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作者——维克多·雨果,在怀着对哥特式建筑艺术无比的热爱与痴迷、细致地遍索了巴黎圣母院或辉粕或阴暗的每一个角落时,他发现,在主座恢弘建筑的某一堵墙上,有一个用手刻下的希腊单词:“宿命”。 那几个深深镌入墙体、业已发黑的字母,那代表着书写者为中世纪古人的哥特体形态,尤其是那单词本身所蕴涵着悲凉寓意,使作者震动和思索:那痛苦刻上那古老教学的额头,方肯离世? 曾在墙上写下那个词的人,早已在几百年前就随风而逝了;那个希腊单词,连同它所封锁着命运,也已被层层灰泥覆盖。今天,我们能够盾到的,只是雨果留下的这部书,以及关于这座古老教学的微弱记忆。
作者简介 · · · · · ·
维克多·马里·雨果是一名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的代表人物和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其实,自开天辟古直至基督纪元十五世纪(包括十五世纪在内),建筑艺术向来就是人类最伟大的书,是人类在其力量或者才智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主要表达手段。随着最初的人感到记忆力负担过重,随着人类各种记忆的包袱变得太混杂、太沉重,以至于光凭直接和飘忽的言词就有可能在传递的途中丧失一部分的时候,人们就以最经久、最显现、最自然的方式,把各种记忆记载在地面上。每种传统都凝结成为一座纪念物。早先的纪念物是一堆堆石头,就象摩西所说的,尚未被铁触及过。建筑艺术也像任何文字一样,先从字母开始:竖起一块石头,就成了一个字母;每个字母是个象形,每个象形承受一组意念,好象圆柱承受着柱头一般。原始部落在全世界地面上到处都同时这样做的。在亚洲的西伯利亚,在美洲的潘帕斯草原,都可见到凯尔特人的那种擎天石。而后造出一个个词。把石头垒石头,把花岗岩音节加以连结,进行言词某种组合的尝试。克尔特人的平石坟和独石垣,伊特鲁立亚人的古冢,希伯来人的墓穴,这些全都是词。其中有些是专有名词,尤其是古墓。有时候有的地方的石头又多又宽广,人们就书写一个句子。卡尔纳克的广大石堆群,就已是一个完整的语句了。最后才写出书来。传统滋生象征,反面被象征淹没了,这好像树干被树叶渐渐遮住一样。所有这一切为人类所崇奉的象征,随着岁月的变迁,愈来愈繁多,愈来愈增加,愈来愈交错,越来愈复杂,早期的纪念物再也没法容纳了,遂从四面八方泛溢开来。早期的那种纪念物勉强还能表达原始传统,由于原始传统如同其纪念物一样,纯朴,简单,匍匐在地面上。象征需要在建筑物上得到充分发展。这样,建筑艺术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而突飞猛进,变成千首千臂的巨人,用一种永不磨灭、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把这整个飘忽不定的象征主义全固定下来。当力量的化身代达洛斯忙着测量,正当智慧的奥尔浦斯放声歌唱一样,此时作为字母的支柱,作为音节的拱廊,作为单词的金字塔,在几何规则和诗律的双重作用下,都活动起...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不知道 -
这种城市就像大漏斗,一个国家的地理、政治、精神、文化的川刘,一个民族的自然川流都汇集到这里来;也不妨说是文明之井,又好似沟渠,都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一滴又一滴在这里过滤,在这里沉积 你再衬托着湛蓝的天空,清楚勾勒出这个老巴黎的峨特式样式样的剪影,让它的轮廓漂浮在那粘附于无数烟囱上的冬日烟霭之中;你把它浸没在浓浓的黑夜里,看看光明与黑暗在那无边建筑物迷宫中交织成趣;你投入一线月光,使这昏暗迷宫朦胧出现,使无数塔楼的巨大头顶显露在迷雾之上;或者,你重新展现它那浓黑的侧影,以阴影去复活尖顶和山墙的无数锐角,使黑色剪影凸现在落日昏黄的天幕上,显出无数锯齿,赛过鲨鱼的下颏 你看见从每一座钟楼同时升起声音之柱、和声之烟。开始,钟声一一战栗,袅袅升起在那灿烂辉煌的晨空,径直,纯净,可以说是彼此孤立。然后钟声逐渐壮大而溶合、混同,彼此交融,汇合为一支雄浑磅礴的协奏曲。……你可以看见每组音符独立蜿蜒着,从钟声齐鸣中逸出;你可以一直倾听手铃和风笛时而低沉、时而尖锐的唱和;你可以看见一个钟楼至一个钟楼八度上下的跳跃;你注视着这些八度音振翅翱翔,轻盈而发出呼啸:这是银铃的声音;跌落而破碎、跛行:这是木钟的声音;你从它们中间惊赞着圣欧斯塔希教堂七口钟的丰富音阶上行下降响个不停;你看见闪亮的音符急速滑过一切音程,划出三、四个曲曲折折的光迹,然后闪电一般消失了。……旧王宫庄严钟乐的响亮颤音传向四面八方,圣母院钟声均匀地重重撞击着,犹如大钟敲打铁砧,溅出一阵阵火花。……在这支协奏曲的最深处,可以模模糊糊分辨出各座教堂内心的歌声,从它们拱顶的每个颤动着的毛孔里渗透出来。……因此,请你注意倾听这钟乐,想象向整体音响扩散五十万人的款款倾诉、河水永恒的哀怨、风声无尽的叹息、天边山丘上如同巨大管风琴奏鸣的那四座森林的遥远而庄重的四重奏,你再像半浓淡画中那样,从中心钟乐声里消除那些过于嘶哑、过于尖锐的声音;然后,请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巴黎鸟瞰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巴黎圣母院"的人也喜欢 · · · · · ·
巴黎圣母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01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9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8.4分 168274人读过
-
Hachette jeunesse (2002)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9.0分 137522人读过
-
限时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9.1分 626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憨仔阅读日记2019-11~2020-12 (hh)
- 我喜欢的书! (石啸天)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巴黎圣母院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假装坚强 2010-03-07 15:29:17
为
0 有用 lauraliu 2008-07-14 23:08:52
只想听最后的那句:“when they tried to remove it from the skeleton itembraced ,it fell to dust 。”
0 有用 安静的、想念 2010-02-03 01:15:40
。
0 有用 大魚楽天 2017-10-20 13:51:15
喜剧的背后是悲剧,人设非常的戏剧化,还原了中世纪巴黎的风貌,在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嵌入虚构人物场景,预见了巴黎和法国的命运;随着资产阶级的崛起,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明显不太实用了。
0 有用 蔓未 2012-09-28 23:10:00
美丽的小说
0 有用 花落雨凇 2022-05-06 20:00:25
那个诗人是真正的利己主义者。爱斯梅拉达身上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天真单纯善良,她甚至临死都还相信法比斯那虚伪的感情。在真正通读全书之前我其实非常厌恶克洛德,但在读完全书以后感觉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不是说单纯地去批判他就好。这本书给我心灵持续的震撼,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坚定走研究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了,是否浪漫主义文学会更加适合我? “悲剧是一切荒唐中最荒唐的”
0 有用 孖抹麓 2020-03-22 21:05:31
名著启蒙系列,没想到竟有条目
0 有用 沙沙云 2019-09-04 22:03:32
很现实
0 有用 蒜堵波 2019-04-16 09:26:35
他们的骨头紧紧拥在一起,彼此永不再分离。
0 有用 冷清 2019-02-22 06:21:08
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