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韩少功自序:眼前这个选本里,小说与散文都署着“韩少功”的名字,但相当一部分在我看来已颇为陌生。往事依稀,我难以回忆起这些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它们的缺点和优点,似曾相识却足以令我惊讶。它们来自什么样的生活经验,来自什么样的知识启发,其中有些句子,因何种愚钝或何种机灵竟成了这等模样,都让我有几分茫然无知。一个问题是:如果它们确实是“韩少功”所写,那我现在就是另外一个人;如果我眼下决心坚持自已的名字,那它们不应与这个名字有什么关系,纯属另一个人的言说。
出于一种好奇,我想知道这个同名者的一切,很想知道他在短暂而仓促的人生中,怎样在车站出发,怎样在雨夜发病,怎样在大街上疾行或者呆坐,怎样曾经把日子挥霍得不假思索漫不经心,直至某一天看到镜子里的成年沧桑大吃一惊。我对他有一种莫名的心酸和抱歉。以我现在阅历,我肯定也能挑出他的诸多幼稚、轻率、浮浅以及盲目,...
韩少功自序:眼前这个选本里,小说与散文都署着“韩少功”的名字,但相当一部分在我看来已颇为陌生。往事依稀,我难以回忆起这些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它们的缺点和优点,似曾相识却足以令我惊讶。它们来自什么样的生活经验,来自什么样的知识启发,其中有些句子,因何种愚钝或何种机灵竟成了这等模样,都让我有几分茫然无知。一个问题是:如果它们确实是“韩少功”所写,那我现在就是另外一个人;如果我眼下决心坚持自已的名字,那它们不应与这个名字有什么关系,纯属另一个人的言说。
出于一种好奇,我想知道这个同名者的一切,很想知道他在短暂而仓促的人生中,怎样在车站出发,怎样在雨夜发病,怎样在大街上疾行或者呆坐,怎样曾经把日子挥霍得不假思索漫不经心,直至某一天看到镜子里的成年沧桑大吃一惊。我对他有一种莫名的心酸和抱歉。以我现在阅历,我肯定也能挑出他的诸多幼稚、轻率、浮浅以及盲目,在很多问题上,甚至会与他展开激烈的辩驳和争论。欧洲作家齐奥兰(E.M.Cioran)想必就是在自己的旧作前,写下了那句话:经过一段特定的经历之后,我们应该给自已改名,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人(After certain experience, we should change names, since we ourselves areno longer the same),很不幸,我们很难给自已改名,就像不容易消除父母赐予的胎记。这样,我们与我们的过去,有一点同名而异实,不像是一个人,更像是勉强共享着一个名字的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一……我们身上的细胞一直在高速地更新换代,在生理微观层面万世悠悠;我们身上更流动着一群复数的自我,在不同的生活处境和文化谱系中承领各自的泊位,只是一旦时过境迁,就被遗忘删成了单数,定格于当下这一具肉身,如此而已。
时间的不可逆性,使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再次成为以前那个不无陌生的同名者。时间的不可逆性,同样使我们不可能驻守现在,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再次变成某个不无陌生的同名者,并且在回首往事时投来迷惑的眼光。在这一过程中,此我非我,彼他非他,没有葬礼的死亡经常发生,没有分娩和啼哭的诞生经常进行,我们在不经意的匆匆忙碌之中,一次次在精神上分身或者转世,并且在回忆中习惯性地冒领过去,即冒领那些同名者——正像我们也会习惯性地远离甚至排拒很多异名者,以为他们与我们了无干系。作为时间的证据,写作将这一切记录在案,让一个人身上众多的自我别后相逢,让这个同名者俱乐部的成员们有近距离相互打量和审视的可能: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这样?这不是说我们彼此可以不负贵任,重要的是,我们彼此之间可能多一份旁观者的清醒——在现在,也在将来。
由海南出版社热情出版的这一个选本,让我有机会寻找自己遗失了的过去,就像拾取一些遗落了的身影,在一面镜子中排列出几乎是别人的模样。
写作就是这样一面奇怪的镜子。我别无选择.只能接受镜子中每一个生命的急迫和辽远,还有庄严和无奈。
目录 · · · · · ·
短篇小说
月兰
西望茅草地
飞过蓝天
风吹唢呐声
归去来
蓝盖子
雷祸
谋杀
鼻血
北门口预言
领袖之死
余烬
暗香
山上的声音
方案六号
中篇小说
爸爸爸
女女女
.鞋癖
散文
走亲戚
那年的高墙
然后
收水费
笑的遗产
母亲的看
安妮之道
四月二十九日
人在江湖
你好,加藤
岁末恒河
草原长调
万泉河雨季
山之想
理论
作揖的好处
夜行者梦语
性而上的迷失
世界
心想
佛魔一念间
完美的假定
第二级历史
熟悉的陌生人
人情超级大国
演讲与对话
进步的回退
符号:文化的游击战或者游乐场
语言:工具性与文化性的双翼
长篇小说
马桥词典(选章)
长篇笔记小说
暗示(选章)
附录
