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与孩子相处的通用公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是我目前读到的最实用的一本书。它给出了与孩子沟通的通用公式,这是我觉得最有用的一点。我根据这个公式针对我家小淘气的各种头疼问题,分别思考了解决方案,实践下来效果还真不错,这个通用公式是怎样的呢?那就是:提前预告-观察-聆听-引导-同理心。
1.提前预告。如果需要孩子做什么事情,可以提前一点告诉他,让他明白你的要求。比如我家娃在没有得到满足时会大声叫,但在外面就餐太大声会打扰到别人,那我在出门前就告诉他,今天要去外面吃饭,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叫哦,不然会打扰别人的。在去的路上再提醒他,在到了就餐的地方还可以提醒他一次。
2.观察和聆听。了解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不好的表现,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表现,在发现即将出现不好的行为征兆的时候及时介入,询问孩子需求并提供帮助,聆听和体察孩子的需求,因为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不会表达,也可能会因此生气,所以保持同理心,去体察孩子的需要并伸出援手,引导、帮助他找出解决办法。
3.同理心。保持同理心,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要试着站在他的角度来理解他,能够满足的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用一步一步提问的方式,帮助他思考和理解,引导他理解世界,并帮助他找出解决办法。
在做这些之前,有两个前提,一是对自己有所了解,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情绪失控,引导孩子之前必须保障自己的情绪处于稳定状态,如果自己情绪不好,可以找一个远离孩子的地方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与孩子沟通;二是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孩子的情绪爆发点,尽量使用符合他性格的方法引导,不要强求一个内向的孩子去变成外向的,在发现他临近情绪爆发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
另外,能够说出孩子的情绪,比如:你是因为哥哥抢了你的玩具生气了是吗?一旦你准确的说出了他的感受,他就会感觉到被理解,哭声都能下降一度,沟通就成功了一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学习到各种不同情绪的名称,知道这样的感觉叫生气,那样的感觉叫委屈等等,他掌握了足够的感觉词汇,因为无法表达自己情绪而大哭和发脾气的行为会大大减少。我家娃之前生气了会大声喊叫,然后扔东西,说了很多遍这样不对都收效甚微,最近告诉他,哦你是生气了是吗?然后回顾一下事件经过,跟他一起找出解决办法,最近,他生气的时候会说:我有点生气了,然后会到我这里来寻找帮助,扔东西和大哭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我用这本书的方法思考了我家娃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发生时逐个实践,记录下实践的效果,不断改进中,希望用计划-实践-总结-改进计划-实践的闭环,来帮主孩子和自己变得更好。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通用公式,也希望它能帮助更多宝爸宝妈,总之,十分推荐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