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俄罗斯]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译者: 姜明河
出版年: 2000-3
页数: 626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索尔仁尼琴文集
ISBN: 9787501421244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译者: 姜明河
出版年: 2000-3
页数: 626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索尔仁尼琴文集
ISBN: 9787501421244
内容简介 · · · · · ·
“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记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癌症楼的创作者
· · · · · ·
-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1913 年生于高加索基斯洛茨克市。1941 年毕业于罗斯托大学物理系和莫斯科大学函授部语文系。 同年应征入伍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曾商两次立功,不久因在与友人通讯中有不满最高当局的言论被逮捕,并判处8年监禁。
1957 年平反后住在梁赞市,在中学物理教员,同时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长篇小说《癌症楼》《第一圈》等内容。1974年因不满前苏联当局而被捕,并被逐出境。先到瑞士,后移居美国。经俄罗斯总统叶昨钦邀请, 于1994年回归俄罗斯。
目录 · · · · · ·
索尔仁尼琴及其代表作第一部第一章 根本不是癌第二章 念书不能增添智慧第三章 小蜜蜂第四章 病号的焦虑第五章 医生的焦虑第六章 活检的始末第七章 治病的权利第八章 人们靠什么活着第九章 Tumor cordis第十章 孩子们第十一章 桦树癌第十二章 一切欲望和激情全都复归
索尔仁尼琴及其代表作第一部第一章 根本不是癌第二章 念书不能增添智慧第三章 小蜜蜂第四章 病号的焦虑第五章 医生的焦虑第六章 活检的始末第七章 治病的权利第八章 人们靠什么活着第九章 Tumor cordis第十章 孩子们第十一章 桦树癌第十二章 一切欲望和激情全都复归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何必要活上一百年呢?一点也没有必要。这件事想当初是这样的,真主在给所有的动物分寿命,它们个得五十年,够了。可是人来的最晚,真主那里只剩下二十五年没分了。” 人有点生气了,因为太少了!真主说:够了。人却说:太少!于是真主就说,那你自己去问好了,要是谁有多余的,也许会给你。人便去打听,他碰见马,对他说:‘马啊,给我的寿命太少。你就让点给我吧。’马说好吧,你拿二十五年去。人继续往前走,迎面见到狗。喂,狗啊,你把寿命让点给我吧!狗说 行啊,给你二十五年!人又往前走,碰见了猴子,他从猴子那里也要了二十五年。他回到真主那里。真主对他说:好啦,这是你自己决定的?。最初的二十五年你将过人的生活,第二个二十五年你将像马一样干活。第三个二十五年你将像狗那样乱叫,那剩下的二十五年么,你将像猴子似的被人取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一个出乎意料、无用处且无意义、对谁也没有好处的坚硬肿瘤,像钩子拖鱼似的把他拖到了这里,并且扔在这张又窄又小、铁网吱轧作响、垫子薄得可怜的铁床上。自从在楼梯底下换好了衣服,告别了亲人,上楼走进这个病房,先前的整个生活就仿佛砰地关上了大门,而这里突出的令人作呕的生活简直比肿瘤本身还使人感到可怕。再也不可能选择令人愉快、得到慰藉的景物看了,而只能看那八个此时似乎跟他平起平坐的沮丧可怜虫——八个身穿褪了色的、破旧而又不合身的粉红色条纹睡衣的病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念书不能增添智慧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索尔仁尼琴文集(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第一圈(上下)》《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牛犊顶橡树》
。
喜欢读"癌症楼"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第一圈(上下) 9.3
-
-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8.7
-
- 牛犊顶橡树 8.2
-
-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9.2
-
- 修道院纪事 8.4
-
- 婚礼华盖 7.8
-
- 为亡灵弹奏 9.0
-
- 新娘·主人·十字架 8.2
-
- 大街 8.2
-
- 10 1/2卷人的历史 8.6
癌症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3 条 )



生命中背负了癌症与死亡
摘自《敏思博客》 作者:梁淑怡 一、作者档案 索尔仁尼琴(1918.12.11—2008.08.03),全名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是前苏联的一位杰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文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都有较大成就。 索尔仁尼琴1918年生于北高加索的基...
