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人迷,赚万贯钱

这本书主要交流的是心、智、习、性四大修炼:
心:心态。你成为不了心态的主人,必然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智:头脑。没人在乎你长得如何,人们在乎的是你有没有头脑。
习:习惯。职业化的第一步是职业感,你的工作习惯就是你的工作血统。
性:性格。专注、坚忍、缜密等工作性格才是你的核心内在价值。
从职场战斗组织看来,职场战士分为四级:
第一级:士,职场新兵蛋子或职场白丁,刚毕业什么也不懂,从事基础执行工作。
第二级:兵,职场精兵,有过1-5年的基础经验,担当专业角色。
第三级:将,担当管理角色的经理、总监等,有5-10年经验,管人理事的部门主管。
第四级:帅,担当运营经营的副总、总经理等,有10年以上经验,运筹帷幄,进退拿捏。
四个层级中,价值重点有所不同:
士贵勇:态度认真、心态积极、职业素质优秀,正能量充足。
兵贵精:专业到家,细节到位,能独立担当任务。
将贵谋:策略思考出众,管理沟通顺畅,统筹周到妥帖。
帅贵德:领导的水平,经营的格局,人格的魅力。
你究竟是不是那块可以锻造的好钢呢?
你还应该花时间对自己做个性格、能力、特质的测评,以便你更好地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打造自己。
人剑合一需要走过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素质的合金阶段。在职场炼钢炉先融合了三大合金,你才算是块好材料。
1.打好心理性格的地基。
2.建观念意识的框架。
你相信什么,你就会怎样成长。
当这些信念深入到你的思维和习惯时,你的行为会成为本能。遇到事情会心中有框架,做事有章法。而这些职业的观念框架形成后,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便有了职业化的素养。
3.上思维策略的轨道。
做一件事不难,但做成一件事却并不容易。你必须学会做好“一图一表”,即一个持续发展路线图,搞清楚路径与方法;同时还要有一个注明重要节点的推进时间表。
第二阶段是能力的铸剑阶段。
1.磨剑期:入职历练期。不要去担心自己有没有天赋,不要去在意岗位是否埋没自己能力,先尽一切可能去打磨专业基础,进而熟悉工作课题。熟悉的过程就是磨炼的过程,可以打磨掉你的躁动之气、不切实际之思,让你沉下心、稳住神,学会一口一口吃饭。
2.出鞘期:入职提升期。你也可以称它为开窍期或者成熟期。这时你在职场上已经有了成熟的见解,能够独立担当任务,开始带领团队伙伴,在专业、管理、人格上有些底气了。这时候你要做的是,把自己的底气锻造为勇于独立担当的团队精气神。道理很简单,你能担当的事越多越大,你的职位与收入也会越高。
3.行侠期:入职升华期。这时候的你饱经江湖历练,也能独立玩转好多项目了。你需要的是整合好知识与见识,拓展胆识格局,从力量型选手提升为能量型人物。在职场的高端平台上,开始把作业、管理、经营融会贯通。跟在NBA打季后赛一样,需要一颗大心脏,心大,舞台才会大。
经过这三个层级的修炼,你就可以出山门下天山了。能否笑傲江湖我不敢说,但至少也是江湖中一号人物了。
大计划与短安排
那么,让我们先看看大计划,然后具体再说短安排吧。
从个人奋斗的节点上看,你我真正的有效奋斗时间段也就30年,分别是20-30岁,30-40岁,40-50岁。
20岁靠的是努力。重点是学习如何成为一员有专业素养的精兵,找到立身之本的根。这个阶段的困难在于,你要在最耐不住寂寞的年纪做耐得住寂寞的事。或许你会觉得,在这个阶段很多的努力看上去是无果且无望的。但你记住,不要懈怠,不要放弃,坚持努力下去。只有傻X一样地坚持,才会有牛X一样的结果。
30岁靠的是实力。重点是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有管理能力的猛将,生长出持续发展的主干。这个阶段的你,如果投放到人才市场,既要有卖点,还要有卖相。而这些卖点和卖相,就是你实力的凝结。这个阶段你所要做的,是把专业深度、人格成熟度、人情练达度拧成自己的综合实力。
40岁靠的是资历。重点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位有经营水平的明帅,建设枝繁叶茂的系统。在这个阶段,你的经验、资格、见识、荣誉都需要上得了台面。尽管我并不主张看重身份,但这个社会的确是通过身份与资历来确定你是谁。你有多少话语权,别人首先会看你在哪儿混过,其次会看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混,从而判断你是边角料型人才,还是能把控一方的支柱型人才。
50岁靠的是势力。重点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位成就组织的王者,培育众木成林的势力生态。桃李满天下,知交遍天涯,哪里都有你的关系网。成为培育组织、保护组织、成长组织的人物。
我理解的成功生涯规划,就是在你二十几岁的时候,给优秀的人工作;在三十几岁时跟优秀的人合作;在四十几岁时找优秀的人为你工作;而到了五十几岁时,努力使别人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社会这个无情货是如何看待你的价值阶段的呢?
