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奴隶的言语”

《苦茶庵笑话选》序说:中国现时似乎盛行“幽默”,这不是什么吉兆,帝俄时代一个文人说,讽刺是奴隶的言语,这话很有意思。
又说:让人民去谈论,发泄他们的鸟气,无论是真的苦痛或是假的牢骚,这倒是一种太平气象罢。
文章写于中华民国廿二年廿七日,作者所谓的“中国现时”,于今已成了历史,作者所展望的太平气象,于今也成了现实。理想一经实现,滋味如何,这个,作者已无福品尝,而我又不曾以此为理想,正如从来没有巴望着吃一碗大米饭一样。
“奴隶的言语”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中已看见过一回,那里只说到奴隶的言语,并不曾见到“讽刺是”三个字,原本只以为言语只有物种与地域的差别,以身份来划分,很觉得新鲜。
想来奴隶是没有发言的权力的,说出话来也不管用,只等于白说,为什么还要说话呢。既然没有说话的必要,天何以又赋予他说话的口舌。痛的时候可以喊一喊,也许可以引动一点恻隐之心,牢骚就不必发了,岂不闻祸从口出。人可以这么理智么,我就做不到。
奴隶没有发言的权力,没有说话的必要,说出话来害多益少,这是对于以奴隶主为聊天对象而言的,至于在奴隶之间,话还是可以说说的,说了又不能让奴隶主知道,知道了也不让他理会,势必生出一套奴隶的言语来,与以发号施令为言语惯了的奴隶主的言语迥异其趣,其说话的方式恐怕不仅限于讽刺吧,试想,奴隶主施加给奴隶的是皮鞭与屠刀,奴隶施加给奴隶主的是讽刺,再辛辣的讽刺,也是不能够传到讽刺对象耳朵里去的,就算传到他耳朵里也要他不能理解,不然,那报复不是反唇相讥,而是鞭子与刀锋。如此说来,再怎么着的讽刺也只是在同伴们中间引起一点精神上的胜利罢,而精神上的胜利是否会降低奴隶们对于事实上的胜利的渴望呢
现今已经没有奴隶这样东西了,记得初学作文时,爱在最后面喊句口号,什么托起明天的太阳啊之类的话,记得写的时候血气还涌动了一下,这是耳濡目染之后的无师自通,我早已不记得从哪儿看来的了,还以为是自己想出来的呢,结果给老师讽刺了一通,原来,学生是没有资格发号施令的,尤其是对于批阅它的老师。这是很丢脸的往事,不过也可见得当时的我是不以奴隶自居的,如果现在真果成了大人物,说不定老师就把那句狗屁挖出来,作成《史记》里的大丈夫当如是啊彼当取而代之之类的佳话。
奴隶的言语在已无奴隶的今日已无言的必要,觉得它还可以说说,是因为前天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看见了一群猪。那些猪,装在很长的拖箱里,铁栅栏围着,大约数目在五十与一百之间,一些猪朝路边看着,一些猪低头打盹,与长途车上的乘客相仿,只是它们不是走在自己的路上,是在贩卖的途中。猪没有人类可懂得的言语,将一群圈养的猪装到车上去,总会引起不小的喧声吧,喧声里也许有最强烈的抗议,最辛辣的讽刺,最可怜的哀叹,最大胆的密谋。它们还是上了车了,车栏杆是铁的,车轮飞驰,它们的生活只能给它们的身上增添一点令人皱眉的恶臭,它们没有与人抗争的资本,我是在路上看见它们的,它们已经给车子拖了很长时间了,早就晕头转向了,上车之时可以想见的喧声已经没有了,它们中的一些只将一双双无神的眼睛透过铁栏杆看着路边,它们全体散发出臭气,在这空气污浊的十字路口,装它们的车子走了之后,它们的气味仍然很强势地压倒了一切气味,以至于我的等红绿灯与穿越路口就如同钻过了一个猪圈,那不是猪的气息,是猪圈的气息,是猪所过的生活的气息,是它们最最难以熄灭的言语,挨宰的一声尖叫诚然刺耳,怎抵屠刀的尖利,尖叫与屠刀怎么针锋相对呢。
我看见在贩卖途中的猪们,拖箱的铁栏杆分明没有堵住它们的口,在光天化日之下,开明也罢,有恃无恐也罢,摆出一副这样的架式:让它们去谈论,发泄它们的鸟气,无论是真的苦痛或是假的牢骚,反正越不出铁栏半步。
