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元明史料笔记)/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出版年: 1980-10
页数: 390
定价: 17.50
装帧: 平装
丛书: 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元明史料筆記
ISBN: 978710101752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主要内容是记述明代前期的典章制度,由于作者久居场官场,见闻亦广,对于各项制度及其沿革利弊等,言之甚详。四库提要说盛留心掌故,于朝廷共典,考究最详。有的不是于史传,可补史之缺。另外,本书有不少的篇幅是关于宋、元人和明人的文章、诗词、书札、奏议等,可与史传相参考。同时本书也收录了一些宋、元人和明人的文章、诗词、书札、奏议等,可供文史研究工作者参考,如卷十五这篇的佚文,既靠本书所录,得以流传。
目录 · · · · · ·
正旦冬至节导驾晦庵小学定本王忠毅打得胜鼓徐
元玉王通进策奏�各有机会翰林文字润笔土木六
科点差记杀马顺等事奏请午朝奏黜寺丞冯必政
汉晋唐宋户口数京都贺节礼议王琦事太
祖御制文集三杨两王奏选官舍操习会奏遣使迎复
· · · · · · (更多)
正旦冬至节导驾晦庵小学定本王忠毅打得胜鼓徐
元玉王通进策奏�各有机会翰林文字润笔土木六
科点差记杀马顺等事奏请午朝奏黜寺丞冯必政
汉晋唐宋户口数京都贺节礼议王琦事太
祖御制文集三杨两王奏选官舍操习会奏遣使迎复
沈简庵词翰品行王孟端遣事会议迎复仪注
纠弹不承密旨试题不知出处
卷第二
太上圣节请朝贺葬地蛇盘兔于节庵先世行状读卷
填榜名次�平王祠尹凤岐诗讽时事杨鸿胪读卷求
代妄称细作趁航船奏弹内官善增弋谦
编次文集看议何观李祭酒天幸脱祸解胡观
放榜对答龚遂荣揭帖南都人物之盛题秋胡图诗
顾都御史声望姚荣公小像过枝墓次焚黄
晦庵论易服色
卷第三
詹孟举篆书曹云西避天字詹孟举挽袁华诗
张汉�拒叛贼吴思庵遗外孙诗论王子明寇平仲僧
无言僧景燮宗潮诸公才学心量廉夫题风雨归牧图
黄希声前辈存心蒸山黄状元墓
吾训导请俸�伯和诙谐李无易家�物蒋司训
�公瑾书画沈梦萱试榜文起语小李朱文公论
用�郁氏钱氏先墓郭定襄整暇余尚书遗事长
陵所赏书画家霹雳鸦鹘石不弃残纸误用古
人爵�字义
卷第四
�宋王十李三诗车字尺遮切苏松依私租额起税刘
洗马谑语瞿泰安钱子予陈祭酒至诚王抑
庵诵古诗自宽卢公武兄弟范启东述前辈语欧苏书
�多少�大年警句杨洪委任甚重记会议�同诸事
国朝状元官位请�鲜于困学圹志小像土官
名同实�仄多平少大学经传次序晦翁论追礼
外氏书方言暗合古�
卷第五
左都御史总督军�胡忠安自述三事时将不敢专杀
广西先后守将优劣�大年桃符郑武安刚正
徐兴安论将敕词与部奏违�英庙友爱至德张夏各
推所长氏族大全多误珠池�珠法�珠数
范德机书海角亭记刘廉夫左迁绝句内阁机宜不密
广西帅府隶郑牢杨文敏论进谏有方近事所始于节
庵遗事吴思庵小学集解李祭酒哭�诗卢重齐遗事
奏旌脱纲王晟死节山歌
卷第六
参赞军务马良失宠纪载张大太过大同贼妇节烈
魏轩两公清操两术士两弁退让一八科衙门
喜信和勇都御史独处夹室岭北广西淫祠试录
学士进官奇梦都察院堂扁周新遗事
春帖徵兆洪武大臣赐第不序经解奏止议事官入朝
陈祭酒笃於故�节省贡使供给郏�修东城记
卓笔峰两诗王元章画梅陶九成著书生物足供
人用教官不得任御史
卷第七
后人把滑沐敬抗直玉堂赏花集交�伪学士�诞
欧公再�之谬陈登谑语欧公与�帖不信
�择陈僖敏宽厚司马欧阳两公�士欧公撰范文正
碑诗有唐气黄少保才识大臣思宠之盛书
简后具礼图记张云门书印谱后制�符玺
玉带生卷一俳优语�文庆复清敏故�沈孟端
陈嗣初文章金英癖南迁议何文渊自经喜宁之叛
蔡琰南归图
卷第八
