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单士元先生是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早年毕业的老学长。他治学谨严,为人的朴实,一丝不苟的作风素为同学所钦重。他这部《故宫史话》,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把枯燥的硅木瓦石建筑物,赋予灵气,读起来不枯燥。这部小书,内容丰富,言之有据,小中见大,把中国的故宫放在世界宫殿群中展现给读者,读后既增加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
作者简介 · · · · · ·
单士元,民國前五年(1907年)生于北京(今名北平)。民國十三年(1924年)底参加溥仪被逐出宫后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任书记员。十四年(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被批准赓续在院。十九年(1930年)供职院内文献馆,不久,参加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國历史档案事业创建者之一和中国古建筑早期研究者之一。30年代为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胡适主任的学生,以《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大臣年表》为研究生毕业论文,以补《清史稿》之缺。三十八年陸沉后任僞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顾问及僞全国政协委员之职。是故宫建院最后一位见证人。《故宫史话》是他毕生在故宫辛勤耕耘的心血结晶。
目录 · · · · · ·
故宫建筑历史沿革简述(代前言)
第一章 明清故宫――紫禁城
第一节 数字的比较
第二节 北京的第四座宫殿建筑群
第三节 营建的四个时期
第四节 午门与太和门
第五节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第六节 关于三殿的几次重建
第七节 文化殿与武英殿
第八节 故宫内廷
第二章 明代北京皇城与紫禁城
第一节 明代营建北京的前前后后
第二节 明代北京皇城
……
第三章 初窥故宫史迹杂抓选编
……
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故宫史话"的人也喜欢 · · · · · ·
故宫史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中华五千年 中华5000年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以秦汉统一为分界线。 1)秦以前约3000年是唐虞夏商周时代,由部落联盟共同推举首领,是比较松散的国家组织。舜禹君主禅让而非世袭。禹开始建立了世袭制度。总的来看一切在草创阶段,文字初创,方言复杂,众多部族大致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中心,众多部族杂然并处。春秋时期,列国诸侯尚有百余,战国后期只剩下七个大国。国家的数目越来越少,国家的面积却越来越大,这是中...
2020-08-24 00:29:29
中华五千年
中华5000年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以秦汉统一为分界线。
1)秦以前约3000年是唐虞夏商周时代,由部落联盟共同推举首领,是比较松散的国家组织。舜禹君主禅让而非世袭。禹开始建立了世袭制度。总的来看一切在草创阶段,文字初创,方言复杂,众多部族大致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中心,众多部族杂然并处。春秋时期,列国诸侯尚有百余,战国后期只剩下七个大国。国家的数目越来越少,国家的面积却越来越大,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趋势。
2)后一个阶段的2000多年,沿着前一个阶段的方向继续前进。秦汉开始中国出现了多民族统一大国。君主有效统治的范围以长江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大都是秦汉以后的这两千年间创造出来的。其中后一个1000年成就尤为显著,其中就有800多年的北京的皇宫。
一对基本矛盾
秦汉以后要有效管理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必须妥善处理一对基本矛盾:一方面要维持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做到令行禁止,建立国家的稳定秩序;另一方面要照顾到广大地区的各族人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使他们安居乐业。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小农经济的特点是极端分散。中央政府要高度统一,小农经济则极端分散。从秦汉到清末长期共存的这一对基本矛盾处理的好就国泰民安,否则就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甚至引起大规模的动乱。导致改朝换代。
神权王权