韩少功出版年表(1981~2003)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韩少功自选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极致的思考,深刻地反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时代总有着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作者的笔下,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解放后的中国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作者是以一种艺术的手法再现了历史与过去,更是从中与现在的生活的对比中得到反思和感悟。 作者笔下有着思想保守却很有领导能力的革命家,有着年轻可怜... (展开)> 更多书评 1篇
-
彼得潘耶夫斯基 (“费——德——里——科——”)
但我对这种叙事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小说发展已几百年了,这种平面叙事的推进,人们可以在固定的模式里寻找新的人物典型,设计新的情节,开掘很多新的生活面……,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感受方式的重复感,就像吃了不同的梨子,大的,小的,圆的,瘦的,甜的,酸的,但吃来吃去还是梨子。 我以前写小说常常不太满意,一进入到情节,就受模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到一种感知成规的控制,一种传统小说意识形态的...2012-11-13 19:45:33
但我对这种叙事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小说发展已几百年了,这种平面叙事的推进,人们可以在固定的模式里寻找新的人物典型,设计新的情节,开掘很多新的生活面……,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感受方式的重复感,就像吃了不同的梨子,大的,小的,圆的,瘦的,甜的,酸的,但吃来吃去还是梨子。 我以前写小说常常不太满意,一进入到情节,就受模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到一种感知成规的控制,一种传统小说意识形态的控制,在那种模式中推进,这就受了遮蔽,很多东西表达不出来,这样一打通,自由了不少,当然,也必定会产生新的遮蔽。 【长篇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长度的问题,而是有些主题只能用长篇完成,而现在有些长篇小说,实际上只是一个中短篇的拉长。】
回应 2012-11-13 19:45:33 -
彼得潘耶夫斯基 (“费——德——里——科——”)
巫楚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少数民族中间,历史上随着南方民族的屡屡战败,曾经被以孔孟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所吸收,又受其排斥,因此是一种非正统非规范的文化,至今也没有典藉化和学者化,主要蓄藏于民间。这是一种半原始文化,宗教、哲学、科学、文艺还没有充分分化,理性与非理性基本上混浊一本。屈原写《离骚》、《天问》、《九歌》等等,其中神秘、狂放、奇丽、忧愤深广的创作元素,那种人神合一、时空错杂的特...2012-11-13 19:30:09
巫楚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少数民族中间,历史上随着南方民族的屡屡战败,曾经被以孔孟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所吸收,又受其排斥,因此是一种非正统非规范的文化,至今也没有典藉化和学者化,主要蓄藏于民间。这是一种半原始文化,宗教、哲学、科学、文艺还没有充分分化,理性与非理性基本上混浊一本。屈原写《离骚》、《天问》、《九歌》等等,其中神秘、狂放、奇丽、忧愤深广的创作元素,那种人神合一、时空错杂的特点,就与这种文化的影响有关。这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 一切原始或半原始的文化都是值得作家和艺术家注意的。 【人类在科学与工业社会里普遍的惶惑不安,正是基于自我的分裂和偏失。人被条理分割了,变成了某种职业、身份、性别、利益、年龄、观念,因此需要一种逆向的回复和整合。人在白天看得太清楚了,需要夜晚的朦胧和混沌。人作为成年人太劳苦了,需要重温童年的好梦。艺术就是这样产生的。艺术是对科学的逆向补充。】 问题是过去理性和非理性常常用错了地方。比如说从事常规的经济和科学,是很需要理性的,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万寿无疆”,“在险峰”“追穷寇”什么的,像写诗歌和宗教迷信,很不理性。而那时从事文学艺术却要紧跟党的文件,图解政治理论,弄得很概念化和公式化,毫无非理性思维的一席之地。这叫寒火不清,阴差阳错。
回应 2012-11-13 19:30:09
-
彼得潘耶夫斯基 (“费——德——里——科——”)