刘詹事遗事张文翔衣和庵主交谊厚薄郑氏
先世回定仪状苏公清虚堂诗顾魏二公归荣令终方
希直不拜佛范氏家谱世系陈古庵经纪梁氏杨文贞
公遗嘱论黄霸丙吉宰相须福德才量东坡赤壁赋真
�元金台集刻本张养浩全集韩令公真赞
诧异等字兴学勤教
卷第九
圭齐题彭氏程文酌定白鹿书院记夏忠靖鸱吻诗
院画皆有名义东里抑庵春帖刘三吾与陈南宾书宋儒
批选文章
卷第十
崔清献与吴彦书帖黄山谷发原文描朱乘轿事原
苏人文学之选�山塘浦水利占命决王石位寿
塑工传名范裴崔周诗词纳还使北进冬衣疏
范公欧公手书碑铭不著撰书人名苏秉衡论诗乖觉
乖角柏子庭注磬疏石川张子才诗彭状元失朝
东里送杨彦谧诗官制异常俗语见唐诗大
言无�山谷跋黄梦升墓铭奏本题本
卷第十一
记王轸父家书事元宝仁庙赐徐善述书诗戏言取怨
虞文靖朱宜人墓碣晦奄考定欧公事�吕忠肃遗诗
阮太监修营劳绩
卷第十二
商氏先世公牒宋�钱时省�缴状胡石塘送诸生诗序
张伯绪格言杨文敏碑�等不同姚铉文粹自序日
记故事刘贡父诗话
卷第十三
邹奕等诗文谢友规文赋唐孙府君�石
卷第十四
宋元绛�忠诗石刻王抑庵绝句题清风岭诗厉布衣
庐陵李布政祯波罗蜜树实耽犁手卷二程
遗书西湖俗谣推命论相近事
卷第十五
�放翁家训杨大理诗谑吕尚书驼峰之戏
卷第十六
宋名臣言行录铜鼓编类诗集误收打呵欠
真清二�不通用进士题名录武安阳武两侯遗事毛
牛饕羊荣辱进退等事有命文字等语�宜避庐山野
�东里还家诗�论诗中用事刘宗器送行诗
江氏谱记赖布衣事
卷第十七
释清�广舆疆里图都御史题名御史迁谪两广地图
两广方岳郡守题名
卷第十八
各姓宗图
卷第十九
孔氏父子奉上谕记太宗重修孔庙碑文太祖召杜��旨
宋文监编书始末黎恬记何忠诗并和吕公矶
卷第二十
虞文靖复杨子牧帖雪�长语西齐和陶集范文正公家书
三苏文集文山文集记辛未廷试事
卷第二十一
周益公词科�稿跋乡饮酒礼王叔英祷雨文黄氏日
钞吴正道六书之学小说戏文李易安春词
卷第二十二
周礼序府卫官旗军人数守卫四城官军揭帖杨文贞
归田趣词
卷第二十三
文潞公新修文庙记夏忠靖谑语许可用乡贤祠堂记
银青金紫巧对王交山论寇�李纲李性学文章精义
孟氏祖庭图记薏苡仁治疝疾
卷第二十四
卷第三十一八
诗林广记参评
卷第三十七
记瀛国公事虞台岭观音堂记广宁伯父子名讳王恽
徵梦记杨文敏御赐�书葬穴昭穆达达试马
马莲花子
卷第三十八
太宗时任事十臣黄东发社仓记海角亭记全文
卷第三十九
寰宇通志序表凡例
卷第四十
详记瀛�公事杨鼎自述荣遇数事脱脱封�人肉油
点不圆代邸金符册宝刘江本名荣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水东日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水东日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怀嬴 (为政暮月,君子如钰。)
叶盛的《水东日记》提供了一个“船新”版本的左顺门事件记录,和《明史》、《明实录》互为增补,又有勘误,结合起来基本可以还原事件全貌。 以下是来自前线记者叶盛的第一手报道。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殿下驾御午门左门,言官大臣次第宣劾王振章。有旨:「朝廷当别有处。」众心郁愤,叫号不已。】 ——此处与《明史》、《明实录》无异,群臣弹劾王振,“王曰:汝等所言皆是,朝廷自有处置”(《明英宗实录》),于是“百...2022-04-02 17:54:31 4人喜欢
叶盛的《水东日记》提供了一个“船新”版本的左顺门事件记录,和《明史》、《明实录》互为增补,又有勘误,结合起来基本可以还原事件全貌。
以下是来自前线记者叶盛的第一手报道。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殿下驾御午门左门,言官大臣次第宣劾王振章。有旨:「朝廷当别有处。」众心郁愤,叫号不已。】
