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包括《竹林的故事》、《枣》和《桥》几部作品并附录拾遗部分。这几部作品体现了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用诗化的语言、散文的笔触描写了优美的意境和童心未泯的人物,情、景、意的水乳交融,清清淡淡地弥漫着三分的禅意和平凡人物的美丽心境。
竹林的故事的创作者
· · · · · ·
-
废名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废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黄梅的自然山水、风物人情、民间文化等,都深深地影响了废名的创作。
目录 · · · · · ·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序
自序
讲究的信封
柚子
少年阮仁的失踪
病人
洗衣母
半年
我的邻舍
初恋
阿妹
火神庙的和尚
鹧鸪
竹林的故事
河上柳
去乡
枣
《枣》和《桥》的序
小五放牛
毛儿的爸爸
四火
李教授
卜居
文公庙
枣
墓
桥
上篇(上部)
自序
第一章第一回
第二章金银花
第三章史家庄
第四章井
第五章落日
第六章洲
第七章猫
第八章万寿宫
第九章闹学
第十章芭茅
第十一章狮子的影子
第十二章“送牛”
第十三章“松树脚下”
第十四章习字
第十五章花
第十六章“送路灯”
第十七章瞳人
第十八章碑
上篇(下部)
第一章“第一的哭处”
第二章“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章灯
第四章日记
第五章棕榈
第六章沙滩
第七章杨柳
第八章黄昏
第九章灯笼
第十章清明
第十一章路上
第十二章茶铺
第十三章花红山
第十四章箫
第十五章诗
第十六章天井
第十七章今天下雨
第十八章桥
第十九章八丈亭
第二十章枫树
第二十一章梨花白
第二十二章树
第二十三章塔
第二十四章故事
第二十五章桃林
下篇
第一章水上
第二章钥匙
第三章窗
第四章荷叶
第五章无题
第六章行路
第七章萤火
第八章牵牛花
第九章蚌壳
拾遗
纺纸记
一封信
长日
我的心
花炮
胡子
· · · · · · (收起)
《竹林的故事》序
自序
讲究的信封
柚子
少年阮仁的失踪
病人
洗衣母
半年
我的邻舍
初恋
阿妹
火神庙的和尚
鹧鸪
竹林的故事
河上柳
去乡
枣
《枣》和《桥》的序
小五放牛
毛儿的爸爸
四火
李教授
卜居
文公庙
枣
墓
桥
上篇(上部)
自序
第一章第一回
第二章金银花
第三章史家庄
第四章井
第五章落日
第六章洲
第七章猫
第八章万寿宫
第九章闹学
第十章芭茅
第十一章狮子的影子
第十二章“送牛”
第十三章“松树脚下”
第十四章习字
第十五章花
第十六章“送路灯”
第十七章瞳人
第十八章碑
上篇(下部)
第一章“第一的哭处”
第二章“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章灯
第四章日记
第五章棕榈
第六章沙滩
第七章杨柳
第八章黄昏
第九章灯笼
第十章清明
第十一章路上
第十二章茶铺
第十三章花红山
第十四章箫
第十五章诗
第十六章天井
第十七章今天下雨
第十八章桥
第十九章八丈亭
第二十章枫树
第二十一章梨花白
第二十二章树
第二十三章塔
第二十四章故事
第二十五章桃林
下篇
第一章水上
第二章钥匙
第三章窗
第四章荷叶
第五章无题
第六章行路
第七章萤火
第八章牵牛花
第九章蚌壳
拾遗
纺纸记
一封信
长日
我的心
花炮
胡子
· · · · · · (收起)
喜欢读"竹林的故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竹林的故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竹林里这一句不太明白 | 来自AboutRed | 2022-08-25 11:26:31 | |
琴子抿嘴笑,笑成一朵淡红 | 来自tannya_0 | 2009-12-10 14:34:19 | |
目录 | 来自达哒 | 2009-10-14 03:33:03 | |
东方的,静的 | 来自[已注销] | 2007-06-29 23:04:1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看一本少一本 (寡人有疾)