但我对这种叙事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小说发展已几百年了,这种平面叙事的推进,人们可以在固定的模式里寻找新的人物典型,设计新的情节,开掘很多新的生活面……,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感受方式的重复感,就像吃了不同的梨子,大的,小的,圆的,瘦的,甜的,酸的,但吃来吃去还是梨子。 我以前写小说常常不太满意,一进入到情节,就受模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到一种感知成规的控制,一种传统小说意识形态的...2012-11-13 19:45:33
但我对这种叙事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小说发展已几百年了,这种平面叙事的推进,人们可以在固定的模式里寻找新的人物典型,设计新的情节,开掘很多新的生活面……,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感受方式的重复感,就像吃了不同的梨子,大的,小的,圆的,瘦的,甜的,酸的,但吃来吃去还是梨子。 我以前写小说常常不太满意,一进入到情节,就受模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到一种感知成规的控制,一种传统小说意识形态的控制,在那种模式中推进,这就受了遮蔽,很多东西表达不出来,这样一打通,自由了不少,当然,也必定会产生新的遮蔽。 【长篇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长度的问题,而是有些主题只能用长篇完成,而现在有些长篇小说,实际上只是一个中短篇的拉长。】
回应 2012-11-13 19:45:33 -
彼得潘耶夫斯基 (“费——德——里——科——”)
巫楚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少数民族中间,历史上随着南方民族的屡屡战败,曾经被以孔孟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所吸收,又受其排斥,因此是一种非正统非规范的文化,至今也没有典藉化和学者化,主要蓄藏于民间。这是一种半原始文化,宗教、哲学、科学、文艺还没有充分分化,理性与非理性基本上混浊一本。屈原写《离骚》、《天问》、《九歌》等等,其中神秘、狂放、奇丽、忧愤深广的创作元素,那种人神合一、时空错杂的特...2012-11-13 19:30:09
巫楚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少数民族中间,历史上随着南方民族的屡屡战败,曾经被以孔孟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所吸收,又受其排斥,因此是一种非正统非规范的文化,至今也没有典藉化和学者化,主要蓄藏于民间。这是一种半原始文化,宗教、哲学、科学、文艺还没有充分分化,理性与非理性基本上混浊一本。屈原写《离骚》、《天问》、《九歌》等等,其中神秘、狂放、奇丽、忧愤深广的创作元素,那种人神合一、时空错杂的特点,就与这种文化的影响有关。这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 一切原始或半原始的文化都是值得作家和艺术家注意的。 【人类在科学与工业社会里普遍的惶惑不安,正是基于自我的分裂和偏失。人被条理分割了,变成了某种职业、身份、性别、利益、年龄、观念,因此需要一种逆向的回复和整合。人在白天看得太清楚了,需要夜晚的朦胧和混沌。人作为成年人太劳苦了,需要重温童年的好梦。艺术就是这样产生的。艺术是对科学的逆向补充。】 问题是过去理性和非理性常常用错了地方。比如说从事常规的经济和科学,是很需要理性的,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万寿无疆”,“在险峰”“追穷寇”什么的,像写诗歌和宗教迷信,很不理性。而那时从事文学艺术却要紧跟党的文件,图解政治理论,弄得很概念化和公式化,毫无非理性思维的一席之地。这叫寒火不清,阴差阳错。
回应 2012-11-13 19:30:09
-
彼得潘耶夫斯基 (“费——德——里——科——”)
但我对这种叙事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小说发展已几百年了,这种平面叙事的推进,人们可以在固定的模式里寻找新的人物典型,设计新的情节,开掘很多新的生活面……,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感受方式的重复感,就像吃了不同的梨子,大的,小的,圆的,瘦的,甜的,酸的,但吃来吃去还是梨子。 我以前写小说常常不太满意,一进入到情节,就受模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到一种感知成规的控制,一种传统小说意识形态的...2012-11-13 19:45:33
