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国内删节版,当然与远流版无法相提并论,但即便如此这篇篇幅不大的作品依然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唐德刚先生对于历史有着很深的见解,文字中那种引导思维的力量是非常强悍的。此书以时间为序,从辛亥革命到袁氏归天,讲述了短短几年间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幻,唐先生写作不是特别注重形式,往往在一章一节之中将重点事件交待,从一个方面入手引出各类关键性问题,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独到而深刻的史识,利用近水楼台的一手直接史料叙述问题并加以评论,其见解让人回味无穷。值得一书的还有唐先生优雅机智的文字,那些恰如其分的用语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力,从字里行间也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去古不远的老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热爱与向往,代表着一种老儒生的脾气精神。此书的确做到了史家应有的不偏不倚,就事论事,绝无半点为尊者讳的倾向,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总感觉唐老对孙中山有一种主观上的爱戴
天上众星皆北拱,人间无水不东流
不习惯这种文体,改评书听的就好了
近代中国的历史犹如穿过三峡的航船,过一个隘口前面未必为通途,单单一次革命断不会让中国立马脱胎换骨
体例太乱了。
先有法治才有民主。袁的形象基本上与《走向共和》塑造的差不多。
手头的书读完了准备多入几本历史书,也许慢慢的我就发展成为一个民国控。。。。。另外为么我总觉得名字里有刚字的人都是光头
被谄媚的删节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不!开!心!
历史上谁是彻头彻底的坏人呢?无非是鬼迷心窍罢了。
我都不理解这样的崇洋媚外的书籍,为什么还会出现在中国的书流中??? 悲哀的所谓的文化人!!!!
唐德刚不是郭德纲,这部书真的很棒:唐德刚的唐氏散文,真的可以说是“无人可仿,无人可冒”,仿也仿不到筋骨,冒也冒不到神髓。胡菊人说唐的“《梅兰芳传稿》比谁都写得好,”是因为“运用文学笔法,像太史公为古人立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为唐德刚的史学文章,最大的特色是文中有史,史中有文
这本的人物评价还蛮公正的。好像看的阉割版,怪不得感觉唐德刚怎么正经了许多。 唐德刚资料来源让人羡慕,常常就是“我和某某大佬当面谈过这个话题”,但依旧有很多臆想。 《宋案重审》有这样一段话:“至于前引唐德刚对刺宋案的解释,则完全是脱离证据的空洞的心理分析,虽然讲得天花乱坠,实际上不具有学术意义。”哈哈,唐德刚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不过看着还很有意思。
作者写的很客观,夹在太后、皇帝、农民军、革命者中间的袁世凯,一步步爬到重兵在握各方都受制于他的地位,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大枭雄也。推翻封建王朝再当上大总统都兵不血刃,建立现代化军队统一中国,他是有功的。可惜中国非黑即白的历史教育,从来都是把他打成不堪之徒,其实我觉得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早就习惯了一治一乱、改朝换代,吃尽战争苦头在那个年代来个拿破仑那样的集权头子再过上耕地苛税的日子未必就不是好事。可惜历史大潮滚滚而来,对错不能都归在一个人身上。
唐公的历史著述真是趣味盎然,虽然都说是被阉割后的版本,依然干货满满,读来好不畅快。他不像正襟危坐的主流史学家那样态度严肃,就严格的专业史学的角度论也存在不少问题,然而很好看,也有助于缩小普通读者与专业历史著述的心理距离。
浅显易懂,不过思想深度就不一定那么深刻了。
把历史的哲学与脉络理的相当清楚令人信服,讲述民国伊始的纷纭巨变,厘清了几大事件与人物,梳理了发展的逻辑,文笔优雅雍容,治史态度冷静中立而不失温度,更是饱含拳拳的爱国之情,掩卷不胜感叹,袁氏枭雄原本是救国之材,奈何为视野所限又被小儿所误,不得善终,历史的洪流到底不是成王败寇那样简单。但细究时代,大家都在愚人船之上,探索与尝试原无多过,只是在敏感的风口浪尖,天真孤行,失足便是万人唾,也是后人太刻薄
现在对民国史的兴趣减退,不过唐德刚的嘴真的是很毒啊。
看唐德刚写历史,感到十分舒服,因为看到的都是大实话,因此即使偶有几句不妥或过时的言语,依然利way大于弊
原本怕读起来枯燥,结果完全不会!这种书就应该高中历史那会儿当做课外作业读了,大家一起讨论才有意思啊!TAT
> 袁氏当国
97 有用 润物 2013-11-23 17:42:32
国内删节版,当然与远流版无法相提并论,但即便如此这篇篇幅不大的作品依然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唐德刚先生对于历史有着很深的见解,文字中那种引导思维的力量是非常强悍的。此书以时间为序,从辛亥革命到袁氏归天,讲述了短短几年间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幻,唐先生写作不是特别注重形式,往往在一章一节之中将重点事件交待,从一个方面入手引出各类关键性问题,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独到而深刻的史识,利用近水楼台的一手直接史料叙述问题并加以评论,其见解让人回味无穷。值得一书的还有唐先生优雅机智的文字,那些恰如其分的用语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力,从字里行间也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去古不远的老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热爱与向往,代表着一种老儒生的脾气精神。此书的确做到了史家应有的不偏不倚,就事论事,绝无半点为尊者讳的倾向,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42 有用 大島 2014-11-27 09:28:05
总感觉唐老对孙中山有一种主观上的爱戴
38 有用 沈昆默 2010-05-16 23:05:10
天上众星皆北拱,人间无水不东流
16 有用 丁丁虫 2011-01-17 17:38:55
不习惯这种文体,改评书听的就好了
18 有用 黄不胖 2010-08-25 12:15:28
近代中国的历史犹如穿过三峡的航船,过一个隘口前面未必为通途,单单一次革命断不会让中国立马脱胎换骨
6 有用 沙门 2011-12-19 09:54:43
体例太乱了。
8 有用 J 2010-11-07 21:51:40
先有法治才有民主。袁的形象基本上与《走向共和》塑造的差不多。
4 有用 糖罐子 2011-11-09 10:32:03
手头的书读完了准备多入几本历史书,也许慢慢的我就发展成为一个民国控。。。。。另外为么我总觉得名字里有刚字的人都是光头
5 有用 柯柯柯尼 2013-04-15 20:52:41
被谄媚的删节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不!开!心!
