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 不紧不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风吹枯叶落
落叶生肥土
肥土丰香果
孜孜不倦,不紧不慢
人生似果实
—— 《人生果实》旁白
以前,人到中年对我,是一部电影名字。后来,它成了自己的生活。再后来,看得越多,越感到悲观失望。
人生,真能似果实吗?
《老后破产》
“长寿的噩梦”

众所周知,日本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应对老龄问题方面,不论政府措施、社会福利,还是护理水平各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
可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因为它的发展模式跟中国当下很类似 ——泡沫经济时期,大家拼命工作,以为将来一定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可等步入老年,却发现连最平常的生活也很难维持:物价水平连年上涨,养老金却在不断下降。
理论上,政府可以提供“生活保护”,但必须你先身无分文。而一般老人,多少有点积蓄或有自己的房子,如果不花掉或不卖掉,就无法享受政府的“生活保护”,只能靠老养老金,省吃俭用过日子。
可随着年龄增大,疾病增多,一部分人开始卖掉房子(泡沫经济后房子也不值钱)。于是,一边交房租,一边挤医药费(按规定,75岁以上得自己负担一成医疗费)。终有一天,钱花完了,还是不得不接受“生活保护”。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政府提供了不错的政策,另一方面老人们也尽了力,想过有尊严的生活,不给政府增加负担,但结果还是不好。
这就是或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高龄化问题,很阴暗、很痛苦,因为看不到将来、感到不安。
做这种节目,必须得出结论。于是NHK的结论是:“说到底,老年人的问题几乎都能用钱加以解决。”
可就算有足够钱支付医药费、护理费,老年人就幸福了?
只消去医院看看,就知道答案。
问题依然存在,答案在哪里呢?
英子奶奶说得好:“当你想破脑袋也想不清楚时,就换个脑袋去思考。”然后,脑门前就“叮”了一下!
正所谓“一念一地狱、一念一天堂”,我们能做的唯有改变“念”。
《人生果实》
“积存时间的生活”

俢一(90岁)和英子(87岁),加起来177岁。
两位老人,生活在日本爱知县,有一个近600平方米的园子要打理。他们每天辛勤劳作,认真记录,过着平静而富足的生活。
书加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两位老人是如何在漫长人生中,慢慢改变着自己的念,并付诸行动,从而结出了宝贵的人生果实。

俢一老先生说:
“未来确实一天比一天短了,无论如何都想要心情愉快地活得长长久久。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英子老奶奶说:
“我们只要还活在人世,就希望尽可能以“有尊严的晚年”为豪。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成为“热爱送礼,热爱款待”,即使身上没钱也总是充满活力的’好奶奶‘。“
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么老了,还这样要求自己,每天干这么多活,岂不是很不懂得“享福”?
但他们说:
“不论年纪多大,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过着不依靠他人的生活。”—— 俢一
"人真是越常活动就越有体力活动,像我这种原本动不动就觉得累,也很容易生病的人,都能变得这么健康。”—— 英子
《四个春天》
其实,像俢一和英子这样老人,在中国也有很多。纪录片《四个春天》拍的就是导演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中国某小县城的故事,豆瓣评分高达8.9分,成本才1500元。