但我对这种叙事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小说发展已几百年了,这种平面叙事的推进,人们可以在固定的模式里寻找新的人物典型,设计新的情节,开掘很多新的生活面……,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感受方式的重复感,就像吃了不同的梨子,大的,小的,圆的,瘦的,甜的,酸的,但吃来吃去还是梨子。 我以前写小说常常不太满意,一进入到情节,就受模式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到一种感知成规的控制,一种传统小说意识形态的控制,在那种模式中推进,这就受了遮蔽,很多东西表达不出来,这样一打通,自由了不少,当然,也必定会产生新的遮蔽。 【长篇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长度的问题,而是有些主题只能用长篇完成,而现在有些长篇小说,实际上只是一个中短篇的拉长。】
回应 2012-11-13 19:45:33 -
彼得潘耶夫斯基 (“费——德——里——科——”)
巫楚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少数民族中间,历史上随着南方民族的屡屡战败,曾经被以孔孟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所吸收,又受其排斥,因此是一种非正统非规范的文化,至今也没有典藉化和学者化,主要蓄藏于民间。这是一种半原始文化,宗教、哲学、科学、文艺还没有充分分化,理性与非理性基本上混浊一本。屈原写《离骚》、《天问》、《九歌》等等,其中神秘、狂放、奇丽、忧愤深广的创作元素,那种人神合一、时空错杂的特...2012-11-13 19:30:09
巫楚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少数民族中间,历史上随着南方民族的屡屡战败,曾经被以孔孟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所吸收,又受其排斥,因此是一种非正统非规范的文化,至今也没有典藉化和学者化,主要蓄藏于民间。这是一种半原始文化,宗教、哲学、科学、文艺还没有充分分化,理性与非理性基本上混浊一本。屈原写《离骚》、《天问》、《九歌》等等,其中神秘、狂放、奇丽、忧愤深广的创作元素,那种人神合一、时空错杂的特点,就与这种文化的影响有关。这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 一切原始或半原始的文化都是值得作家和艺术家注意的。 【人类在科学与工业社会里普遍的惶惑不安,正是基于自我的分裂和偏失。人被条理分割了,变成了某种职业、身份、性别、利益、年龄、观念,因此需要一种逆向的回复和整合。人在白天看得太清楚了,需要夜晚的朦胧和混沌。人作为成年人太劳苦了,需要重温童年的好梦。艺术就是这样产生的。艺术是对科学的逆向补充。】 问题是过去理性和非理性常常用错了地方。比如说从事常规的经济和科学,是很需要理性的,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万寿无疆”,“在险峰”“追穷寇”什么的,像写诗歌和宗教迷信,很不理性。而那时从事文学艺术却要紧跟党的文件,图解政治理论,弄得很概念化和公式化,毫无非理性思维的一席之地。这叫寒火不清,阴差阳错。
回应 2012-11-13 19:30:09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作品选(小说 戏剧) (白静草原)
-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选集系列 (Danys ┇┇ 蓄须专用)
- 三联书社推荐: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本书 (路在何方)
- 文学私藏_韩少功 (安地)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韩少功自选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ingshu 2007-11-17 00:15:31
韩少功 周国平 韩雪三册都值得收藏
0 有用 流浪78素小嫒 2012-05-03 23:08:14
数日拖拖拉拉未看完此书。阅读后回看王蒙的序颇有体悟,真如其所言空屋,看似没有内容般的一场空,却隐隐散发着幽光,世上的人是说不清楚的。
0 有用 [已注销] 2012-01-13 19:50:37
韩少功是我特别喜欢的菜。
0 有用 木木 2019-05-24 12:30:05
泥沙俱下的生活
0 有用 明天晴天 2011-11-15 00:35:24
全部喜欢
0 有用 边夏幼薇 2021-10-05 18:23:15
4.8分 读了三分之二,散文、中篇小说和演讲稿
0 有用 不注销 2020-07-23 22:12:39
韩少功的书总是能给我带来愉悦,文笔自然老道,讲述故事,引人入胜
0 有用 追逐落日阿观仔 2020-04-08 00:24:46
韩少功在当代作家中是完完全全让我敬佩的一位
0 有用 杨那人 2020-03-09 01:27:17
2008.7不枉两个奶子挂了一世
0 有用 一起 2019-09-07 09:04:46
人是应当多想的 不要拘于做的事说的话 想很多明白不明白是人的价值和使命 恰好地表达出来 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