7 有用 仁波切·偉 2016-03-23 09:56:33
历史上谁是彻头彻底的坏人呢?无非是鬼迷心窍罢了。
2 有用 阅微草堂 2012-03-27 20:27:30
我都不理解这样的崇洋媚外的书籍,为什么还会出现在中国的书流中??? 悲哀的所谓的文化人!!!!
4 有用 笑望江湖 2010-01-21 21:09:10
唐德刚不是郭德纲,这部书真的很棒:唐德刚的唐氏散文,真的可以说是“无人可仿,无人可冒”,仿也仿不到筋骨,冒也冒不到神髓。胡菊人说唐的“《梅兰芳传稿》比谁都写得好,”是因为“运用文学笔法,像太史公为古人立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为唐德刚的史学文章,最大的特色是文中有史,史中有文
4 有用 天台老阮郎 2019-10-05 09:49:33
这本的人物评价还蛮公正的。好像看的阉割版,怪不得感觉唐德刚怎么正经了许多。 唐德刚资料来源让人羡慕,常常就是“我和某某大佬当面谈过这个话题”,但依旧有很多臆想。 《宋案重审》有这样一段话:“至于前引唐德刚对刺宋案的解释,则完全是脱离证据的空洞的心理分析,虽然讲得天花乱坠,实际上不具有学术意义。”哈哈,唐德刚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不过看着还很有意思。
4 有用 巫岚 2015-10-13 14:12:32
作者写的很客观,夹在太后、皇帝、农民军、革命者中间的袁世凯,一步步爬到重兵在握各方都受制于他的地位,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大枭雄也。推翻封建王朝再当上大总统都兵不血刃,建立现代化军队统一中国,他是有功的。可惜中国非黑即白的历史教育,从来都是把他打成不堪之徒,其实我觉得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早就习惯了一治一乱、改朝换代,吃尽战争苦头在那个年代来个拿破仑那样的集权头子再过上耕地苛税的日子未必就不是好事。可惜历史大潮滚滚而来,对错不能都归在一个人身上。
2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6-03-10 23:59:42
唐公的历史著述真是趣味盎然,虽然都说是被阉割后的版本,依然干货满满,读来好不畅快。他不像正襟危坐的主流史学家那样态度严肃,就严格的专业史学的角度论也存在不少问题,然而很好看,也有助于缩小普通读者与专业历史著述的心理距离。
3 有用 危如累卵塔卜卡 2017-07-20 14:59:52
浅显易懂,不过思想深度就不一定那么深刻了。
3 有用 菱夏 2015-10-08 09:24:56
把历史的哲学与脉络理的相当清楚令人信服,讲述民国伊始的纷纭巨变,厘清了几大事件与人物,梳理了发展的逻辑,文笔优雅雍容,治史态度冷静中立而不失温度,更是饱含拳拳的爱国之情,掩卷不胜感叹,袁氏枭雄原本是救国之材,奈何为视野所限又被小儿所误,不得善终,历史的洪流到底不是成王败寇那样简单。但细究时代,大家都在愚人船之上,探索与尝试原无多过,只是在敏感的风口浪尖,天真孤行,失足便是万人唾,也是后人太刻薄
2 有用 Sky 2015-12-06 17:44:28
现在对民国史的兴趣减退,不过唐德刚的嘴真的是很毒啊。
2 有用 庄常飞 2012-03-06 14:10:45
看唐德刚写历史,感到十分舒服,因为看到的都是大实话,因此即使偶有几句不妥或过时的言语,依然利way大于弊
2 有用 Nothing 2014-07-17 08:30:22
原本怕读起来枯燥,结果完全不会!这种书就应该高中历史那会儿当做课外作业读了,大家一起讨论才有意思啊!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