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非常精湛的文字学普及读物,尤其以主笔者谢栋元的文笔,最叫人喜欢!《说文》的背后,确实是汉以前的中华文化的集萃,很多地方不是一个简单的用甲骨文、金文驳斥许慎的问题,后来者不可不察焉。
2008-11-11
非常棒的科普读物,就是最后一章像是把论文直接贴过来来了… 从说文解字里各个文化的侧面解读汉字理据构型,又从汉字反观文化的细节。
一本科普读物,但后半部分更像是论文集,一度有点摸不着头脑((重点是从汉字的字源上探究这个字形成的时期,中国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因义构形形成了汉字。比如葱和聪都有“中空而通”的意义。总体编排方式是用某个文化话题引出系列汉字,敬神,敬王,奴隶,玉,酒,饮食,车辆等。
如果说“文化”塑造了汉字,那么汉字的分析也能够成为文化的确证。然后汉字的分析不可避免的包含某些象征性的因素,合理是一方面,真理也另是一方面。作者研究了比古文字学课程更原始的文化,着力于汉字本身。
课程推荐阅读书目。很可惜因为各种事情拖了很久才读完,其实对于这本书更希望能有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进行连续阅读。本书由多位学者完成,从字源与释义等角度出发,全面而完整地介绍了《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古代文化要素与社会背景。后两章的确学术性较强,但是个人觉得相比前面几部分结构更清晰,举例详实,旁征博引,严谨细致,亦可见两位先生之大家风范。但有一些生活常识后再去阅读收获会更多。
第三到九章条理清晰,十分好。第十章之前大多在《训诂学原理》中读过,其实有些过于冗杂,而且有些解释性的表述逻辑上跨度太大,有点牵强。第十一章,辣鸡。全书大概可以作为闲趣读物,也仅此而已了。
> 更多短评 7 条
> 1人在读
> 26人读过
> 73人想读
订阅关于《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大甜甜~~ 2014-04-05 15:25:20
非常精湛的文字学普及读物,尤其以主笔者谢栋元的文笔,最叫人喜欢!《说文》的背后,确实是汉以前的中华文化的集萃,很多地方不是一个简单的用甲骨文、金文驳斥许慎的问题,后来者不可不察焉。
0 有用 CHARLOTTE 2008-12-07 20:01:13
2008-11-11
0 有用 筱朋友 2021-12-23 15:50:52
非常棒的科普读物,就是最后一章像是把论文直接贴过来来了… 从说文解字里各个文化的侧面解读汉字理据构型,又从汉字反观文化的细节。
0 有用 清 2021-09-30 07:59:05
一本科普读物,但后半部分更像是论文集,一度有点摸不着头脑((重点是从汉字的字源上探究这个字形成的时期,中国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因义构形形成了汉字。比如葱和聪都有“中空而通”的意义。总体编排方式是用某个文化话题引出系列汉字,敬神,敬王,奴隶,玉,酒,饮食,车辆等。
0 有用 高高飞 2020-02-14 15:38:25
如果说“文化”塑造了汉字,那么汉字的分析也能够成为文化的确证。然后汉字的分析不可避免的包含某些象征性的因素,合理是一方面,真理也另是一方面。作者研究了比古文字学课程更原始的文化,着力于汉字本身。
0 有用 筱朋友 2021-12-23 15:50:52
非常棒的科普读物,就是最后一章像是把论文直接贴过来来了… 从说文解字里各个文化的侧面解读汉字理据构型,又从汉字反观文化的细节。
0 有用 瑶光 2021-10-23 23:24:47
课程推荐阅读书目。很可惜因为各种事情拖了很久才读完,其实对于这本书更希望能有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进行连续阅读。本书由多位学者完成,从字源与释义等角度出发,全面而完整地介绍了《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古代文化要素与社会背景。后两章的确学术性较强,但是个人觉得相比前面几部分结构更清晰,举例详实,旁征博引,严谨细致,亦可见两位先生之大家风范。但有一些生活常识后再去阅读收获会更多。
0 有用 清 2021-09-30 07:59:05
一本科普读物,但后半部分更像是论文集,一度有点摸不着头脑((重点是从汉字的字源上探究这个字形成的时期,中国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因义构形形成了汉字。比如葱和聪都有“中空而通”的意义。总体编排方式是用某个文化话题引出系列汉字,敬神,敬王,奴隶,玉,酒,饮食,车辆等。
0 有用 高高飞 2020-02-14 15:38:25
如果说“文化”塑造了汉字,那么汉字的分析也能够成为文化的确证。然后汉字的分析不可避免的包含某些象征性的因素,合理是一方面,真理也另是一方面。作者研究了比古文字学课程更原始的文化,着力于汉字本身。
0 有用 路脩遠 2018-07-07 12:22:31
第三到九章条理清晰,十分好。第十章之前大多在《训诂学原理》中读过,其实有些过于冗杂,而且有些解释性的表述逻辑上跨度太大,有点牵强。第十一章,辣鸡。全书大概可以作为闲趣读物,也仅此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