——此处与《明史》、《明实录》无异,群臣弹劾王振,“王曰:汝等所言皆是,朝廷自有处置”(《明英宗实录》),于是“百官皆趋进跪,恸哭不起”(同上)。
【长史仪公造膝前免冠有言,于是众皆免冠长号叩首。】
——此处出现新料。郕王府长史仪铭上线,带头免冠请治罪王振(注意,仪铭的身份是郕王府的长史,是此时的监国郕王朱祁钰最亲信的人),于是大家看到仪铭带头了,跟着免冠叩首,此时叶盛身份是给事中,应该和其他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一起跟着仪铭跪在后面。
【已而有旨,急籍王振等家。】
——此处和《明实录》记载有所区别,《明实录》载“百官争捶死顺,且请籍振家,王准言”,按《明实录》,马顺先被打死,后才有旨籍王振等家,但按《水东日记》,则是先有旨籍家,后打死马顺。
由于叶盛和仪铭等人跪在左顺门外,看不到里面发生了什么,突然就下旨籍没王振等家,结合《明史》,这里应该是于谦在里面拉住了朱祁钰,让他赶紧下旨。但叶盛在外头看不到,所以他没写(叶盛真的很严格)。
【然叫号不辨人声,不能皆听闻,惟仪公长号膝行而前,去袍服纔咫尺。】
——此时因为人太多,声音又嘈杂,乱得跟菜市场一样,根本听不清圣旨,仪铭再次上线。因时间线和《明实录》记载相反,推测可能是下了两次籍没王振等家的圣旨,因为太乱了听不清,所以后面估计又重下了一次圣旨,《水东日记》载的是第一次,《明实录》载的是第二次。
【忽王给事中竑众中起捽马顺至前,曰:「奸臣党在是!」】
——王竑上线,把马顺一把推出来,搞他!至于原因就得看《明实录》了,“锦衣卫指挥马顺唱逐百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奋臂捽顺发,啮其肉”,至此,左顺门事件发生。
【于是驾起门掩,一閧间,足履之下,尸暴血流矣。】
——朱祁钰光速跑路(其实人也没跑,只是把门关了,毕竟场面太过刺激),门一关,马顺你们慢慢打,我先走一步。
【百官稍退,惟上直军卫官候左掖门,哗云:「尚有王长随、毛长随在。」少顷,较尉捽两人送锦衣卫,甫出左掖,军卫官捶死之矣。】
——马顺被打死后,百官稍微退了几步,左顺门前此时只有上直军卫官在,大家继续嚷嚷王、毛二长随还在。结合《明史》和《明实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明史 王竑传》),此时朱祁钰让金英传旨,命校尉把王、毛二人拉出来,两人刚被推出左顺门就被军卫官打死。
【盖驾既行,使人于门内伺外人何为,而惟闻此言,以为出自百官,殊不知因大驾出后,门禁颇严,两长随日事鞭笞,最结怨于军卫,而杀两人者上直官,非百官也。】
——一线记者叶盛发表评论称:当时因监国朱祁钰不在现场,他派人在现场看情况,看情况的人只听见百官说还有王、毛二人这句话,误以为是百官捶死两人,实际上是因两人平时和军卫结怨很深,故被军卫官打死,并非百官所为。(注:《明史》和《明实录》皆称是百官所为)
【初,尸血渍砖石,门官呼水涤之,仪公曰:「不涤可也,留与作样子。」门官不能答,仪公气亦足多云。】
——被打死的三个人血还留在砖石上,门官想洗掉,仪铭说不用洗,留着做做样子(仪铭真的好腹黑啊,你是怎么教朱祁钰的🤣),不过门官倒未必是被仪铭的气势压倒了,更多应该是顾忌仪铭的身份(算监国的私人秘书)。
回应 2022-04-02 17:54:31
-
怀嬴 (为政暮月,君子如钰。)
叶盛的《水东日记》提供了一个“船新”版本的左顺门事件记录,和《明史》、《明实录》互为增补,又有勘误,结合起来基本可以还原事件全貌。 以下是来自前线记者叶盛的第一手报道。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殿下驾御午门左门,言官大臣次第宣劾王振章。有旨:「朝廷当别有处。」众心郁愤,叫号不已。】 ——此处与《明史》、《明实录》无异,群臣弹劾王振,“王曰:汝等所言皆是,朝廷自有处置”(《明英宗实录》),于是“百...2022-04-02 17:54:31 4人喜欢
