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目的读书,书中便有你要的锦鲤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时候,只要我犯了错误。比如,不懂礼貌,见到长辈不问好。吃饭的时候,不懂规矩,乱往碗里夹菜,父亲就会骂我:你读的书,都是锄头棒子捅进去的,屁用没有。
长大以后,上了大学,也没找着个像样的工作,挣钱不如卖苦力的表哥多。家里很多长辈,还有一些亲戚们就说:读那么多书,屁用没有。
我就成了读书无用论的典型例子。
关于读书无用论,我是很反对的。我出生在湖南一个很贫穷的小山村,我的很多同龄人都没有多少读书的机会。上一辈人,都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天生只能打地洞。
村里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也没出过一个当官的。所以,大家都认为农民的儿子就只能接着当农民。可是我的父亲却不这么想,非得送我上学。他的口头禅是:“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尽管我读了书,上了大学,但还是没有当上官。但我终究还是跳出了农门,尽管现如今村里已经没几个农民了,大家都通过到城里务工,扔掉了手里头的锄头棒棒。但读了书的我,似乎离城市更近,和同龄人比起来,我似乎还是有种天然的优越感。
因为,我懂得如何像城里人一样品茶、喝咖啡。因为我读过书,有文化,城里的知识分子也更愿意和我交往。
寒门难出贵子。但是,自古以来,读书一直都是寒门子弟的捷径。我是寒门子弟,我读书的目的性是很强的,我若读一本书,绝对不是简单地为了消磨时光,我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就算是读一本小说,我也不尽尽是为安慰心灵上的寂寞,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我还要学习一下作者的写作技法,期待着有一天,我也写一本像样的小说,出版成书换点人民币回来。
所以,当我看到《高效能阅读》这本书时,只随便一翻就和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共鸣。《高效能阅读》这本书的作者原尻淳一提倡:“带着行动去读书。”特别是他的3D学习法,简直就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尽管之前我也有要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想法,但没有很具体的行动方法。读了《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之后,就有了更系统的读书理论和读书方法,学习的效率自然提升不少,特别是知识转换率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升。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一共为读者提供了89个读书技巧,这些技巧是作者原尻淳一阅读100余册阅读方法书籍后,结合自身阅读体验才写成的读书方法论。可以说,汇集了大多数阅读类图书的精华。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阅读相关的内容,而无需通读全书。这也是这本书最贴心的地方,完全符合“带着目的读书”,“学以致用”的读书原则。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为什么会如此贴心呢?原因是作者原尻淳一,特别推崇法国作家达尼埃˙佩纳克的“读者权利十条”:
第一条:不读的权利
第二条: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默读的权利
作者原尻淳一为什么会推崇“读者权利十条”呢?原因可能和他的身份有关,原尻淳一是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的客座教授,从事过大型唱片公司艺人、电影、动画营销、企宣和企业培训讲师工作。他丰富的工作经历,快节奏的生活,或许也使得他对读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他才会去研究100多本阅读方法类的图书,最终写出一本能帮助大家实现“高效能阅读”的著作。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从始至终都贯彻了“读者权利十条”的精神。比如,我个人特别关注“学以致用”、“以行动为中心的阅读”和“速读技巧”方面的知识,书中就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一,学以致用:有了兴趣才会行动,有了行动才会学习。
学生偏科,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家长都很头疼。为什么会偏科呢?这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有的人喜欢吃甜的,有的人喜欢吃酸的,有的人喜欢吃辣的。说白了,就是个兴趣问题。但是,吃甜的,吃酸的,吃辣的,这些喜好也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形成的。
比方说,一个人不喜欢吃辣的,但你让他和一群爱吃的辣椒的人,在一起生活上一年半载,他也能吃辣。