无论中外,古代封建社会都是政教合一,神权支配王权。中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皇权神权高度合一。故宫三大殿有行政作用,更具有神殿作用。
故宫基本信息
- 北京在周朝封燕时已有称都之名,建都时间已经有3000多年。
- 北京的故宫号称五朝宫阙,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累计800多年。
-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颁布诏书。分遣大臣赴两广云贵四川采伐巨材。永乐五年开始营建,永乐18年(1420)主要宫殿基本完成。随后下诏书迁都北京。
- 朱棣——1644年明代灭亡,共经历了14个皇帝;清王朝——1911辛亥革命,经历10个皇帝。
-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53米。用高达十米城墙围绕成一个长方形,城墙外还有宽50米的护城河。
- 紫禁城宫殿南北分为前朝和大内,东西分为三路纵列,中宫和东西六宫,形成众星拱月的布局。
- 北京故宫在世界著名皇宫中是历史最悠久,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王朝的皇宫。
- 角楼:九梁18柱,72条脊。
- 4个城门:午门(正门),玄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世界著名的帝王宫殿
- 法国巴黎,卢浮宫
- 俄罗斯,彼得堡
-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 英国,白金汉宫
- 日本东京,皇宫
五个朝代
- 辽,南京,契丹
- 金,中都,女贞
- 元,大都,蒙
- 明,北平-紫禁城,汉
- 大顺
- 清,北京,满
- 新中国
从时间上看,他经历了辽金元,明大顺,清至辛亥革命,终于得到解放。从民族方面看,他经历了汉契丹,女真蒙满等多民族上层统治集团的更替。
明代北京
- 初以南京为京师,凤阳为陪都,称中都
- 北京皇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凤阳皇宫的规模和体制而建
- 朱元璋在建都之前,曾派专门官员到长安,洛阳,开封等地,对唐宋以来的宫殿都城建设做考察,以资参考。因此,南京和凤阳的皇宫,无论在布局、坛庙规格、宫门坐落、殿堂结构,以及前朝、大内、宫苑的名称、制度,都有汉唐以来的依据可循。但在规划原则上则是依照《周礼·考工记》和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而制。
营建4个时期
1.永乐开创时期,1)备料,营建西宫,2)营建,北京城,皇城,紫禁城
2.正统完成时期,1)正统,2)景泰,3)天顺
3.嘉靖扩建时期
4.明末衰落时期。
紫禁城
紫禁之名来源于紫微星座,在我国古代紫微星被认为是帝座,而皇宫又是禁区,所以称帝王宫殿为紫禁城。而其他别墅性的皇宫御苑称为离宫。
角楼
布局
午门
- 左掖门,右掖门,正面3个门洞,后面5个门洞;
- 门楼高达35米,建筑面积为6583㎡;
- 皇宫千门万户中第一个高峰;
- 兼有朝堂的作用,每年冬至,皇帝要在五门向全国颁发新历书,叫做“授时”。
- 门前有两座石亭,一边放日晷,一边放铜制的量具,嘉量。这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不能缺少的两种计量工具。形成国家以后,这些变成了代表皇权的建筑陈设。
- 是封建统治阶级举行“献俘”仪式的场所。
- 明代还在午门前举行一种特殊的刑罚,庭杖,专为对付冒犯皇帝的臣子。
东华门和西华门
- 并不是处在城的中断,而是偏难,这是出于宫殿建筑布局上的要求。平时官员出入多走东华门。
内金水河(玉带河)
- 从建筑角度来看是大阖大开的手法,是在到达金銮宝殿之前的一种渲染。河道使午门和奉天门起了隔断作用,而内金水桥又成为纽带把他们联系起来。庭院和河道突出了奉天门的地位,而五座石桥又成为他的前奏和纽带。
- 东,协和门;西,熙和门
太和门(奉天门)
- 是作为殿堂使用的设朝之所,御门听政。
- 一对铜狮。
- 左,诏书亭;右,石匣(金银五谷红线)
- 东,昭德门;西,贞度门
三大殿
最初:奉天殿,华盖殿,谨身店
明中: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清代: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
- 金銮殿之一,皇帝坐朝的殿堂。
- 现在的太和殿是17世纪清康熙年重建的。
- 是宫殿中等级最高的四大坡庑殿顶。
- 72根柱子支撑。正中是6根金井柱支托藻井。柱高由地面至天花梁14.4米。
- 举行大朝会,如登基,向全国颁布政令和诏书,皇帝的生日,新年元旦在此接受朝臣的祝贺,以及每年的冬至节也再次坐朝。使用率很低。
- 间数:横九纵五,九五为尊
中和殿
- 是一座四角攒尖,鎏金圆顶,单檐,正方形,很像亭子式建筑。
- 主要用途是封建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做准备。
保和殿
- 歇山式即庑殿顶再加一个悬山式顶。
- 有正脊、垂脊、岔脊三种。
- 每年年终皇帝举行大宴会。
-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最高典型,中国木结构侧脚工艺、榫卯工艺和地基分层夯打工艺都具备刚柔相济的结构功能,因此具有独特吸收震能的功能。
文华殿,武英殿
- 与三大殿同属外朝部分。在建筑布局上是三大殿的左辅右弼,像是太和殿的双臂。同时又是内廷东西两路的前卫。
- 在体制上他们是三大殿的偏殿,所以屋顶形式是单檐歇山。
