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话里拥抱另一半的自己
为什么要写童话?作家汤素兰说:因为我喜欢做梦,尤其喜欢做白日梦,当我把我的白日梦写下来,就变成了童话。
或许大多的童话起初都来自于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是什么让基娅拉萌生了写《不安公主》的想法呢,或许是因为她有一个淘气不安分的可爱女儿;或许是因为她的心里总有一个解不开放不下的疙瘩;或许是因为,她想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天马行空那个样子。
不安公主开始是生活在无拘无束当中的,旺盛精力促使着她搞怪和任性,但有一天,她的母后死了,一直宠着公主的皇帝也消沉了下去。不安公主的心里出现了一个空洞,无法填满也绕不过去。
不安。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忐忑,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情绪,多用于表示一个人干了错事后害怕被人发现的的心理。
其中有个关联词叫做“动荡”,它很巧妙地揭开了公主当下的境遇,内心的动荡是个很难解释分明的抽象意境,而在故事中,公主的不安主要体现在:无节制索取、为悲伤哭泣、奔跑旅行和做梦来填满时间。除了空空骑士,没人能够理解不安公主做出这一切行为的初衷,就像你的生命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个时刻拥有无法排解的困惑,它在你的脑海中盘旋不去,也许我们会表现得比不安公主更体面,但即使外表平静,但内心实在是经历过无数骚乱和革命。
不安公主的动荡主要归结于来自于她无法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一开始她需要关注所以跑来跑去、母亲死去之后她需要填补空虚所以和空空骑士一起放空发呆、后来尝试着跟追求者在一起是为了短暂的爱情,但她最终却都失去了这一切。
这似乎是我们每个人常态的惯性,所以从不安公主和空空骑士的交谈中,我们很容易去代入这种情感的表达,无限的追求往往代表着过往尝试的失败,挑拣的过程其实就是抗拒内心的表现。
在经历过满意娃们、好玩王子、忧郁伯爵、文艺男爵、深沉公子、正义公爵后,不安公主找到了自己的真相——即相对的自由,它包含无聊、有趣、深沉、随性、友谊和爱情。空空骑士的“空”是一种逃避的极端,而不安公主则是追求的极端,他们两个人在彼此的故事中成长,融合成一个完整且自由的个体,这就是童话纵深的那一步。
童话有用吗?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在《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和价值》回答过这一问题:
“与儿童所能理解的任何其他类型的故事相比,从童话故事中我们能了解到更多的关于人类内心问题的信息,更多的正确解决他们在任何社会中的困境的办法”
童话是有价值的,当然我指的不是那几只羊或者两头熊。我们借助童话去建构一个更光怪陆离的世界,以将我们希望表达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以更诙谐轻松的方式讲述出来,即——那些成年人想要换一种途径去告诉孩子相对真实的世界。这是人类在漫长发展史中总结出的能力,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曾说:“在经历原型体验时,人力图更直接地将这种体验传达给别人,这就是童话、寓言故事的起源。”
有无数的经验告诉过我们:“价值观并不属于科学的一个门类。”而如何更好的导入正确的价值概念,童话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那些感性,动情,又能被理性所融洽的想法,被伸展,拉长,介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它们时刻提醒着人类,真正好的东西不是要“你”服从,而是要“你”信任,那些需要坚持的事情不是要“你”牺牲,而是要“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