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如何去爱人,学会如何被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8月1日晚,浙江慈溪闹市街超市的一处夹娃娃机前,一名女孩被前男友当众割喉致死。

死者名为陈巧丰,她前男友吴益栋今年27岁,没有正当职业,两人交往了一年半左右。因为性格不合而分手,男方性格极端,执迷于这段恋情,苦苦纠缠,一直对陈巧丰进行跟踪,语言威胁,持刀威胁她身边的人,直到杀死陈巧丰。
为什么会有这么可恶的男人?而更让人心惊的是,这样的男朋友不是一两个。
去年上微博热搜的江歌案,多方消息证实,江歌是替同住的朋友刘鑫挡住她的前男友而被杀的。
今年6月,21岁失联女护士确认被前男友杀害。
凡此种种,究竟是为什么吗?是人性潜藏的恶吗?
美国作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执迷》一书中分析了原因,为什么会产生不健康的恋情,分手后又为何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是因为这类人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健康不和睦的家庭里,父母会吓唬我们、虐待我们甚至经常忽略我们,我们的自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破坏。于是我们表面上好像越来越独立,但在内心深处我们会感觉非常害怕。
比如说小时候父亲离开了他,当恋人离开他的时候,他会突然想起父亲离开自己时的无助,那个时候因为自己年幼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离去,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自己已经长成了一个成年人的模样,觉得只要自己经过努力就一定能够挽回,于是他们开始犯下一连串的过错。
苏珊·福沃德博士将这类人称为执迷者。执迷的爱恋者主要分为四种:
一、疯狂追求真爱
ta就是我此生唯一、完美的情人,从此别无他求。
这种类型的爱恋者会把牢牢抓住对方的心当成精神支柱,对恋人的一举一动十分敏感。他们通常认为,他们最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他们相信,如果付出更多的爱,对方终会被唤醒,捧出一片真心。
二、情感绑架
健康的恋人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失恋的痛处,尽力放下无法挽留的人。而执迷者会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对恋人死缠烂打,甚至威胁要自残或伤害对方。
三、得不到就想毁掉
当前任提出分手,大多数执迷者会幻想着伺机报仇,打恋人,说恋人坏话等。
四、对方越坏我越爱
执迷者容易被那些“问题人物”吸引:找不到工作或是不愿工作的人,夜夜宿醉的酒鬼,戒赌所里的常客,骗子,有慢性或严重性功能障碍的人,甚至是虐待狂或者逃窜中的罪犯。
执迷者常常有着“救世主情结”,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挽救情人于水火之中。
在实际生活中“问题情人”看起来软弱又无助,激发了“救世主”的罪恶感、同情心、善意,于是“救世主情结”的执迷者很难拒绝情人的需要,总是反复营救恋人、无节制地付出,完全失去自我。
执迷行为模式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心理风暴,让我们迷失自我。那我们要如何挣脱执迷爱恋的牢笼?
一、转移注意力
可以报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比如瑜伽课,网球赛,厨艺班等来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当你觉得忍不住特别想念前任,想去找他的时候,就去跑步,做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格,还能使心情明朗起来。
二、寻求朋友的帮助
当你觉得自己撑不住了,快要做出执迷行动的时刻,找到一个朋友或者家人,不管是当面还是电话里说,告诉对方你的处境,你的想法,把事情说出来。苏珊·福沃德博士认为当你把事情说出来,就不大可能做出来了。
三、放弃童年的挣扎
童年时被拒绝的伤痛不会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经年累月形成的伤口需要慢慢愈合。要给自己时间,告诉自己不必为童年时期遭受过的任何形式的拒绝负责。
养成记录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是什么触发这个想法?
我想了些什么?
我有什么感受?
我想做什么?
我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
通过如实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仅能够帮我们缓解情绪,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书上还有很多挣脱执迷爱恋的牢笼的方法,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放弃执着并不意味着放弃激情,而是放弃痛苦、焦虑、混乱、屈辱、嫉妒和占有欲。
通过读这样的一本书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执迷者的成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受到执迷者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