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力的诱惑

故事梗概大概两百字就能说清楚,而且非常适合拍成电影。整个书的悲伤情绪太浓重了,淹没性的。老少两对男女主人公都太无辜了,几近完美受害人。以上都是我通常不赞赏的因素,但是在这本书里都不觉得太别扭。只有要将故事嵌入历史的强烈动机,以历史来解释命运、甚至控诉历史的粗暴情绪,有时候太直给了,有点僵,但是在那女性化的繁复瑰丽的语言的挟裹中,也觉得不那么硌了。到处都是跳跃的比喻,无限多的具体化的热带意象的堆叠,像那种层层叠叠不见底色的绣片一样,但是又是清楚的,可以正常喘息的。那些比喻让最愚钝的读者也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才能——在自由广阔充实的素材库中自由地撷取。同样的自由也体现在结构的安排和所谓讲故事的方式上,是胸有成竹不疾不徐。真正让我对作者产生敬意的,是她对人性与世事的洞见,不常说,说了就是名人名言,直接准确,深刻残酷,不留余地,又几乎是、不动声色。但是放下书想一想,她对自己喜爱的人物完全没有出刀,这增加了悲剧的感染力,但是也几乎是直接地划分好人坏人了。那个姑婆太讨厌了啊,虽然作者在写她最令人厌恶的事之前特意补写了她的悲剧,也几乎没有用了,那个姑婆太讨厌了,那个姥姥也太讨厌了啊。后来我看说是半自传体,就觉得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是应该的。也不能为了文学就完全放下自己的感情啊,毕竟是有了感情才想要写的呀。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刘天昭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