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请你思考第一章专栏之我见——欢迎大家提供更多答案
初读此书即被其理性吸引,因此看到请你思考这一专栏,更不仅有理论付诸实践之冲动,小试牛刀,望君不嫌。
以第一章的思考题为引子,笔者尝试套用第一章所言的结构进行解答:
1.亲密关系的性质
书中作者认为亲密关系和泛泛之交存在至少六个方面的差异:了解程度,关心程度,相互依赖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度,忠诚度。
按照这个过程来考量,马克和温蒂在校园相识,普通的交往流程是,两人有了广泛,私人的了解,他们熟知彼此的经历、爱好,他们关心对方,亲密度逐渐上升。于是他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产生彼此需要和影响对方甚至自己的魔力——相互依赖性,逐渐演化成了高度相互一致性,保持这样的亲密关系的另一个固化剂是信任,最后他们会忠诚,希望地老天荒,不惜投入时间,人力等成本。
从场景设置来看,马克和温蒂的了解过程较为简化,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关心,并在第二次约会上床后产生的相互依赖性(马克方面似乎依赖性较少,温蒂方面更明显),其他特性并不明晰,姑且认为有吧。
2.归属的需要
推动二人的因素很大概率上归于人的本性——归属感
3.文化的影响
根据美国的研究规律显示,人们即使没有结婚也经常住在一起,也就是马克和温蒂的未婚同居,但是他们还是遵循传统的婚姻习惯,女方生育后就在家照看孩子。文化有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们的观念,但是绝大部分情况还是传统观念
4.亲密关系变化的根源
书中作者提出性别比率的影响(即人际关系规范的变化更有利于男性)的假设,也像马克感觉的,自己第二次约会就搞定温蒂是很得意的事情。
5.个人经历的影响
书中作者提出了安全型、焦虑矛盾型(痴迷型)、回避型(恐惧型)、疏离型四种性格。温蒂我觉得很相似于痴迷型(她对于马克有很强的依赖性,但是可能存在猜忌,如问题中描述的,她觉得马克爱工作超过了自己),马克更像是安全型(描述较少,姑且这么认为吧)
6.个体差异的影响
性别差异:作者强调男女的共性大于个性,因此不讨论
7.性认同的差异
温蒂的表达性特质很多,非常符合我们对一个女性的固有刻板印象,马克也是教科书般的符合工具性特质。据作者数据表明,这样性格特质的感到幸福比例低于不这么典型的性格特质。但是社会依然期望他们是这样的印象。
8.人格
马克是外倾性,尽责性。温蒂则是宜人性、略微有些神经质。这可能导致她对于亲密关系的满意度下降(也正如思考题中描述的温蒂怀疑丈夫不够爱自己,更爱工作)
9.自尊
温蒂可能自尊水平较低,对于自己评价较低。
10.人类本性的影响
感觉比较难运用在这一问题上,因此略过
11.人际互动的影响
两人存在一定的互相不满(双方都对于对方有一定的诉求),但是总体上双方却依然很和睦。
12.人际关系的阴暗面
该问题场景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点,双方都很努力的维系关系,毕竟人是社会动物,即使存在感情枯萎和死亡的可能,但是双方都没有退缩。
因此据我而言,双方的婚姻前景如果在有沟通的情况下,可以化解日常矛盾,婚姻还是可以维系,但是10年之后我觉得不一定会快乐(如果马克没有增加表达性特质的发掘,性格上的矛盾可能愈演愈烈)。
希望阅读到的朋友们,能给我分享你们心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