20岁看重的是你可不可教。不是每个人都是可造之材,有些人还真就是朽木。摆出一副拒绝教化,爱谁谁的德性,请放心,这种情况下没人上杆子教化你。如果你不是朽木,那你就得让自己看上去有“孺子可教”的精进范儿和谦逊范儿,要学会用低姿态润滑周边环境,从而最大化地吸纳前辈的指教。
30岁看重的是你可不可用。你是不是有可用的专业价值?你是不是能够在某个局部担起重任?这时候的你首先要真有料,在某个领域有专业发言权,在整体的价值链条中,你是不可或缺的。
40岁看重的是你可不可捧。到这个时候你要么往上发展成为一个管理经营人物,要么就往下滑沦为一个人手。这时候你要想收获里子面子,就看你是不是够格让大家捧你,拿肩膀出来给你垫。
50岁看重的是你可不可敬。你的人格是否有厚度与深度,是否有成就组织的功力?让大家敬佩的人很多,但让人敬重的却很少,这是因为人格的内在力量不同。而这个时候,最大的破产就是人格破产。
人生到这个阶段,成功绝非只是功成名就,而更应该被解释为“成就功德”。有一天你回顾起来,在整个旅程中你做了哪些令自己骄傲的事?对别人,对行业对社会的价值在哪里?成功不是财富的总和,更应该是为一个伟大梦想所进行的全程奋斗与表演。
你可以仰望星空,但更要脚路实地。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要实现,就要实现理智的梦想,简称理想。太清醒就没有想象力的心劲,太梦幻又变成海市蜃楼。你可以在月光下想象未来,但必须在阳光下实现它。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人所做的是:夜晚思考千条路,白天依然磨着豆腐走老路。
无论败得多彻底都要笑的很灿烂。
武装更强大的你:
①每天学新知,写心得,打造灵感空间,独立思考,哪怕是错误的:②每周学习个新技能,哪怕再小,比如快捷键的用法:③做好未来周的规划,以及必须完成的彐件大事,严格自律时间管理:④减少在、微博上闲逛的时间,这些都是时间的小偷和内耗的毒药。
严酷但真实的成长路径是:思考→实践理解→能力。你学过的知识80%会忘记,你体验到的事实50%会记得,你实践过的事情30%会理解,你理解的实践只有10%会转化成能力。在这个倒三角形的能力转化器中,你的思考是能力的原料。
三个思考点: 1.了解你自己,包括你想做的、喜欢做的,从兴趣入手;2.依据你的性格和能为特点,探寻你可能从事的职业,务实一点;3.做出决定,找寻机会,坚持行动步步接近目标。每18个月自我检讨这三点,改进后再出发。
某哈佛商学院教授对毕业生讲,如果你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毕业5周年的聚会,你不要去。因为那时你正处在最艰难的时刻,而你的同学们,大多在大公司里平步青云。同样,10周年聚会,你也不要去。但是,20周年的同学聚会,你可以去。你会看到,那些坚持梦想的人,和随波逐流的人相比,生命将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其实是志业(喜好)、职业(吃饭)、事业(成就)的组合。起步时就要注意培养兴趣方向,因为兴趣是我们内心的原动力。也许天分的源代码就在里面,而最终的身心快乐与收益价值也会回归到这里。
注意,这里说的是你能够把自己变成动力火车的原动力,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小兴趣。
因为对于公司而言,人才是最大的作品,成长是最好的勋章。
如何让每一天更高效:
①知道今天的重点是什么,避轻就重:②拒绝参与没意×的事:③避免去见无需见面的人:④别在午饭上混时间:⑤避开交通早晚高峰:⑥少开车,多利用碎片时间;⑦务必留出不被打扰的独立思考时间⑧每天总结;⑨不为小事发脾气:①前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计划。
周末价值在计划:
1.总结过去一周取得的进展。2.总结过去一周发现的不足或问题。3.就不足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制订未来一周的详细工作计划,并分清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每周看的是你的计划,每天看的就是你的执行了。