作为人而言,我看见的的确是太平气象,物流充足而又通畅。猪虽免不了挨宰的命运,种族倒不至于灭亡,想来猪也自有一套安生立命的哲学吧。在十字路口看了猪,我发现奴隶的言语于奴隶解脱他的身份毫无帮助,使用奴隶的言语,用得越是精妙,越是可哀的事情。
四月十八日/2007
周作人:苦茶庵笑话选序
查笑话古已有之,后来不知怎地忽为士大夫所看不起,不复见着录,意者其在道学与八股兴起之时乎。幼时读圣经贤传,见孟子述宋人揠苗助长芒芒然归情状,不禁微笑,孔夫子说其父攘羊其子证之,至今尚有如此笑话,若韩非子所录种种宋人故事,简直是后来呆女婿的流亚了。《隋经籍志》中着录魏邯郸淳的《笑林》三卷,至唐有侯白的《启颜录》等,宋初所编类书中尚多引用,但宋朝这类的着作便很少,虽然别方面俗文学正逐渐生长,笑话在文学的地位却似乎没落下去了。明朝中间王学与禅宗得势之后,思想解放影响及于文艺,冯梦龙编《笑府》十三卷,笑话差不多又得附小说戏曲的未座了,然而三月十九天翻地覆,胡人即位,圣道复兴,李卓吾与公安竟陵悉为禁书,墨憨斋之名亦埋没灰土下,《笑府》死而复活为《笑林广记》,永列为下等书,不为读书人所齿,以至今日。其实,这是很不公道的,笑话自有其用处,显明可数。其一,说理论事,空言无补,举例以明,和以调笑,则自然解颐,心悦意服,古人多有取之者,比于寓言。其二,群居会饮,说鬼谈天,诙谐小话亦其一种,可以破闷,可以解忧,至今能说笑话者犹得与弹琵琶唱小曲同例,免于罚酒焉。其三,当作文学看,这是故事之一,是滑稽小说的根芽,也或是其枝叶,研究与赏鉴者均可于此取资,唯中国滑稽小说不知为何独不发达,笑话遂有孤苦伶仃之感耳。其四,与歌谣故事谚语相同,笑话是人民所感的表示,凡生活情形,风土习惯,性情好恶,皆自然流露,而尤为直截彻透,此正是民俗学中第三类的好资料也。如小脚的嗜好,固为社会上明白的事实,诗文歌谣弹词戏剧随处致其赞美,再看笑话中《脚像观音》及《逐段烘》诸条,则美刺具备,而男子们对于小脚之感情乃大明了矣。又如《换灰》(此本未录)《卖粪》,具见南方民间风俗之一斑,此种小事从来文人学士素不屑记,除了贾思勰郝懿行这几位,但这都是北方学者,编笑话者多系南人,大抵缺少这种朴实的学风,而无意中却在这里保留下好些风俗琐事,大是可喜的事。石天基记录过一则笑话,说儿子割了别人的股去行孝,这一面是《二十四孝》提倡的一个反影,一面又何尝不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写真,忠实地写下来只略略地滑稽化而已。我们自国难以来,这两年里所见所闻,像这“割股”的事情岂不亦已多乎?这种的笑话是先民的脉案,然而到现在还可应用,皮鞭打出去,鞭梢还回到自己的脊梁上来,笑话也而有苦辣的讽刺小说的风味,此又其别有意义的用处之一也。但是,我的意思还是重在当作民俗学的资料,兹先选抄明清文人所编者为一集,如能更往民间从老百姓口头录下现时通行笑话为第二集,则其价值当更大矣。
笑话的内容,根据《笑林广记》的分类,有十二类,即一古艳(官职科名等),二腐流,三术业,四形体,五殊禀(痴呆善忘等),六闺风,七世讳(帮闲娼优等),八僧道,九贪吝,十贫窭,十一讥刺,十二谬误,是也。
总合起来又可以简单地分做挖苦与猥亵两大类,二者之间固然常有相混的地方,但是猥亵的力量很大,而且引人发笑的缘故又与别的显然不同,如挖苦呆女婿的故事,以两性关系为材料,则听者之笑不在其呆而在猥亵、如《戳破肚皮》(见《笑府》,此本未录)等例可见,即均属此类,故猥亵的笑话为数殆极多。所谓挖苦者指以愚蠢残废谬误失败为材料的皆是,此类性质不一,有极幼稚简单者,亦有较复杂者。大抵人情恶常而喜变,对于违反习俗改变常态的事物言动多感兴趣,此在儿童最为明显,故“张貌”则笑,见爹爹戴宝宝的帽或宝宝戴爹爹的帽亦均可笑,而贾波林在银幕上且以此艺术倾倒一世,可谓伟矣。