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张军
经济学家的角色
问学多年,但我始终被一些似乎十分简单的问题所困惑:为什么搞理论的人经常被人质问乃至嘲笑?你们的理论能解决我们的什么问题?你们搞理论的人不了解情况,搞出来的理论有什么用?但是我们经济学家却从来没有对我们政府的官员们“吹毛求疵”:你们没有本事解决问题还当什么官?理论家能解决问题还要你们这些官员干嘛?
似乎,政府官员总以为实践在他们那边,经济学家搞出来的理论只能经过他们操作,才算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他们公开声称,他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理论,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对经济学家来说,拿出方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方案。
经济学研究是经济学家的职业。但是,作为经济学家,进行纯学术研究其实就是为了通过它来提高经济学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样的学术基础,经济学家才能更好地积极参与和评论政府的决策和政策的制定,也才有能力对社会经济现象发表自己的评论和观点,这些社会活动可以视为经济学家的社会职能。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政府,经济学家的参与显然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事实上,从国际上来看,经济学家的社会形象和在政府中的影响力在战后的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来,经济学毫无疑问经历了200年来最辉煌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经济学在模拟科学方面远远走在了其他社会科学的前列,数学和统计学被大量地在经济学中应用,使经济学的研究技术相当的先进和发达,这使得经济学家对经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大大改善,从而提高了经济学家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评论方面的发言权;另一方面,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特而合理的“世界观”,在过去的几十年被广泛地应用 于其他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其思想不断地渗透在政治学、人口学、人类学、法学、社会学、宗教、家庭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当中。
第二,以凯恩斯宏观的“宏观经济学”为契机,在战后,经济学家所发展起来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管理的思想及其政策处方,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得天独厚的经济里得到了西方许多政府的采纳和付诸实施。尤其是西方经济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的成功增长使经济学家迅速被推崇为“学以致用”的学问家。从此以后,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经济学家投以仰慕之光,给予经济学家以很高的期望,大学也开始大量地为政府输送经济学家,正像我在别处所说的那样,经济学家纷纷入幕政府,出谋划策,频频亮相于大众传媒,他们建议政府,评论政策,甚至左右舆论,预测未来,领尽了风骚。
第三,战后由于国际经济机构和组织的大量出现,经济学家的作用已超越了这个国家的范围,大批职业的经济学家开始在世界的经济发展、重大国际经济协商方针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他们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担纲顾问,提供咨询并参与政策的确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前言
经济学家不能够告诉人们他们应该做什么,他们只能揭示各种不同变量的成本与利益,以使民主社会中的公民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在本书中,我们向有兴趣的读者展示了有关各种不同社会行动的成本与利益的一些概念。经济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中围绕着我们。我们常常甚至不能意识到经济学对公共问题产生影响的程度。然而,它在多数公共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我们是在谈论资源、违禁药品、预防犯罪、高等教育或是职业性体育竞技。
对于初次学习经济学入门课程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是作为主课教材的一种补充。将它与一本详尽解释经济理论的书一同来阅读,既可以显示出该理论的相关性,又可以用来分析我们周围的世界。理解本书中的任何章节,并不需要预先具备经济学知识。但需要告诫读者的是,我们对某个专题的分析处理绝非是彻底而完善的。我们仅仅是试图揭示所涉专题某些方面的外在经济架构。进一步的课堂讨论无疑将会揭示出这些问题的更为复杂的本质。
我们为使用本书的教授们准备了一份简短的、我们认为有用的教学指南。它包括每一章的讲授提纲、图表解释、附加思考与讨论的问题以及选择的参考文献。该指南可向出版社索取。
当我们开始策划出第六版时,我们曾请求Harper&Row 出版社对《公共问题经济学》一书的使用者做一个调查。这一调查的结果确实令人感到惊讶:一大批使用者请求我们恢复在第四版和第五版中出现过的某些问题;另一些人建议增设一些新话题;还有些人劝我们不加更改地将第五版翻印即可。最终我们达成了某种妥协。这一版中包含了几个全新问题,其中有股票市场、水资源、交通堵塞和减价优惠券。并且有些在以前的版本中出现的问题又重新被收了进来,比如:收入分配与政府计划、生态学与收入分配。最后,对其余的问题在需要的地方作了资料更新和修订。
在本版中我们增加了一套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读者更好地理解对每一部分和章节都适用的经济分析的理论。这些手段有以下几点:
1、 在本书五个部分的每一部分之前,有一导论式的讲解。
2、 经济学术语在本书正文之后的术语表中都做了解释。
3、 每一章均包含总结性段落,对该章中所覆盖的经济学原理给予清晰明了的阐述。
4、 每一章结尾均附有适用于课堂使用的讨论题。
若干年来,很多讲授者向我们提供了意见、建议和批评。我们有幸获得了对这一版本的有益的书面评论,这些评论来自下列审阅者:
维拉诺瓦大学的John F.Stehle;特拉华大学的Eleanor D.Craig;西部密歇根大学的Bassam Harik;派伯丁大学的Marcia Frost Watkins;康奈尔大学的David Easley;旺德比尔特大学的Richard V.Burkhauser;加州大学福勒顿分校的John H.Haehl;西部华盛顿大学的Michael K.Mischaikow和赖斯大学的Gaston V.Rimlinger。
我们对这些审阅者所提供的难以计数的有益帮助表示由衷的谢意。我们还要感谢许多其他曾给我们写信的讲授者。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对一切可能存在的错误承担责任。我们继续欢迎各种评论和建议,以便今后做进一步的修订。
道格拉斯·C·诺斯 罗杰尔·L·米勒
序和前言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