职业路上波折坎坷,我们需要两种动力互相配合。是内动力,由兴趣推动爱好,由爱好推动专长。二是外动力,由工作推动职业,由职业推动事业。职场中讲求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按特色定位。而你的特色就是结合了你的内动力与外动力而形成的。只有内外互动,双擎融合,才能驱动你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职业旅程上,不怕颠簸,一路向前。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让你可持续发展的是根脉。早些给自己定向,才会给自己定性,给自己定位,然后全力扎根。让自己在这个领域有根(专业)有脉(资源),你才有机会长成大树。否则,未来你会发现自己长成了一团灌木,最终也就只能卖点柴禾钱罢了。
聚焦:早期目标是用来瞄准方向的
点射还是扫射:
日标明确的点射,在一个聚焦点上用为,更容易产出成果,而不是到处扫射,浪费了时间精力的子弹,一运所获。别试图无所不知,那样你将一云所知;别试图所不能,那样你将一无所能。
聚焦的过程,就是一个策略思考的旅程。第一步,从自己的原动力开始,先要基本确定自己对什么有兴趣,什么是自己擅长的工作。第二步,看这个角色是否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未来的路是宽还是窄。第三步,考虑在这个旅程中实现目标的策略途径是什么。
什么人不适合做执行?有三种人做不了执行:小聪明的人,追求完美的人和过度思考的人。因为小聪明的人永远在找捷径,不会认真执行。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把事越做越复杂,结果一定是放弃。过度思考的人不屑于行动,他们一生都在思考如何爬山,但就是不爬山。所以,要执行,学阿甘。
什么样的下属真正能管理好自己上司?
能管好自己的上司的下属,都是懂得如何用汇报来控制上司想法的精明人。
第一,及时、主动交工作报告。上司很忙,很多时候他没法知道你在忙什么,或者忙到什么程度了。因此你要及时、主动地交工作报告,既能彰显你的工作状态,又可以让上司心里有底,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其实这种掌握度是你给他的。
第二,在上司问询的时候,要铁嘴铜牙,如数家珍,说明自己思路清晰。面对上司对工作的质询,要百问不倒,反应及时。上司通常都喜欢干练、靠谱的下属,你如果经常取得上司的信任,就会让上司渐渐对你产生信赖,乃至依赖,渐渐地放手、放权,让你更自在地做事。
情商:说话让人喜欢,做事让人感动。
跟上司沟通的情商
细节反映情商,情商成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要想升职,最需要把握的细节莫过于很好地与上司沟通,这需要你充分调动自己的情商。
要注意的是,与男上司和与女上司沟通的方法是不太样的。面对女上司的时候,你没有审美疲劳的权利。无论她是性格像孙二娘,还是长相如八戒,你一定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每天都要真心赞美她,夸她新买的围巾像时尚战旗,夸她的衣服合身得像是长出来,哦,发型也做得棒,功劳当然不在发型师,而是上司头型别具一格,非凡人。女上司听了你的马屁,或许脸上还是很严肃,骂你两句贫嘴。可你放心,不出半个小时,她就会冲向洗手间,对着镜子认真检验你的赞誉之词。上司的好情绪也是需要调动的,你调动好了,她就兴奋。
男上司会注意什么呢?请教就是最大的恭维。人一有点权力地位,就容易自信,容易膨胀,觉得自己很有智慧。你请教他,就是给他一个机会展示他的智慧,他会很享受。男人嘛,到了一定年纪,挺个啤酒肚,谢了顶,再没有点自我实现、能为人师的成就感,活得岂不很辛苦?当男上司打开话匣子,你们的距离感就少了,你会更容易得到他的关心和帮助
情商很强大,谁用得好谁知道。当你升级到中层后,要注意了,对上继续是一副笑脸,对左右同僚要警惕圆滑,对下嘛,该给屁股给屁股,该给冷脸给冷脸。比如开会时,你的下属说完,你发表不同意见要这样说:“我再强调三点。”如果是同级的同事说完,你要说:“我再补充三点。”领导说完以后,你要会说:“我讲讲我的三点体会。”情商高一点,人可以活得不累。
啥叫高调做事:
1.别人称之为困难,你却视为挑战。
2.别人借口连篇,你却主动执行。