- 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军北京推翻明朝政权后,曾在武英殿宣布大顺王朝成立。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进京占据明代皇宫后,也在武英殿董理政事。
乾清门
- 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线是在保和殿与前进门之间。
- 大门中间有云龙阶石。
- 景运门,隆宗门
- 金狮,金缸
乾清宫
- 皇帝的寝宫
- 重檐庑殿
- 乾清、坤宁法相天地,东西六宫象征12时辰。
坤宁宫
- 皇后的寝宫
交泰殿
- 儒道合一的建筑
东西六宫
乾东五所,乾西五所
养心殿
- 清代从雍正起,养心殿是皇帝居住和进行日常办公的地方。店内匾联充满宋明理学思想。
建筑
- 龙墀(迟):皇宫的台阶
-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等级递减。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654359
- 双重檐歇山顶除了有正脊、垂脊、戗脊外,还有博脊、围脊共19条脊。这些建筑的每条脊上都有自己的装饰元素,例如正脊上有吻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走兽,围脊上有合角兽,角脊上有套兽等。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fd13ba0102woe9.html
-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 龙吻:龙吻是中国宫殿建筑屋顶所用装饰物。龙吻高3米多,宽2米多,重约4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俗称“十三拼”。龙吻是龙文化之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 垂脊兽:总数11, 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獬豸(xiè zhì)、狻猊(suān ní)、斗牛和行什(只有太和殿上有).
其他知识
- 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的规格最高,被儒家看成是教化、统治人的工具,因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
- 丹陛大乐:是乐制名。其乐器组成有戏竹二、大鼓二、云二、方响二、箫二、头管四、笛四、笙四、杖鼓一、拍板一。清代凡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等人御殿接受朝贺及宫中行礼皆用之。
著名建筑匠师
回应 2020-08-24 00:29:29
-
中华五千年 中华5000年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以秦汉统一为分界线。 1)秦以前约3000年是唐虞夏商周时代,由部落联盟共同推举首领,是比较松散的国家组织。舜禹君主禅让而非世袭。禹开始建立了世袭制度。总的来看一切在草创阶段,文字初创,方言复杂,众多部族大致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中心,众多部族杂然并处。春秋时期,列国诸侯尚有百余,战国后期只剩下七个大国。国家的数目越来越少,国家的面积却越来越大,这是中...
2020-08-24 00:29:29
中华五千年
中华5000年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以秦汉统一为分界线。
1)秦以前约3000年是唐虞夏商周时代,由部落联盟共同推举首领,是比较松散的国家组织。舜禹君主禅让而非世袭。禹开始建立了世袭制度。总的来看一切在草创阶段,文字初创,方言复杂,众多部族大致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中心,众多部族杂然并处。春秋时期,列国诸侯尚有百余,战国后期只剩下七个大国。国家的数目越来越少,国家的面积却越来越大,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趋势。
2)后一个阶段的2000多年,沿着前一个阶段的方向继续前进。秦汉开始中国出现了多民族统一大国。君主有效统治的范围以长江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大都是秦汉以后的这两千年间创造出来的。其中后一个1000年成就尤为显著,其中就有800多年的北京的皇宫。
一对基本矛盾
秦汉以后要有效管理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必须妥善处理一对基本矛盾:一方面要维持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做到令行禁止,建立国家的稳定秩序;另一方面要照顾到广大地区的各族人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使他们安居乐业。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小农经济的特点是极端分散。中央政府要高度统一,小农经济则极端分散。从秦汉到清末长期共存的这一对基本矛盾处理的好就国泰民安,否则就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甚至引起大规模的动乱。导致改朝换代。
