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生活化的投资读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针对的目标群体是普通投资者,即平时不以炒股为职业且具有投资理财需求的投资者,在时间精力上都不能完全投入股市,但是想在这个市场或者说在任何行业,想和专业的,吃这碗饭的人抢夺利润,不花功夫,不学习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作者就从自身经历和得出的感悟切入,给了普通投资者较为系统的建议,包括对投资的认识论上的,和具体方法论上的即一些切实可参考的投资策略。
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如下几点,有一定参考价值: 1.投资和做人一样,“投资三观”要正,第一,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股市?第二,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投资?第三,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按我结合作者思想的理解是,第一,股市就是上市公司的一种融资渠道,也就是说资本市场是为实体企业服务的,是实体企业的“血液”。对于长期投资获利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分红以及企业的成长。第二,对于投资,要摒弃暴富思想,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行为,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终目的是争取做寿星,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明星。除了极强的专业知识,丰富经验,以及一定的悟性之外还需要有耐心的品质,平和的心态。第三,正确认识自己,光谈认识自己命题太过于空泛庞大了,是哲学思考的范畴,那么把命题定为在投资中认识自己,就好描述一些了,首先我觉得要清楚的是来到股市,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最合理的预期应该是把收益率做到跑过理财产品吧,其次是对此,自己拥有什么能力,金融知识储备也好,稳定盈利的操作系统也好,心理素质强大也好…即认清自己的能力圈很重要,其实大部分人的能力圈是不大的,做自己擅长的事,才会做的多对的多。最后是自己是否适合,因为这个市场很残酷,也会放大人性的弱点,从巅峰跌落到谷底的案例不胜枚举。
2.重要的三件事:总结的说如下:寻找一个好价值,寻找一个好价格,然后就是耐心等待,静待花开。说起来,在市场中操作就是四件事情,买入,持有,卖出其他时间都在等待机会。恰恰要做好耐心等待是看似简单实则做起来是很难的一件事,特别是对于天天都在盯着市场波动的投资者来说,很难做到与市场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那个距离好似若即若离,既保有对市场的感受,又不会被市场的波动牵着鼻子走。
3.可参考的具体投资方法,总结的说如下:第一,好企业的简单判断标准:护城河三要素,1.好的品牌价值,这是需要不断积累才有的重要的无形资产,2.有技术,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立足之本。3.有一定的垄断。这保证了企业有足够的市场。其次是轻资产运行,有稳定盈利的能力,高股息率与高分红率。
第二,一种简单均衡的投资办法:在读完后印象中很深的一个故事是作者在第五章写到遇到了一位投资基金的老手孔姐,在一定时间里孔姐做到可观的收益率,直接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其实孔姐的方法简单可复制,在孔姐的投资体系中有四把“尺子”,第一,她最看重的,市场整体市盈率,这大致能反应市场整体价格水平便宜与否。第二,大盘点位,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上证指数,5000点就是相对高位,2000点无疑就是相对低位。第三,盈利水平,只要基金的净值比她最底部成本高出一倍时,她就会考虑获利了结。第四,人气指数,也就是看周围的人对股市的热情程度,大概率是越冷清往往市场位置越低。所以不难看出孔姐简单的判断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执行,做到了令人瞩目的投资成果,可见有些时候就是大道至简。
第三,关于安全性和风险控制,总结的来说就是:风控的核心其实就是仓位管理,1.要进可攻退可守,是个动态的过程。2.组合投资,持仓避免同质化,要不然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是可以说是一定程度的分散持仓。从三个大的大的维度讲,第一,可以在不同的市场分散投资,例如除了a股以外还可以投资港股。第二,在不同的资产上分散投资,例如加上房产,债券,储蓄等。第三,持有不同行业的股票,以防止出现行业风险,还有市场动性风险,因为在大部分时候,市场的资金只能够保证一部分股票上涨,然后轮动。
我打了四星,因为我觉得本书总体来说观点很适用于普通投资者,文字通俗易懂,也有内容。能够对普通投资者产生正确的影响,在投资之路上给予一些可行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