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聆听的书

这是一本买了很久的书,在K一二年级的时候给他念了前面几篇的故事,原本想勾搭他看的,但是他只说这故事真好听,就是没有自己去看一下的意思,而我也懒得口干舌燥的念下去,就放在那了。本来想这么一本儿童读物,我最多两天就能看完,结果整整看了一个月。说是看一个月,更恰当地说是听了一个月。
我从来都是视觉记忆型动物,对于曾经的画面,多年后在脑力里还会有清晰的印记,但是对于声音,一直觉得脑子里缺根筋,比如说,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告诉我他叫什么,不用出两分钟,他的名字压根就进不入我的脑子里,如果他告诉我,这个名字的字是哪几个字,我在心里脑补写了一遍,80%的概率会记住。
所以看书的概率大于听书。而我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听书,简直了~
事实上,听的不是书。听的是书里介绍的音乐。这本音乐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音乐书,充其量应该是和音乐史上有关人士的传说、故事、逸闻而已,但是一点都不妨碍我等小白的热情。
前不久,K考音基中级的时候,我跟着他一起自学了对应的基础知识。其中有不少的曲子是需要去听,去记住,然后能说出这是什么类型的,比如说交响乐,咏叹调等名称,说实话,有些曲子很好听,但是我总是会混在一起,分不出谁是谁,而K虽然能在10秒左右的时候就能区分出来哪只是哪只,然后记住对应的属于哪类曲子。虽然考试的时候拿了还算比较高的分,但是我却也觉得其实对音乐的了解却并不扎实,只是会考试而已。
虽然我对音基的书是百般挑剔,因为只是对知识点的罗列,看了之后确实知道了该考什么,但是对于音乐的美感,却被破坏得体无完肤。尽管如此,对看这本书却有那么一点点积极作用,至少对书中的人物少了一些陌生感。
也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去听巴赫的《哥德尔堡变奏曲》,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一首以风景为主或者以地名为主的不知道什么类型的音乐。但是没想到,他是给他徒弟写的,而废寝忘食的徒弟又勾起了他自己小时候的狂热。他小时候,想要学习更多的音乐,晚上背着哥哥偷偷地去抄曲谱,不幸最后被发现并且被拿走了全部抄好的曲谱,郁闷的他,在某天弹琴的时候,那些被拿走的曲谱又全部回到了他的脑海中。
莫扎特的故事,又勾勒出他姐姐的故事,那个本来也有不错音乐天赋的姐姐,在莫扎特的光芒下,经常用那双弹钢琴的手,不得不去冰冷的水中去洗萝卜,不得不去做糕点端茶水,甚至她和莫扎特的画像,一个是出自师傅的手,而她的,因为父亲为了省几个金币,她的身体是徒弟们画的……
一个个的小故事,似真似假,却一个个都很美。当然,有些传说故事,也是各种玄乎,说猫王的那段,还出来守护天使了。
从最开始的骨笛,到希腊神话故事的俄耳甫斯,中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接着是巴洛克时代,然后是古典时代,后来就是浪漫主义和现代音乐……每个时期一个故事,每个故事中的人物,都带来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