看过《四个春天》和《人生果实》,很容易发现,虽然身处不同国家,但老人有很多共同点:
1、永远在劳作
2、永远想为别人做点什么,永远不会先考虑自己
3、快乐是由内而外发出的,而不是由外向内的
就所谓的条件而言,《四个春天》和《人生果实》里的两对老人,都不算很好,但他们都过上了自己想要、有尊严的生活。
反观有些条件不错(有钱、有人照顾)的老人,却还愁眉苦脸、长吁短叹,这也就反证了:快乐不可能由外而内产生的。
俢一老先生和英子老奶奶、导演的爸爸和妈妈,是如果获得从内而外的快乐呢?我看不外乎这几点:1、乐趣,2、食物,3、劳作,4、淡化金钱。
这四点,长此以往,心理和生理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就算不幸患病,也有足够的智慧去面对它,而不是一味地与它斗,其苦无穷。
乐 趣
“无论是什么事情,一定要有乐趣才能够持续很久。”
俢一老先生一生热爱帆船,66岁和68岁时两次开帆船去大溪地。88岁又坐飞机再去了大溪地,拜访老朋友...... 拥有一个一辈子的兴趣爱好,真是太好了。
他经常会去抱抱自己40年前种下的树,因为觉得:”每棵树都住有一个小精灵。“抱一抱,可以汲取元气。
老太太则喜欢依时节替换家中的器物。她认为,这不仅好玩,还很重要,因为会提醒自己珍惜每个时节。
每天巡视菜园,她会摸一摸长出来的叶子,觉得叶子能感觉到她的心意,会回应她。
“好奇妙啊!,我常常觉得,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在照顾蔬菜,其实接受照顾的可能是自己。”
真是:幸福的人,是他从微笑的事物中 /汲取到快乐,他无法拒绝 /这每一天的馈赠! ——费尔南多.佩索亚《你不快乐的每一他都不是你的》
食 物
“脸色会表现出十年前的饮食”
英子觉得,自己每天做饭,责任重大,如果家里谁生病了,一定是她做的饭菜有问题。
所以,她几十年如一日在老主顾店里买食材,虽然价格比超市贵得多。她说:“我们购买好东西,但每次只享用一点点。”
因为有个大菜园,蔬菜、水果四季供应充足,老人家根本吃不完。英子就做成大分量,招待或送给朋友,她说:
“东西好吃是因为大家一起吃才觉得好吃。”
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食物寄给外地的女儿们和读大学的孙女。
她说:
“让她在年轻时尝遍各种食物。这时她只会把东西吃进肚子里,不会多想,可是等到年纪大一点,有了自己的生活,就会想起那些味道:那个时候奶奶为我做过……”
老人家弓着腰打包那么多纸箱,再用小拖车,一个一个拖着去邮局,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劳 动
“只要身体还能动,我都要自己做”
老人的家,是俢一40年前自己设计、建造的木结构房子,每5年要涂一次防腐剂。他说:
“下次涂是我93岁的时候,不知道还有没有能力做。只要身体还能动,我都要自己做。我不想用钱解决,自己的房子还是要靠自己维护。”
英子喜欢纺织,一直织围巾送人。她说:“把亲手做的东西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总比送红包好。“
人家感谢她,她觉得:
“织围巾其实是手脚运动产生的副产品,正因为这样每天持续,才能够这么健康地活着,这才是最难得的!“
因为白天不停地活动,身体自然会累积疲劳,所以失眠是从来没有的事。英子说:
“我总觉得就是因为对别人有用处,我才会活在这个世间。”

