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和白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其实这不能算书评,只能说是我的读书笔记,感想。讲真,以前根本没想到啥叫文言,啥叫白话,只知道古时候写的文章是文言,学历史的时候知道五四运动以后改用白话文,但这只是知道一个事实,没去想想背后他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简单一句话,文言是脱离口语书面语,至少是脱离现在的口语的。但是在文言写作的前期,比如春秋,战国的时候是和口语差不多的。只是随着时间变化,口语发展很快,文言写作几乎没变,所以两者相差越来越大。文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秦汉以前,文言还没有定型。秦汉,这个时候文言定型。第三个时候是汉魏一直到清。最正统的是秦汉,后人学文言,也是文必秦汉。文言包含散文,韵文,韵文就是诗经,楚辞,乐府,赋,唐诗宋词,元曲。
白话就是照着当时口语写的书面语,古代白话文留下来的内容很少,大致也分三个时期,一个是唐以前,这个时期资料特别少。唐宋到清明,这个时期留下来的资料稍微多一点点,大部分还是文言。第三个是现代,这个时期的白话作品比之前几千年都多。
白话和文言相同的是汉字,没有所谓的文言一套汉字,白话一套汉字。但是有的字,只有文言用,白话不用,比如白话叫猪,文言只能叫豕。语法也有一部分相同。
为什么文言会逐渐脱离口语?可能最大的原因是口语慢慢发展成细,复杂。而古时候因为写的载体是竹子,如果按照口语写,就要很多竹,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还是保留最开始那种简短的书写系统,而后读书人以古为标准,而且也确实文言的简练的表达的能量是白话不能比的。而且文言还不随时间和地域变化,想想当时中国分多少个小国,有多少种语言,如果都用口语写,那肯定各国之间不能交流的,所以用一套文言,我赵国人读了,你魏国人也能懂,这是一种实用主义。
我是学唐诗宋词,突然看到这本书的,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唐诗宋词也属于文言,这就让我释怀了,之前一直在想,为啥别的诗人这样语序写也可以,那样写也可以,我自己写就感觉读不通,原来是文言太薄弱了,所以要补文言,那就从古文观止,古代汉语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