3.别人事不关己,你却乐于负责。
4.别人三分干劲,你却十分卖力。
5.别人不紧不慢,你却快马加鞭。
6.别人强调分歧,你却精诚合作。
7.别人诉说苦劳,你却呈献功劳。
8.别人一蹶不振,你却永不言败。
9.别人自甘平凡,你却追求卓越。
必须走的路:
年轻意味着可以不断选择。颠簸能令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勇于尝试能够为你解决麻烦的机会。人都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另一条是自己想走的。你得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能走自己想走的路。
总结一下,在电梯里用30秒把产品或创意说清楚你要考虑:1.你是做什么的;2.你能解决什么问题;3你如何做到与众不同;4.对方为什么要在乎。如果不能在3秒内回答“顾客为什么要买我的产品”,失败的几率就很大。再比如,培训老师跟家长说:“我能让您孩子的成绩从70分提高到90分,我们可以做一个简短但深入的沟通吗?”当你点到了对方的痛处,他就会愿意考虑一下。这就是聪明的说话方式。
如果你同意石头的观点,准备开始训练自己的管理能力,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时间管理。我建议把小时切成四个部分,就是把15分钟当做一个时间单元你可以把它命名为“时元”。没错,时间就是金钱,用来买你未来价值的时间货币,用来检验你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花费。不断尝试优化你的时间产出率。提醒一句,那些没结果没成果的事能免则免。碎片化的时代,你的产出来自5%的聚焦与95%的抗干扰能力,如果你的精力与时间也被碎片化,那你的未来成果也就粉末化了。
第二个方法就是文件管理和事务管理。当你与上级、下级、客户、利益相关方等进行重要工作沟通时,请尽量带着工作效率手册进行讨论。对有价值的讨论做好记录,并把结论都落在时间进程表上。最好给每一个行动指令加上个时间点。注意我说的是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要具体到几点。在这种管理中,你要对抗的是你天性中的拖延症。当你真正担当主管时,有这样的习惯才会忙而不乱、繁而不杂。
职业水准的成分分析:
你生下来不是为了享受的,职业水准是80%的精湛技艺,加15%的特立独行的认知与坚持,以及5%的灵光闪烁。虽然所占比重不同,但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对工作的尊重和投入,就不可能掌握做好它所需的认知,没有特立独行的认知,就不会有灵光闪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主动积极。把上司交代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办。
把答应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把别人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去办,积极的人生必将得到青睐。
以始为终。把事从开头就做好,思谋周全,省得返工、返修,浪费更多的时间
要事第一。世界很大,世界上的事很多,别说人只有一辈子了,就算是有五辈子,又能完成多少事呢?因此一定要有“要事第一”的概念,先完成最重要的事。
双赢思维。世界其实是个有机体,心存好心,处处想着与人方便,最终得到最大好处的是自己。
知己知彼。要善于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是知己知彼的真意
统合综效。成功也罢,失败也好,统统综合分析,提高效能。
不断更新。在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和信息储备。
作为有上进心的职场人,一定要做高效能人土。
成功的关键:想变得杰出,关键看产出:
第一层是“出活”,生产出成果,哪帕粗糙,至少证明你的时间成本有结果。
第二层是“出品”,工作作品,代表你的高水平。
第三层是“出道”,有自己的独特思考与观念,指导并景响更多人。
你在哪一层?
