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认知天性》(转自个人公众号“易的部落”)

一、底层逻辑是什么?
为了清楚地认知如何学习,先带你了解一下学习的大致过程?好的学习过程往往由以下步骤构成:编码-巩固(新旧联系)-检索(回忆)-形成心智模型(熟练地使用)-举一反三,换句话说,你可以通过学习将前人留下的财富深深地刻在记忆的沙滩上并且在需要它们的时候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应用。同理,阅读本类工具型文章时候你需要将适合自己的部分进行处理从而丰富自身技能。

二、有没有实用的战术?
法宝1:间隔与多元化地检索(巩固-检索层面)
我相信你从小学开始课程设置就已经遵守了间隔多元化地排布,但它缺乏督促我们检索回忆的安排。所以,检索往往被用在考试上,你可以将考试看成一项辅助记忆查漏补缺的良单妙药。在这里,给你推荐一款ANKI备忘录 APP,你需要在正面记上概念名称,背面记上提示词。APP会自动给你安排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复习提醒(我知道,如果自己规划一个艾宾浩斯记忆表实在是太费事了,反正我经常死在做艾宾浩斯单词list这一步上)。这样,通过大脑的痛苦才能在你记忆的沙滩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当然如果你记不起来也不要害怕,这时候点击卡片会出现单词的背面给予你负反馈,在刻意练习的理论中反馈是进步最关键的一环。刚开始检索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但是如果指望反复诵读一段话从而达到背下来的目的是比较低效的。(这里给你打一针马克思牌鸡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逃避矛盾反而会滋生更多的矛盾,所以还是痛苦一点好。)
2.2记忆策略(编码-巩固层面)
记忆宫殿:你经常能再电视剧中看到福尔摩斯可以通过记忆宫殿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记忆,那么记忆宫殿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熟知的形式+可随意替换的元素。所以,我最近建议我的小表弟把数学课本中的目标大纲列出来然后记忆,以后在生物与化学中遇到需要记忆的东西的时候可以在数学大纲中找到相同的模型(比如数学中1个大概念:特殊三角形下面包含3个小概念: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比三角形就可以对应苔藓植物门:苔纲、 藓纲、角苔纲。)通过这一方法,你至少省略掉记忆苔藓植物门有多少个纲的问题。
其次是记忆可视化策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视觉化思考和默读就犹如相机与音频一般,记忆效率相差甚远。同时养成这一习惯也是你将来在第三弹阅读与写作中掌握速读的关键手段。

2.3细化与新旧联系(心智模型-举一反三层面)
细化可能有点令你费解,它意味着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学到的东西,对于高中生而言就是将新学来的解题方法套在旧的错题上,又或者在我的阅读计划中就运用了这一手段,通过从不同维度对《原则》与《bad blood》进行分析从而能使你在未来遇到更多具体情况下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你还可以将新学来的东西与已有的发生关联,这样便可以同时复习旧知识和深化对新事物的认知。我外婆都说让她看白毛女相关的剧情比看都市爱情剧记忆更深刻。那么,你该如何对事物进行联系呢?可以多运用类比的思维,当然,是将某一章节的子模块与另一门科目的子模块进行类比这样比较具有系统性。当然关于更详细的类比希望能在明年主题:意识中提到
2.4案例学习与结构学习(心智模型-举一反三层面)
在你面对一门学科时可以采用结构学习的方法,先通过列出大纲的方法了解学科框架阅读重点章节掌握核心思想,比如投资学中这个核心思想是:无套利假设;货币金融学中则是:通胀与就业。你在掌握核心后再深入各个章节使用弄清楚概念+案例的方法阅读,但是在阅读案例中应注重案列间的共性还有共性是如何运用的,这样才方便你在下次遇到其他问题时候发挥出来。
2.5费曼学习法
相信你也曾听说过这一方法,所以我在这里带你一起感叹一下费曼大神的高深,他通过这一看似简洁的方法把我上面列举的四个全部囊括了,就好似一件称手的兵器能将你所有的力量都打在对的地方一样!费曼学习法可以自行百度得到。当然,费曼学习法看似简单,但是我相信费曼先生一定是有一套十分烧脑的问题处理系统的,这也是我们普通人和大神们的区别之一。引用《billions》里面反派男主的一句话:如何处理信息才是最关键的。