神权王权
无论中外,古代封建社会都是政教合一,神权支配王权。中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皇权神权高度合一。故宫三大殿有行政作用,更具有神殿作用。
故宫基本信息
- 北京在周朝封燕时已有称都之名,建都时间已经有3000多年。
- 北京的故宫号称五朝宫阙,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累计800多年。
-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颁布诏书。分遣大臣赴两广云贵四川采伐巨材。永乐五年开始营建,永乐18年(1420)主要宫殿基本完成。随后下诏书迁都北京。
- 朱棣——1644年明代灭亡,共经历了14个皇帝;清王朝——1911辛亥革命,经历10个皇帝。
-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53米。用高达十米城墙围绕成一个长方形,城墙外还有宽50米的护城河。
- 紫禁城宫殿南北分为前朝和大内,东西分为三路纵列,中宫和东西六宫,形成众星拱月的布局。
- 北京故宫在世界著名皇宫中是历史最悠久,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王朝的皇宫。
- 角楼:九梁18柱,72条脊。
- 4个城门:午门(正门),玄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世界著名的帝王宫殿
- 法国巴黎,卢浮宫
- 俄罗斯,彼得堡
-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 英国,白金汉宫
- 日本东京,皇宫
五个朝代
- 辽,南京,契丹
- 金,中都,女贞
- 元,大都,蒙
- 明,北平-紫禁城,汉
- 大顺
- 清,北京,满
- 新中国
从时间上看,他经历了辽金元,明大顺,清至辛亥革命,终于得到解放。从民族方面看,他经历了汉契丹,女真蒙满等多民族上层统治集团的更替。
明代北京
- 初以南京为京师,凤阳为陪都,称中都
- 北京皇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凤阳皇宫的规模和体制而建
- 朱元璋在建都之前,曾派专门官员到长安,洛阳,开封等地,对唐宋以来的宫殿都城建设做考察,以资参考。因此,南京和凤阳的皇宫,无论在布局、坛庙规格、宫门坐落、殿堂结构,以及前朝、大内、宫苑的名称、制度,都有汉唐以来的依据可循。但在规划原则上则是依照《周礼·考工记》和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而制。
营建4个时期
1.永乐开创时期,1)备料,营建西宫,2)营建,北京城,皇城,紫禁城
2.正统完成时期,1)正统,2)景泰,3)天顺
3.嘉靖扩建时期
4.明末衰落时期。
紫禁城
紫禁之名来源于紫微星座,在我国古代紫微星被认为是帝座,而皇宫又是禁区,所以称帝王宫殿为紫禁城。而其他别墅性的皇宫御苑称为离宫。
角楼
布局
午门
- 左掖门,右掖门,正面3个门洞,后面5个门洞;
- 门楼高达35米,建筑面积为6583㎡;
- 皇宫千门万户中第一个高峰;
- 兼有朝堂的作用,每年冬至,皇帝要在五门向全国颁发新历书,叫做“授时”。
- 门前有两座石亭,一边放日晷,一边放铜制的量具,嘉量。这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不能缺少的两种计量工具。形成国家以后,这些变成了代表皇权的建筑陈设。
- 是封建统治阶级举行“献俘”仪式的场所。
- 明代还在午门前举行一种特殊的刑罚,庭杖,专为对付冒犯皇帝的臣子。
东华门和西华门
- 并不是处在城的中断,而是偏难,这是出于宫殿建筑布局上的要求。平时官员出入多走东华门。
内金水河(玉带河)
- 从建筑角度来看是大阖大开的手法,是在到达金銮宝殿之前的一种渲染。河道使午门和奉天门起了隔断作用,而内金水桥又成为纽带把他们联系起来。庭院和河道突出了奉天门的地位,而五座石桥又成为他的前奏和纽带。
- 东,协和门;西,熙和门
太和门(奉天门)
- 是作为殿堂使用的设朝之所,御门听政。
- 一对铜狮。
- 左,诏书亭;右,石匣(金银五谷红线)
- 东,昭德门;西,贞度门
三大殿
最初:奉天殿,华盖殿,谨身店
明中: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清代: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
- 金銮殿之一,皇帝坐朝的殿堂。
- 现在的太和殿是17世纪清康熙年重建的。
- 是宫殿中等级最高的四大坡庑殿顶。
- 72根柱子支撑。正中是6根金井柱支托藻井。柱高由地面至天花梁14.4米。
- 举行大朝会,如登基,向全国颁布政令和诏书,皇帝的生日,新年元旦在此接受朝臣的祝贺,以及每年的冬至节也再次坐朝。使用率很低。
- 间数:横九纵五,九五为尊
中和殿
- 是一座四角攒尖,鎏金圆顶,单檐,正方形,很像亭子式建筑。
- 主要用途是封建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做准备。
保和殿
- 歇山式即庑殿顶再加一个悬山式顶。
- 有正脊、垂脊、岔脊三种。
- 每年年终皇帝举行大宴会。
-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最高典型,中国木结构侧脚工艺、榫卯工艺和地基分层夯打工艺都具备刚柔相济的结构功能,因此具有独特吸收震能的功能。
文华殿,武英殿
- 与三大殿同属外朝部分。在建筑布局上是三大殿的左辅右弼,像是太和殿的双臂。同时又是内廷东西两路的前卫。
