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目录 · · · · · ·
序
前言
第一讲汉代
一、汉代政府组织
甲、皇室与政府
乙、中央政府的组织
丙、汉代地方政府
丁、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二、汉代选举制度
三、汉代经济制度
四、汉代兵役制度
五、汉制得失检讨
第二讲唐代
一、唐代政府组织
甲、汉唐相权之比较
乙、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职权之分配
丙、中央最高机构政事堂
丁、尚书省与六部
戊、唐代地方政府
己、观察使与节度使
二、唐代考试制度
甲、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九品中正制
乙、唐代之科举
三、唐代经济制度
甲、唐代的租府调制
乙、唐代账籍制度
丙、唐代的两税制
丁、汉唐经济财政之比较
四、唐代兵役制度
五、唐代制度综述
第三讲宋代
一、宋代政府组织
甲、宋代中央政府
乙、相权之分割
丙、君权之侵揽
丁、谏垣与政府之水火
戊、宋代地方政府
二、宋代考试制度
三、宋代赋税制度
四、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第四讲明代
一、明代的政府组织
甲、明代之中央政府
乙、明代内阁制度
丙、明代地方政府
丁、元明以下之省区制度
戊、明代地方之监司官与督抚
己、明清两代之胥史
二、明代考试制度
甲、进士与翰林院
乙、八股文
三、明代赋税制度
四、明代兵制
第五讲清代
一、制度与法术
二、清代的部族政权
三、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甲、清代中央政府
子、清代的军机处
丑、清代的六部尚书
乙、清代地方政府
丙、清代的各禁区
四、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五、清代的统制政策
六、民众的反抗运动
七、变法与革命
总论
· · · · · · (收起)
前言
第一讲汉代
一、汉代政府组织
甲、皇室与政府
乙、中央政府的组织
丙、汉代地方政府
丁、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二、汉代选举制度
三、汉代经济制度
四、汉代兵役制度
五、汉制得失检讨
第二讲唐代
一、唐代政府组织
甲、汉唐相权之比较
乙、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职权之分配
丙、中央最高机构政事堂
丁、尚书省与六部
戊、唐代地方政府
己、观察使与节度使
二、唐代考试制度
甲、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九品中正制
乙、唐代之科举
三、唐代经济制度
甲、唐代的租府调制
乙、唐代账籍制度
丙、唐代的两税制
丁、汉唐经济财政之比较
四、唐代兵役制度
五、唐代制度综述
第三讲宋代
一、宋代政府组织
甲、宋代中央政府
乙、相权之分割
丙、君权之侵揽
丁、谏垣与政府之水火
戊、宋代地方政府
二、宋代考试制度
三、宋代赋税制度
四、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第四讲明代
一、明代的政府组织
甲、明代之中央政府
乙、明代内阁制度
丙、明代地方政府
丁、元明以下之省区制度
戊、明代地方之监司官与督抚
己、明清两代之胥史
二、明代考试制度
甲、进士与翰林院
乙、八股文
三、明代赋税制度
四、明代兵制
第五讲清代
一、制度与法术
二、清代的部族政权
三、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甲、清代中央政府
子、清代的军机处
丑、清代的六部尚书
乙、清代地方政府
丙、清代的各禁区
四、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五、清代的统制政策
六、民众的反抗运动
七、变法与革命
总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总论 上面讲了五次,我想再对中国历代政治,说一点简单的看法: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很可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地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地修改不可。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在此我只想专举我们认为一些不好的趋势,再一陈述。至于好的地方,我们且暂略不讲了: 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直到今天,成为中国政治上极大一问题。这问题孙中山先生也提到,对于新的县政,我们该如何建设,旧的省区制度,又该如何改进,实在值得我们再细来研究。当知中国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没落,已经有它显著的历史趋势,而且为期已不短。地方官一天天没有地位,地方政治也一天天没有起色,全部政治归属到中央,这不是一好现象。固然民国以来数十年的中央始终没有能达成圆满稳固的统一,国家统一是我们政治上应该绝对正取得。但如何使国家统一而不要太偏于中央集权,能多注意地方政治的改进,这是我们值得努力之第一事。 第二: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一天天地趋向于平等。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著。其他关于废除一切特权的措施,除却如元清两代的部族政权是例外,也可说是始终一贯看重的。因此封建社会很早就推翻了。东汉以下的大门第,也在晚唐时期没落了。中国社会自宋以下,就造成了一个平铺的社会。封建贵族公爵伯爵之类早就废去,官吏不能世袭,政权普遍公开,考试合条件的,谁也可以入仕途。这种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总论 -