其次则幸灾乐祸,虽是人之大病,然而此种机微的表现在凡人都不能免,听了人家的愚蠢谬误,能够辨别,显出智力的优胜,见了别人的残废失败,反映出自己的幸运,这大抵是使人喜乐的原因,或者也可以作精神的体操之一助罢?十年前我记录《徐文长的故事》数则,说明中曾云,“从道德方面讲,这故事里的确含有好些不可为训的分子,然而我们要知道,老百姓的思想还有好些和野蛮人相像,他们相信力即是理,无论用了体力智力或魔力,只要能得到胜利,即是英雄,对于愚笨孱弱的失败者没有什么同情,这只要检查中外的童话传说就可以知道。”这几句话借了来又可以当作别一部分的说明。至于猥亵的分子在笑话里自有其特殊的意义,与上面所说的颇有不同。——的确,猥亵的事物在各色社会上都是禁制的,它的突然的出现原也是一种违反习俗改变常态的事,与反穿大皮鞋或酒糟鼻子有些相像,不过它另有一种无敌的刺激力,便是引起人生最强大的大欲,促其进行,不过并未抵于实现而以一笑了事,此所以成为笑话而又与别的有殊者也。这个现象略与呵痒相似,据蔼理斯说,呵痒原与性的悦乐相近,容易引起兴奋,但因生活上种种的障碍,不能容许性的不时的发泄,一面遂起阻隔,抵牾之后阻隔随去,而余剩的力乃发散为笑乐,其实悦乐在笑先,笑则不复乐也。英国格莱格(J.Y.T.Greig)在所着《笑与喜剧的心理》第五章论两性的猥亵的(男女关系事物)不雅的(两便事物)篇中曾说,“在野蛮民族及各国缺少教育的人民中间猥亵的笑话非常通行,其第一理由是容易说。只消一二暗示的字句,不意地说出,便会使得那些耕田的少年和挤牛奶的女郎都格格的笑,一种猥亵的姿势使得音乐堂里充满了笑声。其第二个更为重要的理由则是有力量,猥亵的笑话比别种的对于性欲更有强烈的刺激力。”由此看来,我们对于这类笑话的横行可以得到谅解,但是其本相亦随明了,短长显然可知,翻开各笑话书即见此类叠出不穷,而选择安排到恰好处,可入着作之林者,盖极不易得,即为此故。其表示刻露者,在民俗资料上多极有价值,今惜未能选入,但可取其稍稍尔雅者耳。猥亵歌谣故事与猥亵语之搜集工作亦甚切要,今日国风乃趋于浮薄与苛酷两端,如何可言,即云且待将来,亦不知此将来将在何日或毕竟有否也。
闲话少说。且说不佞今所集录笑话,凡三种,皆明末清初原本,一为《笑府》,二为《笑倒》,《山中一夕话》本,三为《笑得好》,《传家宝》一二集本。我的意思是想使笑话在文艺及民俗学上稍回复他的一点地位,故有三种计划,一辑录古书中的笑话,二搜集民间的笑话,三选取现存的笑话书。
第一种考古的工作非我现在所能担任,第二种事业虽更繁重我却愿意投效,不过成功须在将来,到那时再说,目下所做的便是那第三种的玩意儿了。说到现存的笑话书,范围很大,分量也当不小,要求完备当然是不可能,此外还有一个限制,便是尽先取用有编者姓名的,结果是决定了这三种书,而《笑林广记》以至《一见哈哈笑》之流也就只能暂请落第了。
《笑府》原本十三卷,题墨憨斋主人撰。墨憨斋是冯梦龙的公开的笔名,他用这别号所编着的戏曲小说等书甚多,其地位盖在李卓吾金圣叹之间,是明季纯文学界的主帅之一人。他所编《古今谈概》集史传笑谈之大成,至清初为人删改,名《古今笑》或《古笑史》,有李笠翁的序文,《笑府》则纯系假作,以讥笑为目的,二者的异同正犹传说之与童话焉。《笑府》后改编为《笑林广记》,原本遂不传,今所知者唯大连满铁图书馆云有一部,亦未得见,今但以日本刻选本二种为依据,其一有二卷,一只一卷,题风来山人删译。风来山人为十八世纪日本天才作家,译虽未知真伪,但其声名正足与墨憨抗衡,故书坊遂取用之亦未可知。二本内容多不同,今参酌抄录,猥亵类有太甚者不得已暂从舍割,原有序文,今录于下,亦妙文也。文曰:古今来莫非话也,话莫非笑也。两代之混沌开辟,列圣之揖让征诛,见者其谁耶?夫亦话之而已耳。后之话今,亦犹今之话昔,话之而疑之,可笑也,话之而信之,尤可笑也。经书子史,鬼话也,而争传焉。诗赋文章,淡话也,而争工焉。褒讥伸抑,乱话也,而争趋避焉。或笑人,或笑于人,笑人者亦复笑于人,笑于人者亦复笑人,人之相笑宁有已时?
