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的所有难题都因时间铭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伊兰娜一遍念叨着如果她写的无数信封没有被阅读、阅读后被任意烧点,一遍迎合着阅读着内心深处的感受。她是如此熟悉阿克里身边的一切,日常的一切:威士忌酒杯、钢笔、烟斗,还有放大镜。阿克里面对着伊兰娜向前夫索要支票,以用来管理布阿兹,维持在耶路撒冷生活运转的情形,他保持着最乐观的妥协意志。这样或许能换来对温馨记忆的回顾,对未来亲密生活的报偿。阿克里给布阿兹的信封里一直沿用着父亲加朋友的口吻,俏皮的对他暴躁脾气、性情复杂的儿子聊天。他付出了巨大的精神,也提供了一笔笔不算小的开支。他希望布阿兹端正自己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父亲。虽然离婚的时候伊兰娜承认自己在忠贞方面出了问题,所以这导致她带着自己8岁孩子离开的时候是净身出户。从那一刻起,似乎布阿兹与亲生父亲那里就断绝了一切往来。直到7年后,因为,源源不断从生父那里得到的一次次款项重新将婚姻问题、教育问题、生计问题乃至政治问题搬上了他们瞩目的台面。这个曾经在青少年罪犯所待过一阵子,并且被他以亲人身份保释出来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强大,作为父亲他希望布阿兹能够用知识与理性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不要再闯出任何祸端。作为继父,他像所有父亲那么说过,“布阿兹,要做一个犹太人,就要知道如何勇敢的面对逆境,进行自控,沿着先人的道路走。”但是,他并不确定自己的话语,自己的字迹对于来说起到最深刻的教育。
2.担心布阿兹的作风、思想与经济开支,使得伊兰娜将家庭和教授前夫逐渐的捆绑在一起。米晒勒仅仅只是一个没有教师资格的普通法文老师,他的工资抵押贷款之后仅仅能满足家庭的温饱,解决不了任何拮据的根本问题。1200里拉付房子的分期贷款,500里拉支付妻子和布阿兹的生活开支,650里拉捐献给犹太团运动。他经常拖欠水电费和税费,却总能按时缴纳分期贷款、学校费用和捐款。另外,他们又新增添了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会越长越大,需要满足的地方也就会越来越多。布阿兹一天到晚闯祸,他的体魄也越来越掩饰不了他的年龄,家庭都希望他有朝一日在某些方面能够有所建树。但是,每次的争吵都给彼此带来6伤害,伊兰娜数次因为此时而倒在床上。我们用在金钱和生活上的良知并没有动摇布阿兹游手好闲的习惯,所以米晒勒只能在这场婚姻关系中扮演无能为力的角色。钱的的确确能尽量安顿好人们的生活,但他们的向往却自此停留在无奈与亏欠中。
3.为了回答逝去岁月的偏见与夙愿,阿克里开始愿意去做亲子鉴定。以前他认为这一切都仅仅是画蛇添足,但现在这种找到答案的愿景却越来越强烈。为此,阿克里承诺自己要多付出5万元作为回报。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为了得到数以万计的补偿,米晒勒当然不会退缩。他极力表明自己的立场,要撺掇布阿兹进行亲子鉴定。他几乎是丧失了原则,恨不得通过一次又一次换着法子的央求和谈判,令这个具有美名的教授囊空如洗。而阿克里对于母子两人的敌意又携带着无限的疑心,他在结婚前就派侦探调查他们两个人的下落和近况,以便更详细的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隐私。在7年前,阿克里因为伊兰娜的通奸罪而离开他们母女,并且残忍的剥夺了一切财产,让他们没有自我安顿的归宿就那样凄凉离开。7年后,阿克里通过扎克海姆同伊兰娜和米晒勒通信,用尽可能忍让的口吻接受他们提出的一切苛刻的经济条件,希望能够融入旧人的生活,与自己的儿子相认。
4.在给钱与分钱的方面上,他们3个成年人加上一个刚成年的孩子发生了分歧——我想这是事情变得糟糕混乱的原因。但开始大家都还是留有余地,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米晒勒既不借钱给别人,也不进行有效的投资。按照理想的要求,他们的目的是让伊兰娜和子女动用这笔钱,保证他们在最危难的时刻度过难关。可眼下支配这笔钱的地方太多了,他们几乎都想到了继续向阿克里索要更多支票的路子,用甜言蜜语与海誓山盟来麻醉与诓骗他。米晒勒因此辞去了法文老师的职位,搞起占领区域的地产生意,并且从事政治生涯。在伊兰娜知道内幕的情况下,通过扎克海姆转交自己的信件。他们联系彼此的方式如此正式,可是在心中他们倾吐自己时如此潦草直接。布阿兹一直等待着自己的那笔钱,用来做最有价值的投资与管理。但他们要布阿兹21岁的时候才能一分不少的获得这笔钱。这是极为漫长的等待,也是对这些大人、孩子最受用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