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革命前后,人人言变法,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转变。 首先,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单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枯燥乏味,无可讲。而且已经明日黄花,也不必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摘录及漫想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钱穆作品系列(共37册),
这套丛书还有
《古史地理論丛》《中国史学名著》《人生十论》《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庄子纂笺》
等
。
喜欢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52 条 )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体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体会 成书的背景 钱穆先生这本书,总体说来四个字可以概括——“短小精悍”,名为分析历代政治得失,其实更是一部中国传统政治的“翻案史”。书成之时,正是中国政治面貌翻天覆地的五十年代初,从清末以来的“批判传统”的传续影响不断。这种否定传... (展开)论坛 · · · · · ·
请问对历史了解一般般的,读这本书有困难么 | 来自罗光新 | 2 回应 | 2023-01-10 11:44:47 |
同样是部落专制的元和清,为何前者可以过渡到明,... | 来自哦谢特妈惹法克 | 5 回应 | 2022-12-28 00:41:01 |
十三曹和九卿 | 来自... | 6 回应 | 2022-12-02 21:04:29 |
钱穆书生之见,吴思裹脚之布 | 来自薛大蟠 | 48 回应 | 2022-07-24 23:21:22 |
讀《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来自因思杜陵梦 | 2022-07-16 21:12:1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九州出版社 (2012)9.3分 1460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9.4分 957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9.5分 1850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1)9.2分 85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推荐给你的大学读书单:那些值得关注的观念 (jiaon)
- 自我通识教育 (锟斤拷)
- 值得看看的一些文史哲闲书 (froggy)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 (Josephin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评论:
feed: rss 2.0
1629 有用 The 星星 2013-11-11 14:15:01
再说一遍,即使你完全不同意钱穆的观点,你也必须承认看他的书长见识
242 有用 有必要 2011-02-16 13:59:32
一星扣在最后一章,对清代的论述实乃此书之最大败笔,虽说从前四代的观点大体也能理解钱穆先生对于“无制度而只有权术”的清代的鄙夷,但我们必须看到若清政只是如此,也断断不能延续百年之久,直到不可违的外力入侵才彻底打破僵局。此外此书真是一流必读好书,不仅诸如盐铁税之类增长见闻,而且钱穆娓娓道来,将每一制度的前因后果一一叙述,三公九卿之源头和演化,让我事隔这么久总算明白历史书上说的相权和王权的关系。几点感想... 一星扣在最后一章,对清代的论述实乃此书之最大败笔,虽说从前四代的观点大体也能理解钱穆先生对于“无制度而只有权术”的清代的鄙夷,但我们必须看到若清政只是如此,也断断不能延续百年之久,直到不可违的外力入侵才彻底打破僵局。此外此书真是一流必读好书,不仅诸如盐铁税之类增长见闻,而且钱穆娓娓道来,将每一制度的前因后果一一叙述,三公九卿之源头和演化,让我事隔这么久总算明白历史书上说的相权和王权的关系。几点感想,制度本身立时都是好的,但是逐渐会没落下去,一是环境变调依然生搬硬套,二是所费庞大终将懈怠(唐朝户籍制)。在钱穆心中,制度起得是匡扶人之用,而在我看来,中国和西方近代不同的地方在于,社会中真正不可动摇的部分,一个是人(皇帝),一个是法。就是这样,才一个阻挠了法治的彻底,一个为人治奠定了最后的基础。 (展开)
89 有用 Sai 2015-06-06 04:11:29
二十岁前读过人生会大不一样系列。
133 有用 格柏乌 2014-12-30 15:53:34
一位不了解地球历史的外星人读完此书,怕是会产生近代民主政治起源于中国的错觉。
2005 有用 大島 2013-11-25 17:29:59
读完后明白了很多东西,制度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自有它的原因,我们不能因为清朝满族的部落政权而去误会整个中国政治都是专制、封建的。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这是一本值得你去读的书,如果要我用一句话说出我的读后感,我想说:“中国”两个字,是值得我自豪与骄傲的。
0 有用 我不高兴 2023-02-01 20:13:13 上海
常看常新的那种。
0 有用 郑菁 2023-02-01 11:37:46 福建
我感觉钱穆先生在很克制长努力论证历代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必然性,功过是非都服侍的极为妥当,顾惜名声。于我而言,倒是知道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这些官职原来的意思。
0 有用 余生皆假期 2023-02-01 01:01:21 山西
好积极的看法,一看就不是活在当代大陆的。
0 有用 L 2023-01-31 11:51:09 上海
老儒古腐之气扑面而来,主观臆断比比皆是,忠君为统治阶层辩护手到擒来。
0 有用 不二 2023-01-31 11:41:37 北京
初读钱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