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笨人的人生哲理
奇葩说有一集,辩题叫“恋爱中有其他人追求我,要不要告诉伴侣”。记忆最深刻的是李诞的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说尽管告诉伴侣也许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很多人没有上过“情商课”,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活,一点一点笨过来的,对于我们这样的笨人来说,少说少错,多说多错。
成长,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从笨人变成有情商的聪明人,就像是从小白进阶到绝世高手,然而生活总会一巴掌把你打回原形,换来的是一句“懂得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生活情境中,好的道理只适用圣人,而我们凡人都是笨人,为了求生,只能学会笨人的那一套,虽然做得不那么漂亮,但好歹可以安稳活着。李诞的这番话里面有一个适合笨人的人生哲理,那就是:认清自己的不完美,不要用完美的规则套用自己的失败。
武志红老师的这本新书《为何你总是会受伤》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看见”:很多行为,都是源于想被看见的本能。被父母看见,意味着被关注,意味着做错了事、跌了跟头也有人在背后给予支持,生命才会获得安全;被现实世界看见,意味着有机会将伤口摊开来看,意味着不再让盲目的自恋伤害自己脆弱的自尊,敏感的伤口才会坚强地获得疗愈。
那些没有被看见的个体,倾其所有能量,就是为了让别人看见,然而有一天当他低下头看到自己的伤口,才发现平日里昂起脖颈实在是太累了,他们故作勇敢和完美,可能只是为了转移别人的注意力,掩盖一直在流血的伤口。那些对自己高要求的人,在书中被称为“全能自恋”,处处都想要别人按自己的心意活动,这样的自恋可能是处于无奈,无奈于没有人真正欣赏和“看见”自己。为了满足“被看见”的需求,自给自足恐怕是唯一的选择。
从“完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真的很重要,我想所有热销的心理成长类书籍都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了。英国心理分析学家温尼科特对大量“完美型”父母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些父母容易愤怒都来源于过高的期望,而一个“好父母”往往是一个“已经足够好(good enough)的父母”:孩子们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需要一个还不错、有道德、善良、偶尔生气但尚有理智的父母。完美的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是虚幻的世界,是善恶分明的童话,是独善其身的寓言,“足够好”的父母则提供的是现实的世界,这样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人非圣贤,也让孩子敢于犯错并正视失败,甚至可以勇敢地承认自己是个“笨人”。
我在咨询室中遇到很多学生深陷自己的问题中不知道怎么面对,聊到他们的父母,孩子总是一副“我知道他们的问题但是我能有什么办法”的沮丧感,这看上去就是很类似的模式:父母总是在做完美的父母,问题需要遮掩,谁发现谁负责;孩子也想做完美的孩子,问题暴露出来了,但并没有为他负责,所以内心才有冲突。
韩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因为总是被家人忽视而大发脾气,德善的爸爸对德善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那其实,每个做孩子的人,也可以适时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和不堪——
“我虽然一生下来就是小孩,但我也是第一次当小孩,第一次面对现实世界,所以也请谅解我吧,毕竟我终究要失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