叶盛的《水东日记》提供了一个“船新”版本的左顺门事件记录,和《明史》、《明实录》互为增补,又有勘误,结合起来基本可以还原事件全貌。
以下是来自前线记者叶盛的第一手报道。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殿下驾御午门左门,言官大臣次第宣劾王振章。有旨:「朝廷当别有处。」众心郁愤,叫号不已。】
——此处与《明史》、《明实录》无异,群臣弹劾王振,“王曰:汝等所言皆是,朝廷自有处置”(《明英宗实录》),于是“百官皆趋进跪,恸哭不起”(同上)。
【长史仪公造膝前免冠有言,于是众皆免冠长号叩首。】
——此处出现新料。郕王府长史仪铭上线,带头免冠请治罪王振(注意,仪铭的身份是郕王府的长史,是此时的监国郕王朱祁钰最亲信的人),于是大家看到仪铭带头了,跟着免冠叩首,此时叶盛身份是给事中,应该和其他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一起跟着仪铭跪在后面。
【已而有旨,急籍王振等家。】
——此处和《明实录》记载有所区别,《明实录》载“百官争捶死顺,且请籍振家,王准言”,按《明实录》,马顺先被打死,后才有旨籍王振等家,但按《水东日记》,则是先有旨籍家,后打死马顺。
由于叶盛和仪铭等人跪在左顺门外,看不到里面发生了什么,突然就下旨籍没王振等家,结合《明史》,这里应该是于谦在里面拉住了朱祁钰,让他赶紧下旨。但叶盛在外头看不到,所以他没写(叶盛真的很严格)。
【然叫号不辨人声,不能皆听闻,惟仪公长号膝行而前,去袍服纔咫尺。】
——此时因为人太多,声音又嘈杂,乱得跟菜市场一样,根本听不清圣旨,仪铭再次上线。因时间线和《明实录》记载相反,推测可能是下了两次籍没王振等家的圣旨,因为太乱了听不清,所以后面估计又重下了一次圣旨,《水东日记》载的是第一次,《明实录》载的是第二次。
【忽王给事中竑众中起捽马顺至前,曰:「奸臣党在是!」】
——王竑上线,把马顺一把推出来,搞他!至于原因就得看《明实录》了,“锦衣卫指挥马顺唱逐百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奋臂捽顺发,啮其肉”,至此,左顺门事件发生。
【于是驾起门掩,一閧间,足履之下,尸暴血流矣。】
——朱祁钰光速跑路(其实人也没跑,只是把门关了,毕竟场面太过刺激),门一关,马顺你们慢慢打,我先走一步。
【百官稍退,惟上直军卫官候左掖门,哗云:「尚有王长随、毛长随在。」少顷,较尉捽两人送锦衣卫,甫出左掖,军卫官捶死之矣。】
——马顺被打死后,百官稍微退了几步,左顺门前此时只有上直军卫官在,大家继续嚷嚷王、毛二长随还在。结合《明史》和《明实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明史 王竑传》),此时朱祁钰让金英传旨,命校尉把王、毛二人拉出来,两人刚被推出左顺门就被军卫官打死。
【盖驾既行,使人于门内伺外人何为,而惟闻此言,以为出自百官,殊不知因大驾出后,门禁颇严,两长随日事鞭笞,最结怨于军卫,而杀两人者上直官,非百官也。】
——一线记者叶盛发表评论称:当时因监国朱祁钰不在现场,他派人在现场看情况,看情况的人只听见百官说还有王、毛二人这句话,误以为是百官捶死两人,实际上是因两人平时和军卫结怨很深,故被军卫官打死,并非百官所为。(注:《明史》和《明实录》皆称是百官所为)
【初,尸血渍砖石,门官呼水涤之,仪公曰:「不涤可也,留与作样子。」门官不能答,仪公气亦足多云。】
——被打死的三个人血还留在砖石上,门官想洗掉,仪铭说不用洗,留着做做样子(仪铭真的好腹黑啊,你是怎么教朱祁钰的🤣),不过门官倒未必是被仪铭的气势压倒了,更多应该是顾忌仪铭的身份(算监国的私人秘书)。
