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译者: 肖云上 陈良明 钱培鑫
出版年: 1999-12
页数: 783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0724757
内容简介 · · · · · ·
《加缪传》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长大,经历长期的贫穷,无尽的苦难,却通过不懈的努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本书既是加缪的生平传记,也是他的精神传记;读者从中既能看到加缪一生详细的生活细节,满足自己的探秘心理 ,也能读到他的思想精髓和作品精华,获取受用终身的有益启迪。本书涉及 到加缪的所有作品,包括《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话》、《第一人》、《堕落》 、《流放与王国》等。是加缪传记中最受欢迎的一部”(《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 · · · · ·
关于作者
赫伯特•R.洛特曼(Herbert R. Lottman),1927年生于纽约,2014年逝于巴黎。大学期间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赴法国一年研究法国文学界。在美国取得艺术学硕士学位后,他又重返法国,长期旅居巴黎。洛特曼曾长年为美国报刊特别是《纽约时报》撰写关于法国和欧洲文学与文化的文章,也担任过美国杂志《出版商周刊》的驻外记者。此外,他还得到福特基金会资助,从事过欧洲城市规划研究。
关于译者
肖云上,上海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译有《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跨国公司》等。
陈良明,复旦大学法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译有《自我欣赏回忆录》《小王子的秘密:圣-埃克絮佩里传》《名人死亡词典》《埃薇塔•贝隆夫人传》等。
钱培鑫,上海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译有《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思...
关于作者
赫伯特•R.洛特曼(Herbert R. Lottman),1927年生于纽约,2014年逝于巴黎。大学期间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赴法国一年研究法国文学界。在美国取得艺术学硕士学位后,他又重返法国,长期旅居巴黎。洛特曼曾长年为美国报刊特别是《纽约时报》撰写关于法国和欧洲文学与文化的文章,也担任过美国杂志《出版商周刊》的驻外记者。此外,他还得到福特基金会资助,从事过欧洲城市规划研究。
关于译者
肖云上,上海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译有《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跨国公司》等。
陈良明,复旦大学法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译有《自我欣赏回忆录》《小王子的秘密:圣-埃克絮佩里传》《名人死亡词典》《埃薇塔•贝隆夫人传》等。
钱培鑫,上海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译有《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思想录》《科学精神的形成》《拿破仑传》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帕斯卡尔・皮亚是很早就看透“知识合作”真正本质的法国人之一。一个作家、一个戏剧家、一个评论家、一个诗人或一位艺术家在当时实际上什么都不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出力去营造一种一切正常的气氛,那便是在为纳粹侵略势力和贝当政权提供道义上的支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八章 奥兰 -
