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内容有二十七章,其中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令人警醒与深思。诚然,本书解读的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由于东西方社会经济的差异,书中不免褒少贬多,笑调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也由于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份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无法摆脱西方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正地说,他在揭示中国国民性和中国晚清政体的腐朽、无可求药等方面,确实不乏真知灼见。对此,各位读者应自有判断。
本书的深刻意义和历史地位,引起了鲁迅先生的极大关注。二十一岁的鲁迅先生在日本时,便仔细研读了本书的日译本,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由此致力于揭示和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直到临终前十四天还向国人郑重推荐本书。
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
本书内容有二十七章,其中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令人警醒与深思。诚然,本书解读的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由于东西方社会经济的差异,书中不免褒少贬多,笑调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也由于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份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无法摆脱西方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正地说,他在揭示中国国民性和中国晚清政体的腐朽、无可求药等方面,确实不乏真知灼见。对此,各位读者应自有判断。
本书的深刻意义和历史地位,引起了鲁迅先生的极大关注。二十一岁的鲁迅先生在日本时,便仔细研读了本书的日译本,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由此致力于揭示和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直到临终前十四天还向国人郑重推荐本书。
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中国人。
――鲁迅
作者简介 · · · · · ·
明恩溥(1845-1942)
美国公理会教土,1872年来中国传教,先后居住在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广泛深入中国社会各阶层,结交了不少朋友,尤其熟悉底层农民生活。他一生著述了十多本著作,每一本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人的素质》是他在华传教结束之后,于1894年出版的一部代表作。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有关中国第一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者影响极深。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观。
目录 · · · · · ·
第一章 面子要紧
第二章 省吃俭用
第三章 辛勤劳作
第四章 恪守礼节
第五章 漠视时间
第六章 漠视精确
第七章 天性误解
第八章 拐弯抹角
第九章 柔顺固执
第十章 心智混乱
第十一章 麻木不仁
第十二章 轻蔑外国人
第十三章 缺乏公共精神
第十四章 因循守旧
第十五章 漠视舒适方便
附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别国所经历的那些政变,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造了一堵石墙,厚六英尺,高却只有四英尺。有人问他这墙为什么造得这么怪,他回答说,他的目的是:要是日后墙被风吹倒,墙反而比原先的更高了!中国的政府说什么也不会被吹倒,因为它是个立方体,即使翻到了,也只是换了个面,其外貌和内容仍然如故,始终不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6页 -
中国人好比竹子,没有比这更贴切的比喻了。竹子优雅,用途广泛,柔软易折,且中空。东风吹来,它弯向西;西风吹来,它便朝东。没有风时,它挺立不动。竹子是禾本科植物。禾本科植物容易打结。竹子虽然柔软,却难以打结。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毛发更柔顺的了。毛发可以拉得很长很长,但拉力一旦去掉,立刻就能恢复原状。单凭自己的分量,毛发能向各个方向弯曲。许多人头上的毛发都有一定的长法,一簇簇,总是朝一定的方向长的,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这种头发俗称“牛旋发”,由于无法控制,其他的头发即使数量多,还得顺着“牛旋发”的方向来梳理。如果把我们所居住的星球比作是人的脑袋,各民族是一簇簇头发,那么中华民族就是历史悠久的“牛旋发”,可以梳理,修剪,也可以剃掉,但剃了后肯定再长出跟原来一样的头发,一般说来,还是朝同一个方向长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人的素质"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 8.2
-
- 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7.6
-
- 日本论 7.8
-
- 拒绝遗忘 8.8
-
-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8.2
-
- 观察中国 7.9
-
- 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 7.8
-
- 恶俗 7.2
-
- 思想操练 8.4
-
- 1929年大崩盘 7.5
中国人的素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0 条 )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不能接受此书的性格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1 )
-
学苑出版社 (1998)7.7分 1015人读过
-
EastBridge (2003)8.1分 61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07)7.7分 769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7.4分 41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外国人的中国纪事(一) (維舟)
- 2013读书计划 工具书篇 (款款)
- Chinese Society (二 天)
- 1968书单 (1968书吧)
- 其他 (自然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人的素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indsay 2022-11-09 14:43:52 湖北
读《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时,我很纳闷:中国人曾经那么好吗?不过百年,就可以堕落到今日的地步吗?读了这本书明白了,根本没区别嘛。这就是东方,时间无法发挥作用的东方。
1 有用 Sara Wang 2012-09-05 11:53:23
中国人无法从内部改革,必须由某种外力打破现状一切重整-200年前的推断似乎恰恰是正确的。另,中国人目前缺少还是同样的东西-人格。
1 有用 ︿( ̄︶ ̄)︿ 2015-08-23 17:21:46
再观今日,为数不多的好素质没留下,那些不好的越发不好了。
0 有用 龙在 2010-06-14 18:34:35
重读中。
0 有用 Jacklegend 2010-03-01 00:27:36
我们是一个戏剧化的个体
0 有用 Lindsay 2022-11-09 14:43:52 湖北
读《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时,我很纳闷:中国人曾经那么好吗?不过百年,就可以堕落到今日的地步吗?读了这本书明白了,根本没区别嘛。这就是东方,时间无法发挥作用的东方。
0 有用 kleinblue 2022-02-18 15:25:20
阿瑟·H·史密斯Authur Henderson Smith和明恩浦是同一个人。
0 有用 涛声依旧 2021-12-17 02:46:52
警醒!
0 有用 成长速度 2021-08-21 06:11:00
缺乏公共精神一章分析的感同身受
1 有用 ︿( ̄︶ ̄)︿ 2015-08-23 17:21:46
再观今日,为数不多的好素质没留下,那些不好的越发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