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性灵 发幽思

面前一片缥碧,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诗歌讲稿》这本书,真是因为颜值而战胜了我。
一直认为,专业的事一定要交由专业的人来做,本文作者浦江清,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与朱自清一起称为“清华双清”,这真是让我敬仰之极。本书是由其女儿及其女婿整理的文稿与讲义,其人对于我辈而言,是楷模,其讲义,对于我这样的无名老师而言,无疑也是一份范本。
我一直在古典诗歌的海洋里,点点滴滴捡拾,一篇一篇讲,一首一首赏,讲得支离破碎。
而浦江清的《中国古典诗歌讲稿》这本书,把古典诗歌分为体制渊源篇---作家评析篇---作品讲解篇。高屋建瓴地宏观讲述古典诗歌。
在这样的结构中,我走在作者的书林中,目睹《诗经》与诗经的语言,耳闻楚辞产生时代、特点,并且以比较文学的高度阐述了《楚辞》与《诗经.》的不同;在作者的引领中,我探源了词与曲。探源了元代的散曲,并且学会了评析《中国诗史》。
在这样的结构中,我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近古典诗歌作家丛中。仰望二千三百年以前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与屈原一起咏楚国长诗,看屈原没因放逐而忧愁,却因国难而思虑,心生感慨;仰望竹林七贤,走近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进而更渴望陶渊明的出世喜田园思想。
前几天,还被同事问及苏轼与陶渊明的区别,如今我在书中找到了当事人的回答。书中第123页这样阐述----苏轼曰:(渊明)其人甚高,: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这是我所看到的对陶渊明豁达的最精辟的解释,他的豁达,让我瞬间豁然。
在这样的结构中,我在作者的引领下,掌握了讲古典诗歌不可点点淘金式讲解,先宏观讲解体制,再重 点从作者入手,最后以典型作品入手,本书《中国古典诗歌讲稿》选择了《羽林郎》与《董娇饶》,《古诗十九首》《长生殿》,篇目不多,足够经典,学习了诗歌的情与理,真是醍醐灌顶。
《中国古典诗歌讲稿》这本书后记告诉读者,本书是写给青年学子的书。在我看来,这本书也是写给所有教师的书,本书结构清晰明了,思想高屋建瓴,用比较学的方法把中国诗歌的轮廓框了出来。
我学到了中国古曲诗歌的体系,体制渊源篇---作家评析篇---作品讲解篇,线索一以贯之。
我学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教法,高处入手----以人为关键点----以作品为载体,教学一以贯之。
我是读者,又是作者的学生,同时我还是学生的老师,在与作者对话的同时,我感受到祖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学生多读一些诗,多一些文学修养,希望学生能从古典诗歌中陶养自己性灵,让自己沉下心来,让学生沉下心来,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陶性灵 发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