金 钱
“真正的富裕是活动自己手脚的生活”
在外人看来,他们种田的生活好像很悠哉,应该拥有大量的资产和存款。“可是我们家是多亏了这块田地才能勉强过活。“
俢一说:
“用钱来装点人生的最后阶段是要不得的。我们花这么多心思过生活,就是为了健健康康地走向人生终点。”
英子出生酿酒世家,从小接受了很多家训:
“要买就买好的,绝对不可以买便宜货” “不能先想到钱,钱会随后跟来的” “钱会扰乱人的心情,手上没钱最好。” “给男人穿一流的衣服,吃一流的东西,品格就会出来” ......
俢一玩帆船烧钱,可就算借钱,英子也给他买。现在回忆起来,每年夏天,一家人乘船出海的快乐,远远超过了金钱。
商人家庭长大的英子,见过好东西,用过好东西,会花钱,也不在乎钱。
孩子没钱买牛奶,英子就偷偷把嫁妆拿去当。她说:“拿到钱,心情大好,还买了他爱吃的牛排。”
俢一第一个月工资,英子就给他定制了一套西装,因为“只要懂得珍惜,用几十年,就会变得很划算。”
他们家的家具,花了35年,才一件一件买齐。
健 康
“只有积极面对,没其它路可走!”
英子从小体弱多病,刚结婚时买了很多寿险。后来保险费付不出,只好一一解约。从那时开始,她就改变了想法。她觉得:“没钱就绝对不会生病!”当然,这只是良好愿望。
生病了怎么办?俢一就鼓励她去种菜!
谁想得到:
“自从开始努力种菜,我的体力就恢复了,不再感觉到胃下垂,健康也改善很多。”
以前什么事都不用做的英子,刚结婚时总是“请别人来做就好了嘛”挂在嘴边。后来,自己种稻子、种菜、带孩子、照顾婆婆......,英子发现:
“人真是越常活动就越有体力活动,像我这种原本动不动就觉得累,也很容易生病的人,都能变得这么健康。”
从某种程度上,英子是俢一逼出来的。因为帆船运动员俢一深知:航行过程中任何问题,都必须一个人处理,才能安全返回。
由此,他得出一般人体会不到的体验:
“人站在被逼迫的立场上会软弱,但如果逼迫的是自己,应该就会坚强起来。”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帆船出海?哪有真的风平浪静 —— 就算有,它背后就是一场暴风雨......
智 慧
“与其用头脑拼命地想,不如依靠直觉”
作为建筑师,俢一有自己的理念。
院子里高高低低的台阶、伸出来的树枝,不安全。一般人会铲平或剪掉,做成无障碍空间。俢一却不,他故意保留它们,只用显眼的黄色做些记号。他说:
“生活中保持紧张或警觉是很重要的。“

他说:
“我们虽然跟杂草一样强韧,内心却非常怯懦。怯懦会让人更加敏锐,也会去接受各式各样的事物。”
俢一不喜欢多说话,因为一言不合,可能两人都不开心。他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木牌牌。什么地方需要,英子就写块牌子插上:拜托,要除草了!俢一看见,有空就去做,做完把牌子拿掉就好了。平时,两人各干各的农活,只有吃饭和喝茶时才坐在一起。——这真是大智慧!
俢一喜欢将所有事情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来。
每次英子买回好吃的东西,隔几天,店主就会收到俢一寄来的卡片,上面写着:“很好吃,谢谢,加油!”之类的话。
英子则因为战争的经历,让她坚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凭自己的感觉去判断所有事物。所以,对电视或报纸上说的大部分事情,她都会想:“真是这样吗?”—— 如果中国多些这样的老太太,坑人的保健品就不复存在了!
心 态
俢一老先生走的那天,早上还在院子里除草,中午躺床上休息,就此离世,年足90岁。
英子处理完老先生的后事,开始一个人生活。她说:
“一个人的日子,不能说寂寞,就是有点空虚。”
她会怎样过完一个人的年月呢?
我们看到,她继续填埋俢一留下的一包包落叶、爬梯子摘果子、贴窗纸、处理台风吹断的树枝—— 这些以前都是俢一做的事。

后来,不得不请市政工人来砍掉,英子嘀咕道:“俢一肯定会骂我,说他一走,我就乱来。”
英子说:
“我向来觉得必须面对未来展开新生活,总是面朝前方,不太会忧虑。”
就连跟老爷子告别,也是对不久的重逢,充满期待。
我以前不太相信真有这样的平静、美丽告别,看过两位老人后,我想:越来越美丽的人生,应该还是可能存在的。
导演说:
”在拍的两年里,一切都很平淡无奇,几乎没有’拍到精彩片段了‘这种感觉。但开始剪辑时,却感到意外的好,这种平淡的话语,实际上是非常珍贵的信息。“
树木希林为电影旁白,也是恰到好处。这段话反复出现,配合风吹树林、俢一老爷爷和英子老奶奶劳作的画面,真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风吹枯叶落
落叶生肥土
肥土丰香果
孜孜不倦,不紧不慢
人生似果实

树木希林说,俢一和英子两位老人::
“能不考虑金钱因素,享受如此“富足”生活的人,必然是有德之人。”
她自己,也是有德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