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脑是向左还是向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一个测试是这样说的:
当双手交握时,你左右手的拇指哪一个会被押在下面?
当双手环抱胸前,是你的左手臂压住了右手臂,还是相反?
目的,是想通过测试指出你是左脑还是右脑使用者。
且不说准与不准,可信程度尚存质疑。如果非要较真儿,不如先看看下面的问题。
如果你走进一个房间,在第一时间会注意到什么?
如果有声音从远处飘进你的耳朵,会听到什么?
如果你触摸着某物,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有人刚刚离开座位,你会在他的位置上察觉到什么?
如果你正在咀嚼食物,会吃出什么味道?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多向思考者»。作者克莉司德.布提可南,被亲切地成为法国“国民心理师”。
这本书聚焦了作者20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是一本案例生动的心理辅导书。而辅导的对象就是高敏感人群,即右脑使用者。
―1―
左右脑的功能,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但你不知道的是,世界上约有70%~85%的多数人是以大脑左半球为主导,剩下的15%~30%则属于右脑主导的人数。
如此悬殊的比例,不由得我们想一探究竟!
还记得开头“如果……,会……?”的问题吗?有没有发现,它们发问于人体的五感――视、听、触、嗅、味。
如果由左右脑不同的人分别回答,就会像下面这样:
比如,
如果你走进一个房间,第一时间会注意到什么?
“这个房间很亮堂。”(左)
“墙角处有个老旧的单人沙发,案几上的有一摞书,依次还摆放着笔、墨水、几本杂志……”(右)
又比如,
如果你触摸着某物,会有什么感觉?
“这是穿过的一条连衣裙。”(左)
“他向我表白时,我恰好穿着这条连衣裙,这柔软的触感,仿佛他亲吻着我的脸颊。”(右)
……
右脑使用者,用纤细敏感的五官与世界碰撞,通过琐碎的细节感受万事万物的气息。
你可以说他们是高敏感人群,也可以像作者一样称他们为“大脑多向思考者”。
总之,当人们被不同的脑半球主导时,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2―
“多向思考者”有着如树枝般发散的思维,思考不设限是他们的优势,但也造成了困扰。
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想法浮现脑中,却不能织成一张网,只是一些太过细碎的残线,散乱各处。
所以,作者建议,当“多向思考者”要做报告类的工作时,在发掘每个想法的各个方向和可能性的同时,别忘了回到主题。
就像风筝,你既能放它飞于天空,随风起伏,也要时不时地压一压线,毕竟最后还要收回手中。
思维导图就是有效可行的工具,帮助“多向思考者”收集与整理思绪。一张白纸,中间是主题,四周是分散的“关键概念”。
纸上的内容,不仅可以高效地扫描想法、发挥联想,而且还能提高专注力,利用视觉刺激帮助记忆。
―3―
当你的思想如海洋般广阔,又如水镜般灵透,不知比“一般人”精妙多少,又深邃多少,可社会的现实制约总会让你经常遭受嘲笑和欺侮。
问题发散、想法太多,会被批评成是故意捣乱、制造麻烦,殊不知,他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厘清自己的不解之处,松解紧绷的敏感神经。
为了让“多向思考者”不被这样的负面言论挫伤自信心,不敢发声,作者针对“他人批评”给出了如下建议:
对于自己不愿意做和不理解的事,人们才会横加指责和妄议。换句话说,当人们就某件事或行为批评你时,这件事正是人们禁止、不允许自己做的。
想让人们完全理解不同于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念,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在意他人对你的批评。
你可以说,“那只是你的意见而已。”或微笑着点头说,“你说得没错,我就是如此!”
―4―
排挤和拒绝,与批评一样,是“多向思考者”的痛点,也是他们恐惧的东西。
如果你的处境很被动,出现别人有意疏远或与你对立的局面,你当下所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存活的能力。
回到人群中,与人互动,而不是选择逃离来加重你的不安情绪,让焦虑和抑郁霸占你的身心。
所谓的人群,是你可信赖的亲朋,或是不认识的陌生人,让倾心的交谈和放松的闲聊,消化伤痛,整理心情。
你还可以独立的积极振作,把此刻难熬的心思放在能带给你成就感和信心倍增的事物上。
比如,烧一餐拿手菜给家人吃,陪孩子实现一个愿望,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人生计划。
总之,你的处理方式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记住拿出勇气,通过适宜的方式修复伤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左脑,精于抽象分析、善于逻辑推理;右脑,依靠灵敏的五感捕捉直觉和创意的游丝走线、畅享当下喜乐。
我想,你的大脑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应该有能力让自己活得更好,在自己行走的轨迹中尽了人生的本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