- 在体制上他们是三大殿的偏殿,所以屋顶形式是单檐歇山。
- 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军北京推翻明朝政权后,曾在武英殿宣布大顺王朝成立。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进京占据明代皇宫后,也在武英殿董理政事。
乾清门
- 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线是在保和殿与前进门之间。
- 大门中间有云龙阶石。
- 景运门,隆宗门
- 金狮,金缸
乾清宫
- 皇帝的寝宫
- 重檐庑殿
- 乾清、坤宁法相天地,东西六宫象征12时辰。
坤宁宫
- 皇后的寝宫
交泰殿
- 儒道合一的建筑
东西六宫
乾东五所,乾西五所
养心殿
- 清代从雍正起,养心殿是皇帝居住和进行日常办公的地方。店内匾联充满宋明理学思想。
建筑
- 龙墀(迟):皇宫的台阶
-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等级递减。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654359
- 双重檐歇山顶除了有正脊、垂脊、戗脊外,还有博脊、围脊共19条脊。这些建筑的每条脊上都有自己的装饰元素,例如正脊上有吻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走兽,围脊上有合角兽,角脊上有套兽等。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fd13ba0102woe9.html
-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 龙吻:龙吻是中国宫殿建筑屋顶所用装饰物。龙吻高3米多,宽2米多,重约4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俗称“十三拼”。龙吻是龙文化之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 垂脊兽:总数11, 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獬豸(xiè zhì)、狻猊(suān ní)、斗牛和行什(只有太和殿上有).
其他知识
- 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的规格最高,被儒家看成是教化、统治人的工具,因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
- 丹陛大乐:是乐制名。其乐器组成有戏竹二、大鼓二、云二、方响二、箫二、头管四、笛四、笙四、杖鼓一、拍板一。清代凡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等人御殿接受朝贺及宫中行礼皆用之。
著名建筑匠师
回应 2020-08-24 00:29:29
-
中华五千年 中华5000年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以秦汉统一为分界线。 1)秦以前约3000年是唐虞夏商周时代,由部落联盟共同推举首领,是比较松散的国家组织。舜禹君主禅让而非世袭。禹开始建立了世袭制度。总的来看一切在草创阶段,文字初创,方言复杂,众多部族大致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中心,众多部族杂然并处。春秋时期,列国诸侯尚有百余,战国后期只剩下七个大国。国家的数目越来越少,国家的面积却越来越大,这是中...
2020-08-24 00:29:29
中华五千年
中华5000年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以秦汉统一为分界线。
1)秦以前约3000年是唐虞夏商周时代,由部落联盟共同推举首领,是比较松散的国家组织。舜禹君主禅让而非世袭。禹开始建立了世袭制度。总的来看一切在草创阶段,文字初创,方言复杂,众多部族大致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中心,众多部族杂然并处。春秋时期,列国诸侯尚有百余,战国后期只剩下七个大国。国家的数目越来越少,国家的面积却越来越大,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趋势。
2)后一个阶段的2000多年,沿着前一个阶段的方向继续前进。秦汉开始中国出现了多民族统一大国。君主有效统治的范围以长江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大都是秦汉以后的这两千年间创造出来的。其中后一个1000年成就尤为显著,其中就有800多年的北京的皇宫。
一对基本矛盾
秦汉以后要有效管理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必须妥善处理一对基本矛盾:一方面要维持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做到令行禁止,建立国家的稳定秩序;另一方面要照顾到广大地区的各族人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使他们安居乐业。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小农经济的特点是极端分散。中央政府要高度统一,小农经济则极端分散。从秦汉到清末长期共存的这一对基本矛盾处理的好就国泰民安,否则就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甚至引起大规模的动乱。导致改朝换代。