学习也一样,喜欢数学,不喜欢语文。是因为对语文没有产生兴趣,如果我们想办法对语文产生兴趣,那么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中的第3个读书技巧:从“2D学习”到“3D学习”。告诉我们,现在的教育形式都是以记忆纸媒(=2D)上的内容为主,考试也无非就是为了测验学生是否能理解教科书上的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如果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而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刻意去培养,引导他们的兴趣,学习起来自然就非常困难。
所以,《高效能阅读》这本书的作者原尻淳一,提倡3D学习技巧。所谓的3D学习技巧,其实就是倡导我们先培养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再教授具体的知识。因为有了兴趣和好奇心以后,学习者就会主动去探索、学习,学习效率自然比强硬灌输要强得多。
第二,先有目的再读书:阅读必须以行动为中心
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却无法用书中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这就是“死读书,读死书。”《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中有一个读书技巧:“实验读书的建议——注重以行动为中心的阅读”。
这个技巧告诉我们,如果你要盖房子,就会去学习和盖房子相关的知识。如果你刚当上妈妈,你又没有育儿的经验,你就会去阅读各种育儿类的图书,去百度、去知乎问各种关于育儿的经验知识。为了宝宝能够健康成长,或许以前从不看书的你,现在都能啃完一本几十万字的育儿宝典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需要用到这些知识,所以你才会那么用心去学习。那么,如果某些知识你暂时还用不上,但你却正在阅读相关读书,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写书评,写讲书稿,写读书笔记,写拆书稿。因为你要写作,而你要写的内容刚好需要掌握某些专业知识。
比如,你正在阅读一本理财类书籍,当你发现自己动力不足时,你就给自己定一个为了写作而读书的目标。这样一来,你为了让你写出来的文章更专业,不犯常识性的错误,不让人笑掉大牙,你就会认真去阅读这本书。
相信我,如果你读书是带着目标的,是有强烈的目的性的,你一定会越读越兴奋。特别是为了转化知识,为了写作输出而读书,你一定会越读越有成就感。
第三,速读不是梦:关键是你得学会挑选内容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整个第4章,都是在介绍有关速读的读书技巧,读者随便学上一两招,就能瞬间提升阅读效率。
那么,除了通过刻意练习出来的速读技术,比如那些“一目十行”的能力。不需要经过多少训练,可以拿来就用的速读技巧有没有呢?当然是有的。因为,速读术的诀窍,是“关键词发掘”和“假设验证型读书”。
什么关键词发掘?很简单,就是在阅读一本书时,为了挖掘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当然,这个核心内容是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来定的。也就是说,你需要用到书中的哪些知识,你就应该把哪些内容定义为核心内容。那么,为了发现核心内容,我们需要去发掘关键字。方法是仔细阅读目录,通过目录,对关键词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心中有点数。
什么是假设验证型读书?就是快速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进行假设验证。怎么个验证法?就是通过把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作者的的观点,提供的方法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并且做好笔记。如果在写笔记的时候,脑子里又冒出点什么新的想法来了,也一定要赶紧记下来。作才原尻淳一和我的建议都是:做这种笔记时,无需专门准备笔记本,直接写在书上。
明白了吧?其实所谓的“关键词发掘”和“假设验证型读书”,就是速读的两个步骤而已,先通过阅读图书目录来发掘对自己有用的关键词,然后再通过快速阅读和关键词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把自己的理解和作者提供的方法进行对比,记录对比结果,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说白了,就是要你和作者进行思想沟通,灵魂碰撞嘛!
都进行灵魂碰撞了,阅读的效率自然不会低。所以,归结起来讲,速读的灵魂在于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并获得新的视角,产生新的灵感和创意。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书,为了读书而读书,你要么变成书呆子;要么就是假装爱读书。
我们不要假装爱读书,我们也不要成为书呆子。因为生命可贵,时间宝贵,每一分每秒只要流逝了,就不会再回来。所以,我们每次阅读都要有收获。唯有带着目的去读书,才更有动力,只有把书中知识,转化为帮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水平的具体实践,才算是读出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