(展开)

这是一群最悲惨的人的故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癌症楼》是诺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小说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苏联经过了二战之后正在形成与美国的冷战局势。国内形势相当严峻,政治上的高压与物质上的紧缺使人民备受煎熬。而住进了癌症楼里的病人们无疑是最悲惨的一批人,外部有着不乐观的前途,自身又患上了绝...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译林出版社 (2013)9.3分 3448人读过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91)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7)9.0分 2693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9)9.2分 41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景行外国文学豆列Ⅰ (mcpanther)
- 我的电子书 (菲娅)
-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RMR)
- 我的俄罗斯之冬Ⅱ (羊的门)
- ◆岊湬的书柜(2) (岊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癌症楼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雷树谖 2009-05-20 18:47:19
图书馆
0 有用 白藏 2008-03-03 10:50:53
从开头看到结尾,渐渐失望
0 有用 饭袋子 2010-12-25 11:57:13
俄罗斯的人民非常难记,一大串,还有小名昵称!
0 有用 老叮当 2009-12-05 17:16:57
哦!哦!俄罗斯的。
0 有用 红杯杯海啸 2011-06-14 01:00:50
一本看了四个多月的书……
0 有用 苦隐居士 2023-05-30 20:43:46 河南
索尔仁尼琴又一真诚水文
0 有用 萌兔斯基 2023-03-24 08:19:36 上海
一个人被损坏之后是没有办法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的。为了他们说的“最终幸福”所需要付出的“必要”的代价可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一生啊……
0 有用 甲骨文 2023-01-26 01:53:58 山东
10年前我一个人背着包去东南亚旅行了一个月,随身就只带了这一本中文书,在越南颠簸的汽车上,在湄公河的小船上,在吴哥窟的落日下,在琅勃拉邦的咖啡馆里,我慢慢的读着,舍不得读完。在亚热带的阳光里想着冰天雪地的塔什干,想着我的倔强和科斯托格洛托夫的倔强,想着我没有实现的爱情和擦身而过的科斯托格洛托夫与薇拉。这本有些阴暗压抑的书一直是我最爱的两本书之一,只为了那不曾熄灭的生命之火,为了那操蛋的世界里残存的... 10年前我一个人背着包去东南亚旅行了一个月,随身就只带了这一本中文书,在越南颠簸的汽车上,在湄公河的小船上,在吴哥窟的落日下,在琅勃拉邦的咖啡馆里,我慢慢的读着,舍不得读完。在亚热带的阳光里想着冰天雪地的塔什干,想着我的倔强和科斯托格洛托夫的倔强,想着我没有实现的爱情和擦身而过的科斯托格洛托夫与薇拉。这本有些阴暗压抑的书一直是我最爱的两本书之一,只为了那不曾熄灭的生命之火,为了那操蛋的世界里残存的一丝温情。 (展开)
0 有用 开心就好 2022-05-17 09:58:54
社会和人一样,都得病啦。最初吸引我的是人在“病”前的反应:先是试图抗拒,而后逐渐接受现实,最后共存,为了一个活着的目标。癌症毫无公平可言,落到你头上,就是你了。
0 有用 仿生德语人 2021-10-31 13:27:25
《癌症樓》可能是我今年最喜歡也受到震撼最大的一本書。從十三號樓的生活中我仿佛看到了兩個問題: 人為什麼要活著,以及人為何能被剝奪自由與慾望。 小說的背景沒算錯應該是斯大林死後兩年,肅反運動開始平反的時代,病室裏幾乎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大清洗的牽連,有人通過出賣朋友步步高升,有人只因說了幾句話就被永久流放,有人因為流放遭到強姦並就此沉沦,也有人為了生活保持沉默但依然被批判被下放……這一層背景比... 《癌症樓》可能是我今年最喜歡也受到震撼最大的一本書。從十三號樓的生活中我仿佛看到了兩個問題: 人為什麼要活著,以及人為何能被剝奪自由與慾望。 小說的背景沒算錯應該是斯大林死後兩年,肅反運動開始平反的時代,病室裏幾乎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大清洗的牽連,有人通過出賣朋友步步高升,有人只因說了幾句話就被永久流放,有人因為流放遭到強姦並就此沉沦,也有人為了生活保持沉默但依然被批判被下放……這一層背景比起癌症更加令人絕望,如果說治療癌症時醫生用藥剝奪了病人的性能力尚且有一點點對抗疾病的正當理由的話,政治層面對於人性肆意的摧殘與侮辱、事後缺乏反思與救贖則是整個社會的絕症。 如果說癌症奪走了科斯托格洛托夫的性能力,生活際遇則最終奪走了他的libido。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