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The Decline of the West
原作名: 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
译者: 齐世荣 / 田农 等译
出版年: 2001-01
页数: 804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010399
内容简介 · · · · · ·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年)是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他出生于德国哈茨山巴的布兰肯堡,曾就读于哈雷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柏林大学。青年时代除了研究历史和艺术之外,他还对数学和博物学有浓厚的兴趣,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奇特的风格。1904年,斯宾格勒在哈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因健康原因未能被征召入伍。在这期间,他隐居在慕尼黑的一所贫民窟里,在烛光下完成了《西方的没落》一书。此书的出版给斯宾格勒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许多大学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邀请他执掌教席,可都被他拒绝。此后他一直过着一种近乎于隐居的生活,以历史研究和政论写作自适。1936年5月8日凌晨,斯宾格勒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他的妹妹们将其埋葬,但未举行任何的吊唁形式。斯宾格勒一生写下大量著作,其中重要的有:《普鲁士人民和社会主义》...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年)是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他出生于德国哈茨山巴的布兰肯堡,曾就读于哈雷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柏林大学。青年时代除了研究历史和艺术之外,他还对数学和博物学有浓厚的兴趣,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奇特的风格。1904年,斯宾格勒在哈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因健康原因未能被征召入伍。在这期间,他隐居在慕尼黑的一所贫民窟里,在烛光下完成了《西方的没落》一书。此书的出版给斯宾格勒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许多大学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邀请他执掌教席,可都被他拒绝。此后他一直过着一种近乎于隐居的生活,以历史研究和政论写作自适。1936年5月8日凌晨,斯宾格勒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他的妹妹们将其埋葬,但未举行任何的吊唁形式。斯宾格勒一生写下大量著作,其中重要的有:《普鲁士人民和社会主义》、《悲观主义》、《德国青年的政治义务》、《德国的重建》、《人和技术》等。《西方的没落》是斯宾格勒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出版于1918年,第二卷出版于1922年。此书,尤其是第二卷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欢迎,也引起了读者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它激烈的言辞、精辟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一般公众或有关学者争论的热点。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的过程。斯宾格勒对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他对每一种文化的现象采取“观相式”的直觉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来揭示这种文化的全貌,他称之为“文化的形态学”。《西方的没落》一书的主要目的不是复述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实的真相,以便更好地应付将来。斯宾格勒说,大多数文化都经历了一个生命的周期,西方文化也不例外。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历史学家不仅要重建过去,更重要的是预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西方历史尚未完结的各阶段的思想方式、时间长短、节奏、意义和结果”。正因为如此,《西方的没落》也被很多人称为一部未来之书,而斯宾格勒也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西方的没落》具有很大有魅力,这一方面来源于它思想的独特和深刻,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其行文的丰富多彩。斯宾格勒文笔栩栩如生,他善于取譬设喻,善于描绘历史人物的性格,并以此衬托出某个时代的突出特征。其叙事、议论,都收放自如,缓急适度,而节奏适宜,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读《西方的没落》,即使不同意斯宾格勒的思想,也不得不折服于他的文体。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作者简介 · · · · · ·
斯宾格勒原先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因《西方的没落》一书一举成名,挤身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之列。
目录 · · · · · ·
第一版序言
修订版序言
第一章 导言
著作的范围
世界历史的形态学
一种新哲学
历史为谁而写?
古典人与印度人的非历史
埃及的数字与死者的火葬
世界历史的常规框架(古代、中古、近代)
它的源头
它的破产
欧洲不是重心
唯一的历史方法就是歌德的方法
我们自己与罗马人
尼采与蒙森
文明的问题
组后的阶段帝国主义
我们的基本观念的必然性和范围
它与当代哲学的关系
哲学的最后任务
本书的成因
第二章 数字的意义
基本概念
数字作 规定范围的记号
每一文化皆有共自身的数学
古典世界中数字作为度量
阿里斯塔库斯
丢番图与阿拉伯数字
西方文化中数字作为函数
世界恐惧与世图渴望
几何学与算术
有限的观念
对视觉范围的超越象征性的空间世界
最后的或然性
第三章 世界历史的问题(A)观相的与系统的
哥白尼方法
历史与自然
形式与定律
观相的与系统的
文化作为有机体
内在形式、发展速度、绵延期
同源
“同时代”的意思
第四章 世界历史的问题(B)命运观念与因果原则
逻辑的、有机的和无机的
