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我们身处其中的变化迅猛的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以企业为主要代表的组织忙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因此变得越来越机械、越来越没有人性,越来越强迫员工长时间工作;而个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只有疲于奔命,许多人实际上除了工作外几乎不再有别的自由空间,即使双休日、节假日也都在公司中度过,对他们来说,人生就是完成一项又一项永远也完成不了的任务。当组织或个人整天忙忙碌碌,失去自我,忘记自己本来的角色,只把自己当作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元素。无名无姓的工作角色、政府报告中的统计数字时,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工作机器,除了工作外生命不再有别的含义,就像是一件空空如也的雨衣。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沦为空雨衣?在本书中,查尔斯・汉迪不仅感悟到组织或个人生命之有可能沦为空雨衣,还进一步探究了其中深刻的原因所在,他将之归结为“,怖谬的存在”。在本书中,...
在我们身处其中的变化迅猛的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以企业为主要代表的组织忙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因此变得越来越机械、越来越没有人性,越来越强迫员工长时间工作;而个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只有疲于奔命,许多人实际上除了工作外几乎不再有别的自由空间,即使双休日、节假日也都在公司中度过,对他们来说,人生就是完成一项又一项永远也完成不了的任务。当组织或个人整天忙忙碌碌,失去自我,忘记自己本来的角色,只把自己当作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元素。无名无姓的工作角色、政府报告中的统计数字时,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工作机器,除了工作外生命不再有别的含义,就像是一件空空如也的雨衣。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沦为空雨衣?在本书中,查尔斯・汉迪不仅感悟到组织或个人生命之有可能沦为空雨衣,还进一步探究了其中深刻的原因所在,他将之归结为“,怖谬的存在”。在本书中,查尔斯・汉迪列举了9个悖谬――我相信这些,怖谬也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并且,你要是留意并愿意用心思考的话,势必还能找到更多的悖谬。
作者简介 · · · · · ·
查尔斯・汉迪生于1932年,商业经济学家,曾任伦敦商学院教授、英国技术协会(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主席,并在BBC“今日”节目中主持“今日思想”栏目。著有《空雨衣》、《超越确定性》、《非理性的时代》、《理解组织》、《管理之诸神》、《等待大山挪开》等多部著作,已在全球销售一百多万册。
丛书信息
空雨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每个人都有一件空雨衣

人生不是简单的二选一(《空雨衣》)
> 更多书评 2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8.0分 172人读过
-
-
人大出版社 (2006)7.7分 147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2017)8.4分 3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管理人必看的300本书籍(2) (tony)
- 【个人】《冬吴相对论》参考书目 (丁文元和王德成)
- 已经购买的书 (YorkCheung)
- 企业理论 (Divine)
- 2012年读过的书 (simpson)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空雨衣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狗打肉包子 2009-10-30 07:47:34
汉迪的文字中我看到了老庄的space man view
0 有用 圣盗同源 2010-09-27 22:08:17
仔细读过几遍,虽然翻译有点生涩,还是给我不少启发:了解现状,理解目标,然后去找方法时,要兼顾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关联性,作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其实还是有实用性的,所以作者说是商务哲学,我觉得更多方法论,离哲学本身还有些距离,其实很多老祖宗的留下的经典里也早包含了这些方法,只是自己年轻时悟性太差,直到经历了近半的人生,碰巧看到这本书,再回头看看类似《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之作,对伟大的老子的敬意... 仔细读过几遍,虽然翻译有点生涩,还是给我不少启发:了解现状,理解目标,然后去找方法时,要兼顾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关联性,作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其实还是有实用性的,所以作者说是商务哲学,我觉得更多方法论,离哲学本身还有些距离,其实很多老祖宗的留下的经典里也早包含了这些方法,只是自己年轻时悟性太差,直到经历了近半的人生,碰巧看到这本书,再回头看看类似《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之作,对伟大的老子的敬意,再次油然而生。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适时地出现,帮我在实践中提供了很实用的工具,解决了许多的困惑,还让我重读了自己祖先的经典,因此还要感谢一下作者! (展开)