三、有没有实用的策略?
3.1合意困难
合意困难是书上提出的概念,它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合理地加大难度。比如在一篇只有少数的生词的文章中学习单词就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倘若太难整篇文章都是生词反而什么也学不到且难以坚持。所以可以通过对自己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来,这是我给你创造的合意困难,具体解释在后文中可以找到)来决定自己的合意困难,比如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添加几个需要有意寻找的问题。
3.2不断优化
每当你要开始一项新的学习任务时可以先拟定一个非常粗略的计划,通过过程中的犯错与反思提升效率。不要一开始便追求多么完美的计划,因为这代表你否定了未来更好的你!你的能力会随着时间而流逝而精进,也许在计划执行到一半之时会觉得自己原先拟定的计划十分可笑。其次计划赶不上变化这话早已是陈词滥调了。
3.3良性干扰的错误观
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干扰,比如笔记本丢失、word没保存、妈妈打电话叫你买菜等打断等,不要难过,不要悲伤。此时正是强迫你回忆刺激记忆检索的好时期,同样间隔地检索回忆练习正是强迫我们回忆上一次学到的内容从而在你脑海中留下印象。
你不要告诉我你从来不会犯错,请消灭自己永不犯错的人设,分清错误与失败的界限。其实你自己眼中犯的大错在别人眼中并不重要。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你可以主动犯错(不要太大),之后询问别人自己犯错是否有被人注意到,或者回忆一下别人在你生命中犯错的记忆(人们往往只会记住过往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基本靠脑补)。希望你可以树立起积极对待过往的时间观!
3.4主动型学习
对于要学的任何一门课程,我们应先对其进行分类清楚其在我们生命中的作用才能高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技能,这里有一个还不错的思考方向:“多问问这个东西对我未来会产生什么作用”这同时可激发人们对过程的兴趣而非仅仅注重结果。
其次,在当你读到一则结论时你可以先在脑中思考一下作者会如何证明此结论,你之前的经验有证明此结论吗?这是通过生成与阅读反馈的方法来促进认识。(希望你能记住这一点,因为在第三弹文章中还会有所涉及)
四、我们应该明确定位什么?
4.1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画像的方法来认识自我,简单来说多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1想要什么?
2为了实现目标需要什么?
3我可以放弃什么?
对于1问题的回答其实是“我是谁?”的问题的子问题,这一人生终极之问固然深奥,但是请你记住“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大部分时候也只能活在二手知识中,不过我能可以庆幸的是:我们有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用旧知识在新的条件下实践从而开辟新境界。所以,在没有一定造轮子(也就是创新能力)能力之前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关于“我是谁”的问题可以看看哲学方面的书籍(同时,希望未来《谈谈方法》这本书和明年的主题能带来点启发)
其中对于步骤2你可以多关注一些数据(过往的成绩,生涯认知测试等)方面的东西和一些动态结果(通过一段学习时间后某方面可以提高多少分?)。因为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并且不喜欢听坏消息,甚至把原因全归于工具不好(这是一种认知偏误,在第二弹会提到),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得到正确的负反馈从而难以提升自我。
对于步骤3希望你能明白只有放弃一些固有的旧观念才会有更多的选择。当年烟草大王褚时健从监狱里出来后放弃了其原从事行业才有机会变成今天的橙子大王。有人说这是人生迷茫期的机遇(因为刚好其家人从事橙子生意+有人提点他未来橙子可能有较好市场)。在我看来,这哪里是什么机遇呀,在褚时健还没进监狱前这些条件其实早存在其身边只是烟草大王的身份没必要转行做橙子罢了。
总的来说,这些问题确实烧脑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想清楚的。

4.2智力的分类
人的智力有两种:一种称为流体智力(流量)就犹如我们的工资一般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可以产生的价值,换一种说法就是电脑CPU的纯度,这可以通过锻炼大脑的肌肉提高。另一种则称为晶体智力这其实相当于家庭财富(存量)只能通过不断地开拓视野学习获得。人们往往忽略流体智力的存在,但是这是我们成为一个高素质阅读者的必要条件(第三弹会系统说明)。
4.3智力会随着时代增长
时代的发达会使得人类智力增长,牛顿的成果在现在学生看来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自己来看,在我小时候脑子里都会有过往很多伟大的思想实验(比如:看不到的粉色大象,猴子和打字机)虽然我当时不知道这叫哲学。随着研究深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2.5人知道到如今广泛应用,这得感谢那些不断学习相对论并且将其传播的先辈们。所以,过往再晦涩难懂的知识在21世纪的今天很容易找到好的教材习得,前人虽然聪明但也一定有他们的时代局限。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
4.4成长心态
去年的一丹奖(奖金是诺贝尔的3倍,由腾讯创始人之一陈一丹设立)颁发给了成长心态的提出者,个人感觉也是名至实归,不知道你是否觉得?成长心态的实验大致是当你被夸努力的时候往往比你被夸聪明的时候在下一次面对难题时候更有勇气接受挑战,而被贴上聪明标签后你可能会为了维持聪明人设而不敢犯错,最后错失了进步的机会。
五、大道至简
最后,引用最近看到习总书记在达沃斯论坛上的一句话“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希望大家可以从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开始转变,步子不要太大!这其中,为保证叙事连贯性夹带了不少私货,公众号第一篇文章水平有限还请各位海涵,未来一定会继续优化。还有,希望大家在看完第二、第三弹文章后能回顾一下本文所提到的一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