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必看的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喜欢老舍先生对好小说的一个形容,“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后来学习影像方面的,更赞同这句话。也导致我很难看得下去国产的影视剧,甚至传统的中国古典小说,也很讨厌看,因为它们除了对白台词,就没其他的描写了。 《围城》这小说,走的还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路子,全是人物对白,甚至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描写全都不写,看的很累。不过看到后头,越看越精彩,尤其是看到方鸿渐和孙柔嘉俩人吵架,就像她们夫妻俩在你面前一样。真的一改我对纯对白式小说的厌恶。 之前看过一些杨绛的书,知道钱钟书他们一家过的非常幸福,杨绛自己也经常出来说《围城》里面的描写,不是他们家,也不是钱钟书家,里面的人物都是钱钟书想象和借鉴身边人的例子。能把人物之间的斗争,吵架写的这么棒,这就不得不佩服钱先生的生活洞察力。 结尾设计也非常巧妙,完全开放式的,由读者选择。方鸿渐和孙柔嘉吵完架,方鸿渐夺门而出,再回来时孙柔嘉已跑去有钱的姑妈家了,这时家里那个走慢的钟敲响6点,其实这时候已经11点了,回想5个小时之前,孙柔嘉等丈夫回家,方鸿渐走在下班的路上想着妻子,而这时候一地鸡毛。方鸿渐该怎么选择,是去找妻子道歉合好从此寄人篱下继续争吵过着下辈子,还是离开上海去重庆,彻底跟妻子分开,做一个自由的人。该怎么选择,这就是【围城】,是逃出去还是走进来。 中间写大学里的人际关系,权利斗争,我人生还没怎么接触,没有多大感觉。反而是最后两章,大过年的看的太扎心,想起了看大卫·芬奇《消失的爱人》时的感觉,对婚姻充满恐惧,因为我身边的样板里,没有一对像个样的夫妻,全是《围城》里争吵,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吵个没完没了,真不知道,既然这么苦,结这个婚有什么意义? 不论是方鸿渐这样的留学生,还是他爹那样的旧式中国知识分子,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结婚的意义是什么?也没见他们说过抱孙子这种生殖癌的思想,但是他们好像就是这样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走,方鸿渐甚至从没想过结婚,但还是像对待儿戏闹着玩一样结了婚。既可气又可笑。 看完这本书,又加剧了我对婚姻的恐惧。方鸿渐只是刚结婚,还没生孩子呢,就已经搞的团团遭了。是我,结尾肯定是逃出那个围城,太可怕了。 鲁迅描写的那些中国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变好,人们渐渐摆脱贫穷,有许多恶臭的国民性格,我想会慢慢变好。而钱钟书书里写的这一系列问题,我想在地球毁灭前,也不会从中国人身上赶走。悲哀,深深无力感… 2019.2.4(旧历戊戌年除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