与此同时,加缪的注意力转向别的问题一一当然是西班牙,还有匈牙利。3月15日,在瓦格拉穆大厅举行集会,抗议苏联入侵匈牙利,加谬与会发言。“二十年前的西班牙,就是匈牙利的今天。” 我很遗憾,在这点只能再次扮演预言者的角色。某些同行不知疲倦,萌发新希望,我只能泼点冷水,因为独权专制的社会不可能演变。恐惧不会变,断头台不会松动,绞刑架不会宽容,只会变本加厉。世界上无论何处,独揽大权的政党或者个人都独断专行,无一例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十四章 诺贝尔文学奖
> 全部原文摘录
加缪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C'est la vie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然还是觉得赫伯特•R.洛特曼(Herbert R. Lottman)写得非常琐碎,但依然重读了一遍《加缪传》。这个念头倏忽而起,但对我来说,有非常深刻的寓意,尤其是在今年五月这个非常微妙的时候。 高中时因为喜欢卡妙(Camus),知道了阿尔贝•加缪(Camus)。从《局外人》的默尔索到... (展开)
关于南大社推出的《加缪传》中译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传记从加缪的父母辈,一直写到加缪去世。这本书是西方世界关于加缪的第一本传记,初版于1978年,至今在层出不穷的加缪传记版本中,仍被奉为经典。南大社这次引进的是法国Cherche Midi社2013年的修订版,较老版本而言,增加了作者的新版序言,最末还附有加缪年表。这次推出的《... (展开)
通往巅峰的奋进足以充实人类的心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标题是维尔布勒万市政厅对面喷泉中央,一块雕刻有加缪头像浮雕的巨石上的一行碑文。 七十多万字的传记,读到一半想换本别的,来来回回挑了好几本始终一页都没翻完。打开的书就要看完,于是终于将它的每页一一翻过。我明明知道他英年早逝的结局,也知道书的最后必然以此结尾,却... (展开)
认识加缪:人生毫无意义,但更值得一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曾经,「加缪」和「荒诞哲学」在我脑海里只是模糊的词语。 偶然的机会,我在半层书店里买下厚厚的纸书《加缪传》(赫伯特R.洛特曼著)。我不否认这次购买的动机除了打折以外,大部分源于封面上那张富有魅力的脸。 加缪英俊优雅,还充满了睿智和勇气。他不仅是诺贝尔文学奖有史... (展开)
“十个我最爱的单词”

漫不经心与热情似火的完美结合:《加缪传》里的加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另一种情绪的影响下,阿尔贝·加缪在一张后来标明1951 年3 月—1953 年12 月的纸上记下了自己所有心爱的字眼:“世界、痛苦、大地、母亲、人类、沙漠、荣誉、苦难、 夏日、大海。”这些词语固然是加缪对世界的观望、记录,但置换与组合之后,也是我们想起加缪其人其作,用以... (展开)> 更多书评 2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8.3分 434人读过
-
限时抢
-
Gingko Press (1997)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Doubleday (197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看完这些传记 (看不见我)
- ◆岊湬的书柜(10) (岊湬)
- 外国文学书单下【完】 (Merida)
- 人过留影 (山右一仁)
- 关键点+++赵赵 (身临深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加缪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一条 2010-11-26 21:40:06
原来我想说的话他早表达了
1 有用 包子脸吃包子 2010-12-01 17:49:10
在我读过的加缪传记里,算是比较详尽了吧。笑,加缪的名字,总是和阳光,苦难联系在一起的呢。
1 有用 燕辞归 2022-08-25 17:00:13
