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山居笔记》是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间,全身心地用两年多的时间创作成的,共十一篇文章。写作期间,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职务,不再上班;同时写作又与考察联在一起,很多写到的地方一去再去。
在作者的总体计划上,这本《山居笔记》是他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在那本书中,他背负着生命的困惑,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自己的惊讶和感动告诉读者。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需要继续探访。作者将这些问题归为:对于政治功业和文化情结的互相觊觎和生死与共;对于文化灵魂的流放、毁灭和复苏;对于商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狭路相逢和擦肩而过;对于千年科举留给社会历史的功绩和留给群体人格的祸害;对于稀有人格在中华文化中断绝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对于君子和小人这条重要界线的无处不在和难于划分。
山居笔记的创作者
· · · · · ·
-
余秋雨 作者
目录 · · · · · ·
新版自序
小引
一、一个王朝的背影
二、流放者的土地
三、脆弱的都城
四、苏东坡突围
五、千年庭院
六、抱愧山西
七、乡关何处
八、天涯故事
九、十万进士
十、遥远的绝响
十一、历史的暗角
附录
一、谈“小人”
附 文外心镜(四篇)
一、答学生问
二、我做了模特
三、没那么重要
四、酣睡寒风中
· · · · · · (收起)
小引
一、一个王朝的背影
二、流放者的土地
三、脆弱的都城
四、苏东坡突围
五、千年庭院
六、抱愧山西
七、乡关何处
八、天涯故事
九、十万进士
十、遥远的绝响
十一、历史的暗角
附录
一、谈“小人”
附 文外心镜(四篇)
一、答学生问
二、我做了模特
三、没那么重要
四、酣睡寒风中
· · · · · · (收起)
喜欢读"山居笔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山居笔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山居笔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4 条 )
余秋雨集子中值得推荐的一本
读余秋雨的书是从高中开始的,喜欢他的作品估计应该是从这本书开始的吧,看得出当初的他写书的执著和内心的清静,说实话成名之后的他出的那几本书,反而商业味儿太浓,让他本来的清雅的行文风格,蒙上了一层世俗的味道。没有了当初的淡定和单纯,多了份奢华和浮躁。 但...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文汇出版社 (1999)7.7分 13408人读过
-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1998)7.9分 196人读过
-
爾雅出版社 (1995)7.1分 4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豆瓣评价人数超过一万的书籍 (依然饭特稀)
- [Book] 历史与社会 (最爱cheesecake)
- 黄子华的读书单 (抬起我的头来)
- 黄子华READS (可爱霸王龙)
- 书香 (茶亦添香 书可增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山居笔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隆咚锵 2008-01-27 11:41:18
曾经帮我了解历史,现在看来有多处历史错误
2 有用 林微云 2011-04-17 20:17:13
文化人好好解释文化就好了,偏偏不认理跑去解释古代律例刑名,有够受的,偏偏错误多又搔不到痛处,文化影响力越大,对社会法律认识错误的破坏力也就越大,孔庆东如是,余秋雨如是。
1 有用 兔牙姑娘 2011-02-28 23:35:15
闲来无事乱翻书
3 有用 littletwo 2007-07-07 12:41:54
追寻历史的车辙
4 有用 笑望江湖 2018-10-23 13:52:42
90年代余秋雨曾经红极一时,我当年在校园也拜读过敬仰过,但20多年过去再重读实在脸红,既为自己曾喜欢过这种书而脸红,更为余大师的无数学术硬伤而脸红(相关批评专著都出了十几种),最可笑的是(如今看)这本书的无病呻吟语气,“读者”体的心灵鸡汤式说理和叙事过程的极端一惊一乍(动不动就“走的寂寞、走的惶恐”,“xx不禁泪流满面”),大量二三手知识和道听途说粗糙段子,毫无节制的抒情和小说体叙述,充分体现物资... 90年代余秋雨曾经红极一时,我当年在校园也拜读过敬仰过,但20多年过去再重读实在脸红,既为自己曾喜欢过这种书而脸红,更为余大师的无数学术硬伤而脸红(相关批评专著都出了十几种),最可笑的是(如今看)这本书的无病呻吟语气,“读者”体的心灵鸡汤式说理和叙事过程的极端一惊一乍(动不动就“走的寂寞、走的惶恐”,“xx不禁泪流满面”),大量二三手知识和道听途说粗糙段子,毫无节制的抒情和小说体叙述,充分体现物资匮乏年代的无聊文人的信口开河质量,一进入互联网时代就原形毕露了,跟吴思、张承志和罗伯特卡普兰的历史散文相比就是猴子称大王的劣质地摊读物 (展开)
0 有用 二狗 2024-09-02 22:39:31 河北
初一时的神书吧
0 有用 diawa 2024-08-30 20:44:47 广东
48岁作品,中年的感悟引起共鸣。
0 有用 momo 2024-08-29 21:34:10 福建
一般
0 有用 瑞秋 2024-08-19 22:48:18 云南
中学时读过余先生的书,大为慨叹几时才能拥有这样的文笔。可后来不知怎的,其口碑急转直下,一时之间读余秋雨仿佛成了罪过,我也随了大流,没有再读。时过境迁,如今再读起他的文字,还是深深触动,见山见水见古迹,其实是写历史写文化写自己。不少文人总是不能相容于他的时代,这仿佛是一种宿命。那些名山大川和历史古迹见证了太多王朝更替,更别提个人的浮沉了。先生的应对之法,游历四方,拿起笔杆子,一直写下去。
1 有用 PlasticCabbage 2024-08-04 19:59:22 山东
这个版本读起来特别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