- 物学院图书馆(一馆) (苏非殊)
- 我的乡土中国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竹林的故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27 有用 鹅掌柴 2013-02-27 21:38:09
选读而过。所读并非此版。《竹林的故事》所集文章,多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末期所作,从篇幅而言,实在的短篇。乍读下来,废名看似写着乡土的题材,却没有太多烟火气,甚至难以察觉到一丝烟火气。我很容易地联想到了老头儿汪曾祺的《受戒》。废名笔下的人物,淳朴,却也俗气。但他却偏可以把那点儿俗气也写得不俗了,这便是其特征。废名的文字时时像诗,像散文。若是不考虑故事的虚构性,全然可以与《朝花夕拾》一块儿划为“散文”。... 选读而过。所读并非此版。《竹林的故事》所集文章,多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末期所作,从篇幅而言,实在的短篇。乍读下来,废名看似写着乡土的题材,却没有太多烟火气,甚至难以察觉到一丝烟火气。我很容易地联想到了老头儿汪曾祺的《受戒》。废名笔下的人物,淳朴,却也俗气。但他却偏可以把那点儿俗气也写得不俗了,这便是其特征。废名的文字时时像诗,像散文。若是不考虑故事的虚构性,全然可以与《朝花夕拾》一块儿划为“散文”。你若是再把每句话按照标点符号断开,还可以当做成熟度很高的新诗来读。《柚子》一文好似有点儿批判封建桎梏的影子,但却又更像是一种悲切的追忆。《浣衣母》则称得上有斗士精神了,却与其他作家不同,斗得很凄然。《竹林的故事》则美得叫人喘不过气儿来,母女之间的爱与矛盾都被白描似的文字淡化了,却在思考后更加突出。 (展开)
0 有用 yi 2013-07-25 02:43:05
比沈從文要好。
2 有用 粥粥 2018-06-14 15:41:21
轻而美 如小诗般的句子 “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
1 有用 Lamentos 2015-12-17 14:17:35
行文如意识流动般的天马行空,诗意空灵的文字不食人间烟火到读完之晦涩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却又说不出禅味余韵何为。
39 有用 风行水上 2010-06-04 22:44:02
废名写的句子都很秃,知堂老人说废名的小诗象晚唐的诗。这本里的火神庙的和尚写得很好,凄惋又寒凉。
0 有用 静女其姝 2023-09-12 09:21:19 内蒙古
可能我们对近代作品最大的感触就是批判,是麻木无知鄙陋冷漠的人类,但是却忘了文学的恒古话题“爱”。我们不能渴求原始人类有现在的高等智慧,我们也不能奢望稠人广众如鲁迅般以笔为戈,文同新风,拥有先进的觉悟。在红色文化当道的时代,为大家毋意是主基调,不乏有拼命硬干埋头苦干之辈,但也不可忽视庸碌之人,大家须守,小家亦须牵挂。在暗黑炎凉的年代,总有人性光芒照亮玄青苍穹。常批判者,请试想多年后数人批判汝之麻木。... 可能我们对近代作品最大的感触就是批判,是麻木无知鄙陋冷漠的人类,但是却忘了文学的恒古话题“爱”。我们不能渴求原始人类有现在的高等智慧,我们也不能奢望稠人广众如鲁迅般以笔为戈,文同新风,拥有先进的觉悟。在红色文化当道的时代,为大家毋意是主基调,不乏有拼命硬干埋头苦干之辈,但也不可忽视庸碌之人,大家须守,小家亦须牵挂。在暗黑炎凉的年代,总有人性光芒照亮玄青苍穹。常批判者,请试想多年后数人批判汝之麻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欣切,一代人亦有一代人的伤悲。 (展开)
0 有用 陶思 2023-08-31 21:56:02 江苏
2023.4.30
0 有用 最爱西红柿 2023-08-18 23:45:28 安徽
还行不错
0 有用 Iveugixevwix 2023-08-16 21:53:11 中国香港
不太是我的菜
0 有用 小明同学 2023-08-05 02:19:37 青海
这本作品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美好的生活和人生,看着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