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劇透,小補充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為混過“鳥村”的一匹搖滾荒原狼,我錯過這本書太久。在它出版了很多年以後,有一次我去看兩個好盆友吧紀念野孩子樂隊小索的演出,看完演出過後,和詩人曾德曠等盆友一起吃酒,才听詩人病起說起《鳥村故事》篇文章。回家从網上搜了片段看看,看後唏噓慨歎一番,也就罷了。 直到今年想碼文,搜資料才又搜索到《鎮與大城》這本集子,裡面收錄了完整版的《鳥村故事》。舊書網上的售價還相當誘人,最低的只需要一塊大洋。於是拿下,不日書本寄到,把《鳥村故事》仔細看完,更是唏噓不已… … 《鎮与大城》裡面“鳥村故事”里的鳥村,原型就是紀錄片《後革命時代》裏的搖滾村樹村。 劉麗華講鳥村故事的時候,如今大名鼎鼎的迷笛音樂學校在上地开發區。从學校大門出來沒多遠就是樹村。迷笛學生們畢業后不肯回家的,就會到樹村花幾十到百把塊錢租間小窩住下。住下的樂手看對了眼就在一起排練,過上夢寐以求的樂隊生活。 迷笛樂隊住多了過后,常常去五道口的嚎叫酒吧和太陽宮的豪運酒吧演出,樹村的名頭隨之不脛而走,引來了很多不是迷笛學生的樂人。周雲蓬的“沒有公共汽車了,找個大排檔,一杯一杯到天亮”就是唱的當时樂隊演出后的夜生活。一場演出,參演的樂手往往比觀眾還多,每個樂隊只分到十塊毛主席是經常的事情,還要自己添補錢才夠點幾個小菜喝啤酒到天亮。 我記得有一次,喝通宵的有新疆貝斯手翟胜和廢墟樂隊主唱周雲山,還有給白雪拍過MV的劉昱等盆友,喝到天亮后才發现大家口袋裏的毛主席加起來都不夠買單了。我只好把數字尋呼機抵押給了大排檔老闆,方才灰溜溜脫身。第二天翟胜找到了鈔票,叫上我一起到太陽宮去把傳呼機贖回。 雅安地震那年,我和蜀都國風歌手張小餅張若水莽子一起巡演,到昆明的時候,常住在那裡的翟勝來看演出。時間匆忙,衹是互相問了近況,我倆都沒聊到這事,但我想他和我一樣,恐怕一輩子都忘不掉的吧。 鳥村其實挺大的,前後村加上北邊不遠的東北旺嚮,到底住過好多樂手,恐怕祇有那位來自日本的有心樂迷才大致清楚。我記得在我離開鳥村回蜀以後,从網上還看到過他做的一個網站,上面貼了他收集到的帝都地下樂隊的詳細資料。 但也衹是乾巴巴的資料而已。 反而是劉麗朵這位不混音樂圈的文字少女,白描了鳥村里的幾個鳥人,讓他們的一段青春時光被文字留下,成為讀者離開自己的生活,穿越到世紀之交的帝都西北角一個村莊的四合院叢林里,用她的視角看看一個局外人講的幾個樂人的故事的時光穿梭機。 要提醒觀眾的是,畢竟是小說,和真實生活里的事實還是有所不同的。但那股子味道,混過鳥村的人一聞,就會恍然覺得此刻放下書本,關燈推門出去,就會在路口碰到幾個好友,一起到村口胖哥開的那家可以賒帳的小飯館里點兩個小菜,就著電視機裡面老掉牙的邵氏武打片喝个痛快。要是覺得武打片不夠下酒,還可以讓胖哥換張vcd,看看東洋男女的肉搏戰。
嗯哼。
(ps:前不久欣聞德藝雙馨的蒼老師有孕,謹祝母子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