籍
《季羡林谈写作》中提到不要信奉所谓的秘籍,想要写好文章,只能多读多念。
《季羡林谈写作》里的多篇文章都提到“惨淡经营”,只有惨淡经营生活,仔细观察,积累久了才有可能写好文章。很多大师能做到下笔如神,其实都是因为平时有大量的积累。
想写好文章,没有捷径,只有多读书多观察。
如何写好散文
《季羡林谈写作》里提到“散文的精髓就是真实”,季羡林大师他自己的写作是从来不说谎,力求真实。
另外想要写好散文,要特别注重三点:开头,文章结构和结尾。

季羡林说开头要力求有吸引力,能做到“横空出硬语,自为佳构”,如果平淡的话,也要平淡地有意味,最重要的是能够吸引读者读下去。
结构上要做到层次分明,有节奏感。
结尾,季羡林也是很注重的,结尾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季羡林谈写作》里提到很多古文的好开头、好结尾的例子,季羡林是信手拈来,让人学习体会什么叫好开头、好结尾的同时,也深深的感知到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写作的金科玉律
写作于季羡林而言,应该是一日三餐般的习惯了,即使大师如他,季羡林对自己写作的要求依然很严格,他对自己的写作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
能使他自己感动的内容,读者读来也会感同身受。这也就是所谓的真实吧。好比我之前读毕淑敏的作品时,也会有一种震撼感,尤其是读到她写的关于当兵的那些经历,这些都离不开真实。
大师能成为大师,一定是有原因的,虽然季羡林写作几十年,却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初心,这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与其说是向季羡林学习如何写作,不如说是学习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