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诗经》给我的整体印象旧似乎神秘而幽远,那些奇怪的语句读起来仿佛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那时还不知道〈诗经〉是怎么唱出来的),或让人精神振奋,或令人叹息不已。
到了大学,知道《诗经》竟还可以这样读出来,虽音调比较难以理解,但这种神秘感却更加强烈了。不禁想象,与我们相隔几千年的人们会有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故事,又会有怎样的人生?《诗经》中的很多篇目被人们理解为讽刺时政的诗歌,而我不禁怀疑,那些单纯质朴的语言真的会富含这么深刻而隐晦的意义么?为什么人们不能够用简单一点的心态去阅读欣赏它呢?也许它只是某个少女的情窦初开的一丝甜蜜而幸福的忧伤;也许只是某个少年偶遇佳人的惊鸿一瞥;也许只是鼓舞士气的一种简单号子;也许只是农民盼望丰收的急切心情。不过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后人将这些原本朴实无华的歌谣赋予了更多符合当时时代特征的意义。
《诗经》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被人们所歌颂传唱,我想并不是因为那些讽刺政治的意义,而是它内在的最质朴的感情。无论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什么地点的人,最根本的还是人与人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联系,它总能击中我们心灵的隐秘之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热烈真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凄迷惆怅;“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悲恸苍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不离不弃……千百年前祖先们的执着真诚以及热烈直白的感情仍然令我们感动不已。如果能够从中体味几分意境,也许我们的生活就会超然豁达许多。
在完成作业——抄写《诗经》的时候,心情也会跟着平静下来,忘记了许多烦恼和忧愁。感谢《诗经》伴我度过了06年那个依旧寒冷的春天。
感想一点点
|
> 去诗经译注的论坛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