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西方民主史》首版于1997年。根据作者应克复先生所言,他在“文化大革命”后,反思中国发展何以遭受多种挫折,民主问题是他时常思考的问题。本书力求的是完整反映西方民主的历史过程,科学地评述西方民主。全书分为五篇,有纵横两条线索。
从纵向而言,西方民主经历了古代民主、中世纪、近代三个历史时期发展至今,形成较为完善的西方民主制度。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城邦民主制中的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法律至上与公民意识奠定后世民主的基石。经历政治强制、等级关系、人身依附无所不在的中世纪后,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重新发现人本主义和民生主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了社会上层建筑的变革,在政治思想上摆脱了神学的禁锢,创立了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分权制衡学说;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宪政民主制度。20世纪以来,当代西方民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参与、竞争、制衡、法制机制,并出现了直接民主因素扩大,社会因素影响增强;民主社会主义勃兴;从欧美国家的实践变成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所宣称实行的制度等新动向。
从横向而言,本书主要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理论、运动和制度。民主理论方面,着重介绍了洛克、孟德斯鸠、卢梭、密尔、哈耶克等人在天赋人权论、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论、自由论、分权制衡论、代议制政府论上的观点。在运动和制度方面,则以英、法、美三国为典型分别介绍。
在2009年第三版增补的续论中,作者亮出了自己在前文中含蓄表达的态度。首先,关于民主,人们有三点歧见:民主有阶级性,民主不能照搬,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苏联模式将马克思先验的产阶级专政、公有制、计划经济、国家分配生活资料等的理论观点加以教条化、绝对化,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解放的崇高目标的背离。最后,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的观念应当更新,如瑞典这样实行了全面福利制度的国家也应当被定义为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社会主义的标准是国家的民主与法治,社会的公正与和谐,个人的自由与幸福。这种新的评价标准,突破了所有制性质、经济发展模式等隔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融合提供理论基础。
“民主”一词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内涵:首先,它是对生而平等的价值追求和对未来社会最乐观美好的想象之一(本体论的民主);其次,它可以是人们对实现这种美好现象的要素的解读(认识论的民主);它也是人们对于如何实现美好想象或近似于这种想象的操作手段(方法论的民主);最后也最危险的是,在传播中,它常常作为西方民主制度的组成,与自由、平等等正面的词汇一同被提及,某种程度上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提喻(能指的民主)。“民主”的意指已经难以辨认,乃至当代的所有国际、国内意识形态纷争,几乎全是关于什么是“民主”、怎么做才称作“民主”的纷争。从这个角度说,“民主”未尝不是一种“被毒化的语言”。
在本书的论述中,作者很少对“民主”的多重概念进行辨析,以至于读者很难确定“民主”二字具体指什么。之所以必须对“民主”一词进行辨析,是因为我们可能因为词语的混用忽视或误判以下问题。
一,人们所追求的是作为目的的民主,即以人生而平等为原则的民主主义精神,还是以普选制为核心特征的西方民主制度?从我生而为人的亲身经验和对世界的浅薄见识中,我认为,二者中我们首先追求的是民主主义精神。民主主义实际上“生而平等”的推论,而“生而平等”抹去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区别,使每个人有了摆脱被奴役和评价的理论根据,尽管从未实现,却是弱者惨淡的生命中难得的希望。至于西方民主理论和制度只是一种对民主主义精神的认识和实现方法。正如哈耶克所言,“民主本身并不是终极的价值或绝对的价值……民主很可能是实现某些目的的最佳方法,但其本身却不是目的”。
二,西方民主制度是否实现民主主义精神的唯一制度?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很可能不是。首先,西方民主制度由古至今的演变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下也面临着“表面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下降等等问题,绝非完善。其次,从根本来说,以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为核心的西方民主制度也只是对卢梭所谓的“公意”的近似求解。根据阿罗不可能定理,从个人偏好顺序推导出群体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西方民主制度所倚重的投票制度有着内在的矛盾。此外,乐观地说,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会带来直接民主因素的增加,甚至可能带来对公意的颠覆性求法。
三,民主精神和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在《西方民主史》中,作者似乎通过更新社会主义的定义,将全面福利制度的国家归入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对比民主社会主义和激进社会主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正如前文所言,西方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不可混为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激进社会主义也大为不同。在这个问题上,之前读过许振洲老师的观点:当代世界民主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互为条件。民主与社会主义在原则、精神上是高度一致的,它们追求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且社会主义把平等的要求从单纯的政治领域扩大到了社会—经济领域,从事实上保护平等。自由与平等或多或少是一对矛盾,悲剧的是在当下,大概有许多人会在横向比较中感到中国社会既不自由也不平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