……
第五章 大宇宙(A)世界图像的象征主义与空间问题
第六章 大宇宙(B)阿波罗式、浮士德式与麻葛式的心灵
第七章 音乐与雕塑(A)形式的艺术
第八章 音乐与雕塑(B)裸像与肖像
第九章 心灵意象与生命感(A)论心灵的形式
第十章 心灵意象与生命感(B)佛教、斯多葛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十一章 浮士德式与阿波罗式的自然知识
历史比较形态学图表
索引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整个世界中,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种人:一种是宿命的人,如政治家与军事家,放 眼世界的人与专一于事务的人,渴望发迹、掌权、战斗、渴望冒险,铤而走险;另一 种则是因果的人,由于心理的能力或则由于血气的缺陷而注定要成为“才智之士”,如 圣徒、僧侣、学者、思想家或哲学家。 存在与觉醒的存在、节奏与张力、动机与观念、循环器官与触觉器官——在但凡重 要的人物身上,要不就是这一方面,要不就是那一方面,居有明显的支配地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到底是命运使一个人成为这个样子或者那个样子——或是成为敏感的、逃避事实 的、或是成为行动的、轻视思考的。 不过从世界文化史或者世界历史来看,所有世界的改良者和哲学家都一致认为,生 命是最精巧的沉思的恰当对象,但他们忽略了现实,即人世的生活依然自己走自己的路 丝毫不关心别人说什么。甚至当一个共同体成功的“按章”生活时,其全部的成就就在 某一未来的世界史中充其量也不过是有关其自身的一个附注而已。 如是说来,行动型的人是至少完整的人,而沉思型的人则是有一个器官能够不依靠 (甚至违背)身体而进行工作的人。两种人在文化的“晚期”——即写的不多、读的不 多的时代更加明显。 因为归根结底,只有行动的人,宿命的人,才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在政治的、 军事的、经济的世界中,在那里,概念和体现根本不重要,或不算数。在那里,一次机 敏的打击比一个机敏的结论更重要,所有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人都看不起那些“卖稿为 生”的书呆子,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后者总以为世界历史是为才智、科学甚至艺术而存 在的。 其实换一句话说,从感觉当中分离出来的知性,仅仅是生命的一个方面,而且还不 是决定性的一个方面。一部西方思想史可以不不含拿破仑的名字,但在一部有关现实性 的历史中阿基米德纵有很多科学发明,却可能不如进攻叙拉谷时杀死他的那个士兵影响 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西方的没落"的人也喜欢 · · · · · ·
西方的没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4 条 )






斯宾格勒的文化漫游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与超验主义(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而人类世界的一切不过只是宇宙的一个缩影。换句简单的话来讲,就是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灵认识一切)有些思想共鸣的、属于斯宾格勒个人的文化历史漫游记。 生加入超验主义这个词纯属... (展开)> 更多书评 54篇
论坛 · · · · · ·
那个译本的好? | 来自wenwen | 7 回应 | 2021-06-22 21:58:00 |
四川人民出版社新版下册包邮。 | 来自破腹产 | 2021-02-28 15:20:03 | |
用四季划分文化发展的具体章节在哪里? | 来自地球明明 | 2014-05-24 00:01:17 | |
斯宾格勒的代表作 | 来自纳洛博 | 2008-04-21 14:45:1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2 )
-
上海三联书店 (2006)8.7分 1062人读过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8.1分 156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9.4分 82人读过
-
限时抢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商务印书馆学术书单行本——五颜六色 (休小谟)
- 我的书目-人文社科部分 (忆未名)
- 20世纪思想史里的重要书目 (无心)
- 吾之电子图书馆 (玫瑰红茶)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方的没落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已注销] 2012-07-12 10:33:59
野心太大,有些地方作者驾驭不了,闹了笑话,但还是好书
1 有用 靠自己 2019-04-14 11:35:35
打五星并不是因为这本书五星,这本书最多三星,但绝对绝对值得一读
8 有用 风间隼 2014-11-03 15:31:17
上个世纪初的民科著作,精神史观,“文化命运”背后的生命观受当时生物学影响很大,文化发展被看成与动植物一样实现其种子预定的所有可能性的过程,传播因此被当做“假晶现象”,遭到降级处理。影响较大的是世界史/区域史、生成/既成、自然/历史、因果/形态、数字/类比、托勒密体系/哥白尼体系、展现/俯瞰、文化整体/文化事实(大小写)等概念。提出的“观相学”建立在直觉基础上,跟“文化模式论”一样,只有发明者知道用... 上个世纪初的民科著作,精神史观,“文化命运”背后的生命观受当时生物学影响很大,文化发展被看成与动植物一样实现其种子预定的所有可能性的过程,传播因此被当做“假晶现象”,遭到降级处理。影响较大的是世界史/区域史、生成/既成、自然/历史、因果/形态、数字/类比、托勒密体系/哥白尼体系、展现/俯瞰、文化整体/文化事实(大小写)等概念。提出的“观相学”建立在直觉基础上,跟“文化模式论”一样,只有发明者知道用法。 (展开)
2 有用 含小糖 2013-08-29 15:47:31
读了一半想放弃了,字太小,害得眼睛得了结膜炎。豆瓣可以增设“读了一半不想读了”这个选项吗
2 有用 Ggujvcdfh 2021-02-16 04:00:22
亨利米勒推荐的
0 有用 bernar 2022-09-30 11:04:54 美国
@2010-12-11 22:30:21 @2020-08-08 16:41:26
0 有用 NATALIA 2022-09-18 20:38:35 浙江
@2010-12-11 22:30:21 @2020-08-08 16:41:26 @2010-12-11 22:30:21
1 有用 流星海世 2021-09-17 16:50:50
从阿姨追到这里。看得似懂非懂。最后的“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穿透一切。
0 有用 River 2021-08-19 21:40:15
这辈子应该不会再读下一遍(👋
0 有用 河源 2021-07-24 20:42:54
豆瓣电子书更新的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