回应 2022-04-02 17:54:31
-
怀嬴 (为政暮月,君子如钰。)
叶盛的《水东日记》提供了一个“船新”版本的左顺门事件记录,和《明史》、《明实录》互为增补,又有勘误,结合起来基本可以还原事件全貌。 以下是来自前线记者叶盛的第一手报道。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殿下驾御午门左门,言官大臣次第宣劾王振章。有旨:「朝廷当别有处。」众心郁愤,叫号不已。】 ——此处与《明史》、《明实录》无异,群臣弹劾王振,“王曰:汝等所言皆是,朝廷自有处置”(《明英宗实录》),于是“百...2022-04-02 17:54:31 4人喜欢
叶盛的《水东日记》提供了一个“船新”版本的左顺门事件记录,和《明史》、《明实录》互为增补,又有勘误,结合起来基本可以还原事件全貌。
以下是来自前线记者叶盛的第一手报道。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殿下驾御午门左门,言官大臣次第宣劾王振章。有旨:「朝廷当别有处。」众心郁愤,叫号不已。】
——此处与《明史》、《明实录》无异,群臣弹劾王振,“王曰:汝等所言皆是,朝廷自有处置”(《明英宗实录》),于是“百官皆趋进跪,恸哭不起”(同上)。
【长史仪公造膝前免冠有言,于是众皆免冠长号叩首。】
——此处出现新料。郕王府长史仪铭上线,带头免冠请治罪王振(注意,仪铭的身份是郕王府的长史,是此时的监国郕王朱祁钰最亲信的人),于是大家看到仪铭带头了,跟着免冠叩首,此时叶盛身份是给事中,应该和其他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一起跟着仪铭跪在后面。
【已而有旨,急籍王振等家。】
——此处和《明实录》记载有所区别,《明实录》载“百官争捶死顺,且请籍振家,王准言”,按《明实录》,马顺先被打死,后才有旨籍王振等家,但按《水东日记》,则是先有旨籍家,后打死马顺。
由于叶盛和仪铭等人跪在左顺门外,看不到里面发生了什么,突然就下旨籍没王振等家,结合《明史》,这里应该是于谦在里面拉住了朱祁钰,让他赶紧下旨。但叶盛在外头看不到,所以他没写(叶盛真的很严格)。
【然叫号不辨人声,不能皆听闻,惟仪公长号膝行而前,去袍服纔咫尺。】
——此时因为人太多,声音又嘈杂,乱得跟菜市场一样,根本听不清圣旨,仪铭再次上线。因时间线和《明实录》记载相反,推测可能是下了两次籍没王振等家的圣旨,因为太乱了听不清,所以后面估计又重下了一次圣旨,《水东日记》载的是第一次,《明实录》载的是第二次。
【忽王给事中竑众中起捽马顺至前,曰:「奸臣党在是!」】
——王竑上线,把马顺一把推出来,搞他!至于原因就得看《明实录》了,“锦衣卫指挥马顺唱逐百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奋臂捽顺发,啮其肉”,至此,左顺门事件发生。
【于是驾起门掩,一閧间,足履之下,尸暴血流矣。】
——朱祁钰光速跑路(其实人也没跑,只是把门关了,毕竟场面太过刺激),门一关,马顺你们慢慢打,我先走一步。
【百官稍退,惟上直军卫官候左掖门,哗云:「尚有王长随、毛长随在。」少顷,较尉捽两人送锦衣卫,甫出左掖,军卫官捶死之矣。】
——马顺被打死后,百官稍微退了几步,左顺门前此时只有上直军卫官在,大家继续嚷嚷王、毛二长随还在。结合《明史》和《明实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明史 王竑传》),此时朱祁钰让金英传旨,命校尉把王、毛二人拉出来,两人刚被推出左顺门就被军卫官打死。
【盖驾既行,使人于门内伺外人何为,而惟闻此言,以为出自百官,殊不知因大驾出后,门禁颇严,两长随日事鞭笞,最结怨于军卫,而杀两人者上直官,非百官也。】
