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简单的说,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看来,诗歌在我们古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那么在《中国古典诗歌讲稿》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古典诗歌。
纵观这本书的目录,我们会发现它的结构是:书的第一章讲的是诗歌的体制源流,分析不同时代诗歌的特点,以及不同时代诗歌所呈现出来的代表人物、派别、类型。书的第二章讲的是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家的评析。主要涉及的著名的作家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等,在分析作家的生平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加以他的作品进行评析。
书的第三章主要是一些作品的讲解。主要涉及古诗十九首、诗词的情与理、词的讲解等。

在书里面作者对楚辞产生的时代、特点以及和《诗经》之间的差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战国之世,诸子并起。散文发达,登峰造极。封建社会已开始崩溃,礼乐废失,各国互相征伐政治,着重了解军事外交。学术文学由王公以及各国的大夫世家,转到私人手里,聚徒讲学读书,渐渐普遍于士夫。这就是楚辞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书里面,作者对楚辞的定义作出了明确的鉴定。楚辞包括楚民族诗歌之全体,不单指王逸《楚辞章句》内屈宋之作,而王逸书中屈宋以后之著作,如贾谊、庄忌、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等两汉人之拟作则皆不包括在内。
在书里面我们可以知道,词是晚唐、五代、两宋之乐府曲,曲是元、明以来之乐府。乐府之名,始于汉初,但词曲之于汉乐府,关涉已远,其有密切关系者,为南朝之新乐府。作者通过举不同名家的作品,来证明词曲的起源是否正确。

在书里面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元代的散曲。元曲兼指剧曲和散曲,剧曲属戏剧,散曲则是此以后兴起的诗歌新样式。南宋后期,词日趋衰落,随着金元俗曲的增多和元人歌曲的普遍,原本产自民间的文艺形式,由于文人的参与创制而兴盛起来,元人自称其为“乐府”,后世将其名为“散曲”。
在书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古典诗歌的知识点,喜爱文学的,都可以来看看这本书,应该会收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