《笑府》,集笑话也,十三篇犹云薄乎云尔。或阅之而喜,请勿喜,或阅之而嗔,请勿嗔。古今世界一大笑府,我与若皆在其中供话柄,不话不成人,不笑不成话,不笑不话不成世界。布袋和尚,吾师乎,吾师乎。
墨憨斋主人题。
说到这里,不禁联想起《开卷一笑》卷七的一篇布袋和尚的《呵呵令》来了,不嫌繁冗,把全文录在下面,因为很有点儿意义,而且原书也不易见。
文曰:
你道我终日里笑呵呵,笑着的是谁?我也不笑那过去的枯髅,我也不笑那眼前的蝼蚁。第一笑那牛头的伏羲,你画什么卦,惹是招非,把一个囫囵囵的太极儿弄得粉花碎。我笑那吃草的神农,你尝什么药,无事寻事,把那千万般病根儿都提起。我笑那尧与舜,你让天子,我笑那汤与武,你夺天子,你道是没有个旁人儿觑,觑破了这意思儿也不过是个十字街头小经纪。还有什么龙逢比干伊和吕,也有什么巢父许由夷与齐,只这般唧唧哝哝的,我也哪里工夫笑着你。我笑那李老聘五千言的道德,我笑那释迦佛五千卷的文字,干惹得那些道士们去打云锣,和尚们去打木鱼,弄些儿穷活计,哪曾有什么青牛的道理,白牛的滋味,怪的又惹出那达摩老臊胡来,把这些干屎橛的渣儿,嚼了又嚼,洗了又洗。
又笑那孔子的老头儿,你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地把好些活人都弄死。又笑那张道陵许旌阳,你便白日升天也成何济,只这些未了精精儿到底来也只是一个冤苦的鬼。住住住!还有一笑。我笑那天上的玉皇,地下的阎王,与那古往今来的万万岁,你戴着平天冠,穿着衮龙袍,这俗套儿生出什么好意思?你且去想一想,苦也么苦,痴也么痴,着什么来由干碌碌大家喧喧嚷嚷的无休息。去去去!这一笑笑得那天也愁,地也愁,人也愁,鬼也愁,三世佛也愁,那管他灯笼儿缺了半边的嘴。
呵呵呵!这一笑,这一笑,你道是毕竟的笑着谁?罢罢罢!说明了,我也不笑那张三李四,我也不笑那七东八西,呀,笑杀了他的咱,却原来就是我的你。
这末了几句就是墨憨斋所师法的地方罢,上头对于两仪列圣的不敬其实也从此出,不但此也,即那归玄恭或熊鱼山所作的有名的《万古愁》曲其格调意思与《呵呵令》很多相像,我们不好说布袋和尚一定是这群人的老师,但至少总可以见那时文坛上有这么一种空气,而《万古愁》这种作法也不是作者一人的创始,这是很明了的事实了。
《开卷一笑》有日本宝历五年(西历一七五五)翻刻第二卷本,巢庵主人小序中云,《开卷一笑》明李卓吾所辑,屠赤水亦加参阅,后人删补改曰《山中一夕话》,上集下集各有七卷,上集专集词赋传记,下集多出笑言嘲咏。北京大学藏有一部,有老田海内氏家藏图书印,盖亦系从海外传来,原刻上集七卷,序目皆改称《一夕话》,而板心均仍作《开卷一笑》,卷首署“卓吾先生编次”。第三卷尚留存“一衲道人屠隆参阅”一行字样,余悉挖改矣。下集原刻未见,今通行《山中一夕话》盖即其改刻本、其中有《笑倒》一卷,皆录笑话,今便据以选录。全书上有序,为“咄咄夫”所作,文亦佳妙,今并抄之于下:莫怪一夕间有许多饶舌也。古今一旦暮尔,孩髦一梦觉尔,窃闻尧舜中天方属正午,不知今夕何夕,曾交未申时不?嗟乎哉,苍苍者天,茫茫者地,即不幻出无数皮囊,亦觉饶有别趣,何苦板板捏住轮回,夺头诱人于生生死死之中,复诱人于不生不死之地哉。因悟天地无人殊大寂寞,定不可少此万亿陪堂,演此一本大戏文来也。咄咄夫不知何许人,亦不知生旦净丑中哪脚色,更不知演到第几出将半本未?一夕思烦神躁,忽欲邀天地于几案而问答之,而又苦声臭都无,不可理会,因大呼曰,天何言哉,夕死可矣。于是从无可消遣中觅一消遣法,唯有对快士作快谈,代为天地设一传宣官而已。因与口先锋约曰,今夕大闷,赖尔能颐我,原为天地轮回,今且欲轮回天地也。话须冲破斗牛,慎勿效俗儒喋喋,不令人点首勿话,不令人拍案勿话,不令人忽笑忽哭,不令人忽欲手舞足蹈勿话,如有听之欲卧者皆汝罪,若不话宁但作咄咄声,闷气犹得从此处发泄也。爱集十种话,聊破一夕颜,若以为胜十年读书也则吾岂敢。时戊戌春正月望日,咄咄夫题于半庵。