——一线记者叶盛发表评论称:当时因监国朱祁钰不在现场,他派人在现场看情况,看情况的人只听见百官说还有王、毛二人这句话,误以为是百官捶死两人,实际上是因两人平时和军卫结怨很深,故被军卫官打死,并非百官所为。(注:《明史》和《明实录》皆称是百官所为)
【初,尸血渍砖石,门官呼水涤之,仪公曰:「不涤可也,留与作样子。」门官不能答,仪公气亦足多云。】
——被打死的三个人血还留在砖石上,门官想洗掉,仪铭说不用洗,留着做做样子(仪铭真的好腹黑啊,你是怎么教朱祁钰的🤣),不过门官倒未必是被仪铭的气势压倒了,更多应该是顾忌仪铭的身份(算监国的私人秘书)。
回应 2022-04-02 17:54:31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華書局-歷代史料筆記叢刊 (K.O.)
-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 (迎风追)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研究明史必读 (芦中人)
- 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要知道一些。〈只是一种奢望罢了〉 (一介草莽_龍無)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水东日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清暉 2020-01-05 14:19:49
族谱和家训,及时补充了资料。尚有一选注选译。
1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12-08 17:02:39
按需。
0 有用 一枚明粉 2017-01-23 21:35:14
军政史笔记很重要
0 有用 啊这 2015-07-25 15:18:52
叶盛的evernote文件夹,各种抄东西。一个重视宋元文献的人。
0 有用 沽上凡人 2018-02-13 18:31:08
元明史料笔记第九种,半个多月看完。该书对宋元明三朝制度、典故、艺文等等均有涉及,或提及一些生活医药窍门,重点保留了很多文章和对话,叶盛本人又身居高位,因而史料价值在同类笔记中非常突出。记事皆为朝政之要,见解独到而深刻,且旨趣中正而不低俗,这才是经国大臣该有的气度。对杨士奇是真爱啊。
2 有用 清暉 2020-01-05 14:19:49
族谱和家训,及时补充了资料。尚有一选注选译。
0 有用 天井 2020-01-01 22:08:48
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叶盛所见宋元文集字画,毕竟藏书还是多呀。其余三分之一关于明代典制,其中关于六科衙门位置、密旨纠劾、题本奏本的记载,都是非常经典的史料。其他六科衙门、宣府镇的职官题名,也可备录。叶盛做官天南地北(从两广到宣府),见闻颇广,波罗蜜、人肉的记载都很有趣。
1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12-08 17:02:39
按需。
0 有用 沽上凡人 2018-02-13 18:31:08
元明史料笔记第九种,半个多月看完。该书对宋元明三朝制度、典故、艺文等等均有涉及,或提及一些生活医药窍门,重点保留了很多文章和对话,叶盛本人又身居高位,因而史料价值在同类笔记中非常突出。记事皆为朝政之要,见解独到而深刻,且旨趣中正而不低俗,这才是经国大臣该有的气度。对杨士奇是真爱啊。
0 有用 一枚明粉 2017-01-23 21:35:14
军政史笔记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