神权王权
无论中外,古代封建社会都是政教合一,神权支配王权。中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皇权神权高度合一。故宫三大殿有行政作用,更具有神殿作用。
故宫基本信息
- 北京在周朝封燕时已有称都之名,建都时间已经有3000多年。
- 北京的故宫号称五朝宫阙,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累计800多年。
-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颁布诏书。分遣大臣赴两广云贵四川采伐巨材。永乐五年开始营建,永乐18年(1420)主要宫殿基本完成。随后下诏书迁都北京。
- 朱棣——1644年明代灭亡,共经历了14个皇帝;清王朝——1911辛亥革命,经历10个皇帝。
-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53米。用高达十米城墙围绕成一个长方形,城墙外还有宽50米的护城河。
- 紫禁城宫殿南北分为前朝和大内,东西分为三路纵列,中宫和东西六宫,形成众星拱月的布局。
- 北京故宫在世界著名皇宫中是历史最悠久,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王朝的皇宫。
- 角楼:九梁18柱,72条脊。
- 4个城门:午门(正门),玄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世界著名的帝王宫殿
- 法国巴黎,卢浮宫
- 俄罗斯,彼得堡
-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 英国,白金汉宫
- 日本东京,皇宫
五个朝代
- 辽,南京,契丹
- 金,中都,女贞
- 元,大都,蒙
- 明,北平-紫禁城,汉
- 大顺
- 清,北京,满
- 新中国
从时间上看,他经历了辽金元,明大顺,清至辛亥革命,终于得到解放。从民族方面看,他经历了汉契丹,女真蒙满等多民族上层统治集团的更替。
明代北京
- 初以南京为京师,凤阳为陪都,称中都
- 北京皇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凤阳皇宫的规模和体制而建
- 朱元璋在建都之前,曾派专门官员到长安,洛阳,开封等地,对唐宋以来的宫殿都城建设做考察,以资参考。因此,南京和凤阳的皇宫,无论在布局、坛庙规格、宫门坐落、殿堂结构,以及前朝、大内、宫苑的名称、制度,都有汉唐以来的依据可循。但在规划原则上则是依照《周礼·考工记》和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而制。
营建4个时期
1.永乐开创时期,1)备料,营建西宫,2)营建,北京城,皇城,紫禁城
2.正统完成时期,1)正统,2)景泰,3)天顺
3.嘉靖扩建时期
4.明末衰落时期。
紫禁城
紫禁之名来源于紫微星座,在我国古代紫微星被认为是帝座,而皇宫又是禁区,所以称帝王宫殿为紫禁城。而其他别墅性的皇宫御苑称为离宫。
角楼
布局
午门
- 左掖门,右掖门,正面3个门洞,后面5个门洞;
- 门楼高达35米,建筑面积为6583㎡;
- 皇宫千门万户中第一个高峰;
- 兼有朝堂的作用,每年冬至,皇帝要在五门向全国颁发新历书,叫做“授时”。
- 门前有两座石亭,一边放日晷,一边放铜制的量具,嘉量。这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不能缺少的两种计量工具。形成国家以后,这些变成了代表皇权的建筑陈设。
- 是封建统治阶级举行“献俘”仪式的场所。
- 明代还在午门前举行一种特殊的刑罚,庭杖,专为对付冒犯皇帝的臣子。
东华门和西华门
- 并不是处在城的中断,而是偏难,这是出于宫殿建筑布局上的要求。平时官员出入多走东华门。
内金水河(玉带河)
- 从建筑角度来看是大阖大开的手法,是在到达金銮宝殿之前的一种渲染。河道使午门和奉天门起了隔断作用,而内金水桥又成为纽带把他们联系起来。庭院和河道突出了奉天门的地位,而五座石桥又成为他的前奏和纽带。
- 东,协和门;西,熙和门
太和门(奉天门)
- 是作为殿堂使用的设朝之所,御门听政。
- 一对铜狮。
- 左,诏书亭;右,石匣(金银五谷红线)
- 东,昭德门;西,贞度门
三大殿
最初:奉天殿,华盖殿,谨身店
明中: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清代: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
- 金銮殿之一,皇帝坐朝的殿堂。
- 现在的太和殿是17世纪清康熙年重建的。
- 是宫殿中等级最高的四大坡庑殿顶。
- 72根柱子支撑。正中是6根金井柱支托藻井。柱高由地面至天花梁14.4米。
- 举行大朝会,如登基,向全国颁布政令和诏书,皇帝的生日,新年元旦在此接受朝臣的祝贺,以及每年的冬至节也再次坐朝。使用率很低。
- 间数:横九纵五,九五为尊
中和殿
- 是一座四角攒尖,鎏金圆顶,单檐,正方形,很像亭子式建筑。
- 主要用途是封建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做准备。
保和殿
- 歇山式即庑殿顶再加一个悬山式顶。
- 有正脊、垂脊、岔脊三种。
- 每年年终皇帝举行大宴会。
-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最高典型,中国木结构侧脚工艺、榫卯工艺和地基分层夯打工艺都具备刚柔相济的结构功能,因此具有独特吸收震能的功能。
文华殿,武英殿