哲学是人类之敌,因哲学涂绘的人类图景常是混乱、多欲、难以自制的,人需挣扎着克服本性,方能求得升华。加缪是哲学家,却也是人类的信任者。他对人类持乐观态度,他相信人类是西西弗的嫡系,世界就如巨石,人类永恒地作出推动巨石的姿态,在这一姿态中,是自然的人类的幸福。然而,人类世界大幅由社会占据,社会极大影响了世界的面貌。世界是荒谬的,多灾多难,幸福与快乐遭到极不公正的挤压。社会由人组成,因此,世界的荒谬,归... 哲学是人类之敌,因哲学涂绘的人类图景常是混乱、多欲、难以自制的,人需挣扎着克服本性,方能求得升华。加缪是哲学家,却也是人类的信任者。他对人类持乐观态度,他相信人类是西西弗的嫡系,世界就如巨石,人类永恒地作出推动巨石的姿态,在这一姿态中,是自然的人类的幸福。然而,人类世界大幅由社会占据,社会极大影响了世界的面貌。世界是荒谬的,多灾多难,幸福与快乐遭到极不公正的挤压。社会由人组成,因此,世界的荒谬,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行为的结果。人类是矛盾的,加缪是纠结的,每个人 身上都存在着一部分必须摧毁的幻想和误会,加缪将短暂的一生投入对幻想和误会的思索中,并将之凝结为“分离”这一意象。在隔离中,人被流放,在压抑中想象希望,试图从空虚中逃脱。 (展开)
1 有用 camus1997 2011-07-01 21:47:46
非常详细的一本加缪传,等我再精读另一本,再读它。
0 有用 cheese柯西 2020-10-30 17:15:07
平平无奇,还是看作品吧。
1 有用 燕辞归 2022-08-25 17:00:13
哲学是人类之敌,因哲学涂绘的人类图景常是混乱、多欲、难以自制的,人需挣扎着克服本性,方能求得升华。加缪是哲学家,却也是人类的信任者。他对人类持乐观态度,他相信人类是西西弗的嫡系,世界就如巨石,人类永恒地作出推动巨石的姿态,在这一姿态中,是自然的人类的幸福。然而,人类世界大幅由社会占据,社会极大影响了世界的面貌。世界是荒谬的,多灾多难,幸福与快乐遭到极不公正的挤压。社会由人组成,因此,世界的荒谬,归... 哲学是人类之敌,因哲学涂绘的人类图景常是混乱、多欲、难以自制的,人需挣扎着克服本性,方能求得升华。加缪是哲学家,却也是人类的信任者。他对人类持乐观态度,他相信人类是西西弗的嫡系,世界就如巨石,人类永恒地作出推动巨石的姿态,在这一姿态中,是自然的人类的幸福。然而,人类世界大幅由社会占据,社会极大影响了世界的面貌。世界是荒谬的,多灾多难,幸福与快乐遭到极不公正的挤压。社会由人组成,因此,世界的荒谬,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行为的结果。人类是矛盾的,加缪是纠结的,每个人 身上都存在着一部分必须摧毁的幻想和误会,加缪将短暂的一生投入对幻想和误会的思索中,并将之凝结为“分离”这一意象。在隔离中,人被流放,在压抑中想象希望,试图从空虚中逃脱。 (展开)
0 有用 独里朵 2022-07-24 17:25:36
流水账一般的内容。无营养。
0 有用 cheese柯西 2020-10-30 17:15:07
平平无奇,还是看作品吧。
0 有用 山野村夫 2020-04-30 17:00:44
【藏书阁打卡】即使在读到最后,对作者的写作风格有所理解,但还是不能原谅作者行文的繁琐。作者似乎以加缪的政治活动来串起了加缪的一身,但读完自传更多的感受却是加缪并不是热衷于政治活动的人,他的 一生当中,似乎数次都在极力的避免卷入。加缪一生参与政治的动力似乎完全来源于良知。反对专制、反对苏共、反对极端主义,但他从未主动在政治活动中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书中,加缪最后对于阿尔及利亚的政治态度似乎同时为法国... 【藏书阁打卡】即使在读到最后,对作者的写作风格有所理解,但还是不能原谅作者行文的繁琐。作者似乎以加缪的政治活动来串起了加缪的一身,但读完自传更多的感受却是加缪并不是热衷于政治活动的人,他的 一生当中,似乎数次都在极力的避免卷入。加缪一生参与政治的动力似乎完全来源于良知。反对专制、反对苏共、反对极端主义,但他从未主动在政治活动中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书中,加缪最后对于阿尔及利亚的政治态度似乎同时为法国和阿尔及利亚所嫌弃,而作者反复提到了加缪这一态度源于其害怕极端组织伤害其母亲。但从本书的前半部分看来,加缪与其母亲的感情并没有到达此种深厚的程度。本书篇幅较长,这是本书最该诟病的地方,书中许多和加缪相关人物,居然从他们祖辈开始都介绍了一遍,行文拖沓繁琐,并且对主题是负贡献。 (展开)
0 有用 茭白 2020-02-28 18:31:11
巨细靡遗倒还好,比较头疼的是作者以传记文学的体裁书写,章节、段落之间并不保持稳定的连贯性,跳跃的时间线需要读者参与提取。但我钟意作者克制到冷静的笔法,常用宿命式描述,加缪的经历在此叙述中充满魅力,吻合他的个性,又冷静又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