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合很重要,我为什么喜欢尹建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尹建莉不过是告诉我们要尊重和爱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跳出来反对?
其一,很多人是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所以不能接受她所谓的爱和自由。
其二,一部分人接受了表面信息,好,你说让我放手那我就放手,你说不管我就不管了,但孩子并没有变好啊?
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的人,教育自成体系,坚持棍棒教育,孩子虽然身心受到摧残,但毕竟知道规矩在那,虽然恨但也勉强说服自己打我是为了我好。所以,正常人多,出格的少。
学了一半的人,本身就是自己不坚定,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明明限制包办地很厉害,却指望放手短期内见成效。结果,适得其反,什么破理论,没用嘛!
其实任何教育观念只能作为教育孩子大背景大原则,谁都不可能照搬,即使作者本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她也不见得按照自己写的去做。
那我们为什么去读?
我们想要提升的是境界而不是照搬方法,毕竟同样的事情,有智慧和束手无策,我们更想要内心坚定知道怎么去做。尤其面对孩子,即使学历再高,赚钱再多,都是初为人父母,不懂的太多,总有无力感。我们读书是去解决困惑的。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我不想知道,但是,我坚信孩子像一张白纸,印在上面的印记很重要,基因占去一大半,剩下的就是环境。就像孩子的语言一样,接触什么就学会什么,如果孩子从来没听过脏话他又怎么可能去说脏话?
尹建莉告诉我们的,爱和自由,本身就是前人智慧,不是她独创出来的。蒙台梭利的放手和尊重,西尔斯的及时满足,都是要求我们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尊重,不给太多限制,不代劳,不包办,不专制,不挑逗,而我们一方面爱孩子如命一方面连基本的尊严都不给,这样真的好吗?
有心而无痕,这样的教育需要极大的智慧,绝不是所谓的不闻不问,表面做到放手很容易,而没有痕迹地潜移默化太难。
说教多么简单,肯放下唠叨去影响孩子的人有几个?武志红的书同样也指向自由这个方向,我们往往意识不到,一个孩子,怕家长,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很少有人肯付出很多精力去提高教育水准,外界影响又不容小觑,半懂不懂地有所保留地给予自由和坚持打骂教育的人,大部分孩子都得以在正常范围内成长,所以教育理念显得可有可无。
但那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提升教育水准。
尹建莉真的太勇敢了,她用实例来解读学术,谁不知道大道理更容易讲?没两把刷子怎么可能做得出来?她版税448万可以在作家排行榜上算富豪,但448万在上海连个中环的房子都买不到,算哪门子富豪?她随便开个补习班都比这个赚得多吧?说她为了敛财,说她女儿也不怎么样,说她离婚的人们,你们究竟是想说什么呢?想说教育专家就应该人生一帆风顺?还是想说自己的孩子用不着爱和自由呢?
不是看了一本好书就一定能教育好孩子,因为现实那么复杂,怎么可能因为人家几句话就全部改善,但,至少,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孩子,去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毕竟是亲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