《笑倒》为十种之四,上面有一篇小引,其文曰:大地一笑场也,装鬼脸,跳猴圈,乔腔种种,丑状般般。我欲大恸一番,既不欲浪掷此闲眼泪,我欲埋愁到底,又不忍锁杀此瘦眉尖。客曰,闻有买笑征愁法,子易效之?予曰,唯唯。然则笑倒乎,哭倒也。
集《笑倒》。
《笑倒》和《笑府》的序态度颇有点相近,都是发牢骚,借了笑话去嘲弄世间,但是到了《笑得好》便很不相同,笑话还是笑话,却是拿去劝善惩恶,有点像寓言了。《笑得好》一卷,二集一卷,首有自序,说明用意,而文殊不佳,今姑录存于下:人性皆善,要知世无不好之人,其人之不好者总由物欲昏蔽,俗习熏陶,染成痼疾,医药难痊,墨子之悲深可痛也。即有贤者,虽以嘉言法语,大声疾呼,奈何迷而不悟,岂独不警于心,更且不入于耳,此则言如不言,彼则听如不听,真堪浩叹哉。正言闻之欲睡,笑话听之恐后,今人之恒情,夫既以正言训之而不听,曷若以笑话怵之之为得乎。予乃着笑话书一部,评列警醒,今读者凡有过愆偏私蒙昧贪痴之种种,闻予之笑,悉皆惭愧悔改,俱得成良善之好人矣,因以‘笑得好’三字名其书。或有怪予立意虽佳但语甚刻毒,令闻者难当,未免破笑成怒,大非圣言含蕴之比,岂不以美意而种恨因乎?予谓沉疴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若听予之笑,不自悔改而反生怒恨者,是病已垂危,医进良药,尚迟疑不服,转咎药性之猛烈,思欲体健身安,何可得哉?但愿听笑者入耳警心,则人性之天良顿复,遍地无不好之人,方知刻毒语言有功于世者不小,全要闻笑即愧即悔,是即学好之人也。石成金天基撰。
用笑话作教训,说得古一点,这倒是孔孟的传统罢,不过物以希为贵,古人偶一为之,后世又当作古逸笑话的吉光片羽,所以很有意思,若是整本的去做,就难免是笨伯了。而且顶奇怪的是在这道学派的笑话集中特别多那些极不堪的故事,有些简直除猥亵外别无什么可取,附加的教训自然全是胡扯,在这里我想那编者的态度实在也同普通说猥亵话的一样,教训只是一种掩饰,向来标榜名教而写淫书的人便多是如此,《野叟曝言》著者夏二铭即其一例。但平心论之,石天基《传家宝》四集的宗旨大都是教人苟全性命于治世而已,卫道气还不十足,其编集笑话虽内容芜秽,也还肯用真姓名,这是还可取的一点罢。
中国现时似乎盛行“幽默”,这不是什么吉兆。帝俄时代一个文人说,讽刺是奴隶的言语,这话很有意思。乡民相遇,说某人“伽蓝菩”了,虽与当铺钱店的伙计酒醉饭饱将头比屁股为戏仿佛相似,实际却有一个暗黑的背景。让人民去谈论,发泄他们的鸟气,无论是真的苦痛或是假的牢骚,这倒是一种太平气象罢。在此刻来编集笑话,似乎正赶上幽默的流行,有点儿近于趋时,然而不然,我没有幽默,不想说笑话,只是想听人家说的笑话,虽然听笑话在笑话里也要被嘲笑。我现在找几种编者署名的笑话书,再由我署名编选为一集,当作俗文学及民俗资料的一种,将来如能找到原刊《笑府》和《开卷一笑》下集加以补正,那便是我最大的快乐了。
中华民国廿二年七月廿七日,周作人记于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