有人问:“我刚开始工作,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策略?”我们有个品牌营销的基础策略三部曲,也许可以供你参考。每个人都是职场的产品与品牌,策略工具完全可以用在我们自己身上。也许对这些问题你未必立刻就有明确答案,但心中有问题,眼中就会有意识地去捕捉。思考是我们所有行动的眼睛。
第一是方向:我们要去哪儿?—目标与定位。
第二是方法:我们如何到那里?—策略与路径。第三是方式: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做法与技巧。尽你所能写出可能的答案,看看逻辑与结构是否行得通。职业生涯规划是让你的方向、方法、方式得以聚焦的关键,而职业=工作角色,生涯=时间阶段重点。
企业中的八类精神乞丐:
1.领导不和我沟通,我就不沟通;
2.领导不认可我,我就不好好;
3.领导不鼓励我,我就消极怠工;
4.我不开心,是因为领导不会喫我;
5.完不成任务,总是拿堆客观理由来应付;
6.做错事,希望大家不要小题大做;
7.不懂技术,抱怨公司没有培训;
8.不上进,抱怨公司氛围不好
因此职业化的重要步骤就是早请示、晚汇报。
在公司管理的过程中,老板对你的信任也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没有老板会一开始就全盘信任你,即便他对你很客气。所以,千万别把客气当尊重,把尊重当认同。当你真正做到与老板合拍时,信任就会逐渐建立起来。从指令性管理,过渡到指导性管理,再到授权式管理,最后才是信任式管理,放手让你去折腾,你做什么都对。这需要你不断提升自我。只有当你的思考与执行达到与老板契合的层次,默契合拍与心领神会才会产生,老板对你的信赖就会逐步转变成依赖。
如果自己的火候还没到,即便你一时表现不错,也会很快招架不住,反而把自己长远发展的路给堵死了。因此,想得到哪个职位,你得先把自己调到与之配套的频道,思维格局与行事方法都得对位才行。
你的哪些表现,会让上司开始看重你?
1.早到;2.不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逃避责任;3.面对艰巨任务时淡定;4.立刻动手;5.口风紧;6.听从上司的临时指派;7.拿着解决方案汇报工作;8.以无欲的心态做事;9.善于在关键时候作出果断决定;10.专业及相关知识丰富。
职业生涯的前15年,追求的是量上有没有成功:后15年,追求的是质上有没有意义。从物质上活得实在,到精神上活得自在,品味被欣赏,人格被尊重,成就被肯定,最终期望是,生能尽欢,死能无憾。毕竟,成功的人生,胜于成功的事业。
向前看还很远,向后看一眨眼。前进路上你要反复想明白的事:1.知道你是谁。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2.知道你所处的方位。把握方位才能掌握起点、时机和方向。3.知道你要去哪里。无头绪地乱闯,走得再远再久也是无谓的游荡。4.知道去干什么。5.知道谁能和你一起走。6.知道该在什么时候止步。
人必须拥有的能量叫做信念,而信念决定了你是谁。信念产生的价值就是“无畏的希望”。正是这种希望引领着你走到今天,正是这种希望让你能够承受前进中的压力,正是这种希望让你能够团结伙伴建造可触摸到的未来。这种希望从来就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内心创造的。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让你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还是会坚持。信念让你选定了方向以后跪着都要把它走完。
自己问自己最靠谱:
1.社会趋势对我的事业有何影响?要做行业分析,找准自己的坚守点和发力点。
2.我的事业处于哪个周期?事业是有曲线的,要判断自已是处于波峰还是波谷。
3.我有何优势?不断强化,让优势变现为强势。
4.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寻找适合自己施展拳脚的大舞台,充分施展自己的优势
5.我的问题是什么?找出来才有修正的机会。
6.我如何走出困境?陷入困境要反思,一定要想自己个性深处有哪些不良的种子,一定要尽快易除掉。
7.我必须为未来做什么准备?不要按部就班地混日子要清醒起来,为自己找好目标。
8.我的目标需要修正吗?目标总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切实际的地方,需要修正。
9.我的第二方案是什么?人要找前路,更要修后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人迷,赚万贯钱。
——摘自《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