- 与三大殿同属外朝部分。在建筑布局上是三大殿的左辅右弼,像是太和殿的双臂。同时又是内廷东西两路的前卫。
- 在体制上他们是三大殿的偏殿,所以屋顶形式是单檐歇山。
- 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军北京推翻明朝政权后,曾在武英殿宣布大顺王朝成立。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进京占据明代皇宫后,也在武英殿董理政事。
乾清门
- 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线是在保和殿与前进门之间。
- 大门中间有云龙阶石。
- 景运门,隆宗门
- 金狮,金缸
乾清宫
- 皇帝的寝宫
- 重檐庑殿
- 乾清、坤宁法相天地,东西六宫象征12时辰。
坤宁宫
- 皇后的寝宫
交泰殿
- 儒道合一的建筑
东西六宫
乾东五所,乾西五所
养心殿
- 清代从雍正起,养心殿是皇帝居住和进行日常办公的地方。店内匾联充满宋明理学思想。
建筑
- 龙墀(迟):皇宫的台阶
-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等级递减。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654359
- 双重檐歇山顶除了有正脊、垂脊、戗脊外,还有博脊、围脊共19条脊。这些建筑的每条脊上都有自己的装饰元素,例如正脊上有吻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走兽,围脊上有合角兽,角脊上有套兽等。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fd13ba0102woe9.html
-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 龙吻:龙吻是中国宫殿建筑屋顶所用装饰物。龙吻高3米多,宽2米多,重约4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俗称“十三拼”。龙吻是龙文化之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 垂脊兽:总数11, 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獬豸(xiè zhì)、狻猊(suān ní)、斗牛和行什(只有太和殿上有).
其他知识
- 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的规格最高,被儒家看成是教化、统治人的工具,因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
- 丹陛大乐:是乐制名。其乐器组成有戏竹二、大鼓二、云二、方响二、箫二、头管四、笛四、笙四、杖鼓一、拍板一。清代凡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等人御殿接受朝贺及宫中行礼皆用之。
著名建筑匠师
回应 2020-08-24 00:29:29
论坛 · · · · · ·
单老带你有故宫 | 来自summergreen | 2010-03-11 20:55:08 | |
對著故宮博物院平面圖看 | 来自麦田夜莺 | 2007-06-11 21:38:49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北京 (小欢欢)
- 想读的书-近代文学/学界/往事/传记 (bu6gu)
- 宫廷璀璨 (袖子)
- 关于老北京的书 (Read365)
- 北京旅游景点志(故宫博物院) (newleft)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故宫史话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小茉莉 2008-04-17 14:11:54
去了故宫后,对那里的一切都很喜欢,书里只是可惜图有点少
0 有用 Sway 2011-03-07 11:45:14
大部分是讲故宫的建构的,我庸俗,比较喜欢看故事~~
0 有用 椿三十郎 2012-12-31 18:10:28
单士元作品。此书十分有料,细节众多,提法新颖,异于纪录片所述。通俗。
0 有用 beef 2013-09-03 12:15:10
可读性不强
0 有用 海歌 2020-07-29 14:25:42
无聊
0 有用 八幡院の影海 2022-06-13 01:25:14
介绍的比较全面。从紫禁城的主要建筑,到营建的历史、人力、土木,费用都有说到。缺点是建筑本身的介绍居多,建筑的特点和用途说的太少,另外,图片没有针对性,特别缺乏地图和平面图。需要自己上网去搜,很不方便。
0 有用 布里丹的毛驴 2021-07-12 01:07:25
小小一本,读起来就很舒服,没有压力,确实也是写得好,不然不可能一口气看完。
0 有用 海歌 2020-07-29 14:25:42
无聊
0 有用 大下五岭 2014-05-20 15:13:26
《故宫史话》,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把枯燥的硅木瓦石建筑物,赋予灵气,读起来不枯燥。这部小书,内容丰富,言之有据,小中见大,把中国的故宫放在世界宫殿群中展现给读者,读后既增加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
0 有用 beef 2013-09-03 12:15:10
可读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