0 有用 zhouyinhui 2018-06-02 21:17:21
生活中存在很多悖论,成功不能复制,公司也不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人也不是为了成功。双s理论,甜甜圈理论都很形象。作者的经历也很特别,学哲学,到壳牌工作,再当管理学教授,做神职人员,自由撰稿人,不断寻找自己的价值。
0 有用 fineday 2010-06-28 03:26:42
当初在图书馆看了好久,想要什么时候再看看
1 有用 卫西 2006-06-25 22:17:58
大师之作
0 有用 黄绿青蓝紫 2021-04-11 20:57:58
#48#
0 有用 䶮虓 2019-07-23 14:18:23
书里有大量对确定性的批判。作者查尔斯·汉迪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悖论的时代,所有确定性其实都忽略了一个悖论:你看到任何东西,往往都会忽略它的反面。书名《空雨衣》是作者看到的一个雕塑作品,就是一座空空的雨衣。他想以此说明,现代人制造出了很多有用、但却忽略了人的东西,技术可能就是一种“空雨衣”。通过算法、数据和技术去预测未来,是人类古老的行为。在最原始的时期,人类就会用兽骨上的裂纹去获取天意。既然这个行... 书里有大量对确定性的批判。作者查尔斯·汉迪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悖论的时代,所有确定性其实都忽略了一个悖论:你看到任何东西,往往都会忽略它的反面。书名《空雨衣》是作者看到的一个雕塑作品,就是一座空空的雨衣。他想以此说明,现代人制造出了很多有用、但却忽略了人的东西,技术可能就是一种“空雨衣”。通过算法、数据和技术去预测未来,是人类古老的行为。在最原始的时期,人类就会用兽骨上的裂纹去获取天意。既然这个行为很古老,就算用上新的技术,也是在做旧事情。今天的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可以说就是一种基于最前沿科技的特殊“巫术”。上帝是人类因为自身的弱小,所想象出的全知全能的化身。人们想要预测未来,其实是想获得确定性。喜欢说“要是能怎样就好”的人,都是贪恋确定性的人,往往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背面的统统看不到。 (展开)
0 有用 Nuo.V 2018-10-19 11:47:12
汉迪提出了一个“甜甜圈原理”:这里的“甜甜圈”,其实就是指两个同心圆,一大一小:中间的核心部分,代表必须做的事情,是规定动作,是必修课;包围着核心的外圈,代表可以去尝试的事情,是自选动作,是选修课。把这个甜甜圈原理放在工作上,核心部分是所有可以清楚描述的职能,相对固定,而外圈部分是有较大弹性、需要发挥创造性的职能。
0 有用 游艺 2018-09-01 23:25:41
空雨衣悖论:现代人该如何逃脱高速运转却无意义的人生。汉迪提出了甜甜圈原理:如果把人生看成两个同心圆,核心部分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履行的责任,外圈部分是属于个人的自由空间,要实现这两个部分的平衡。为此,我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起延续感、连接感和方向感,从而获得人生的意义 | 成功的悖论:让我们过去获得成功的方法和路径,却不能保证我们未来继续成功。要打破这个悖论,就要未雨绸缪,在原来产品还在增... 空雨衣悖论:现代人该如何逃脱高速运转却无意义的人生。汉迪提出了甜甜圈原理:如果把人生看成两个同心圆,核心部分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履行的责任,外圈部分是属于个人的自由空间,要实现这两个部分的平衡。为此,我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起延续感、连接感和方向感,从而获得人生的意义 | 成功的悖论:让我们过去获得成功的方法和路径,却不能保证我们未来继续成功。要打破这个悖论,就要未雨绸缪,在原来产品还在增长的情况下,尽快探索新方向,追求持续增长。 | 在未来社会,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智慧成了最主要的财富来源,公司本质上就是一群组织起来的人,公司是由员工组成的自治型社区,它不是财产,没有股东,目的就是追求永远存在下去。未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该是既大又小的“联邦制”,员工在组织中具有“双重公民身份” (展开)
0 有用 zhouyinhui 2018-06-02 21:17:21
生活中存在很多悖论,成功不能复制,公司也不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人也不是为了成功。双s理论,甜甜圈理论都很形象。作者的经历也很特别,学哲学,到壳牌工作,再当管理学教授,做神职人员,自由撰稿人,不断寻找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