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97-8
页数: 1399
定价: 67.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ISBN: 9787101012002
内容简介 · · · · · ·
《王维集校注(全4册)》主要内容包括:过秦皇墓、题友人云母障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洛阳女儿行、哭祖六自虚、李陵永、桃源行、赋得清如玉壶冰、臭夫人、从岐琵琶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燕衡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就教、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燕支行、少年行四首、登河北城楼作、宿郑州、早入荥阳界、千塔主人、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等等。
作者简介 · · · · · ·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 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 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 (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 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 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 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 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 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目录 · · · · · ·
过秦皇墓
题友人云母障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洛阳女儿行
哭祖六自虚
李陵永
桃源行
赋得清如玉壶冰
臭夫人
从岐琵琶过杨氏别业应教
从岐王夜燕衡家山池应教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就教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燕支行
少年行四首
被出济州
登河北城楼作
宿郑州
早入荥阳界
千塔主人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
济上四贤永三首
崔录事
成文学
郑霍二山人
寓言二首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还思归
渡河到清河作
鱼山神女祠歌二首
迎神曲
送神曲
济州过赵叟家宴
送孙二
寄崇梵僧
赠东岳焦炼师
赠焦道士
赠祖三咏
喜祖三至留宿
齐州送祖三
寒食汜上作
颧别者
偶然作
淇上即事田园
淇上送赵仙舟
不遇永
送严秀才还蜀
送孟六归襄阳
华岳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蹬盘曲四五十里
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青溪
纳凉
……
卷二 编年诗(开元下)
卷三 编年诗(天宝上)
卷四 编年诗(天宝下)
卷五 编年诗(辋川之什)
卷六 编年诗(至德、干元、上元)
卷七 未编年诗
卷八 编年文(开元)
卷九 编年文(天宝上)
卷十 编年文(天宝下)
卷十一 编年文(干元、上元)
卷十二 未编年文
附录
重印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王维集校注(全四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王维集校注(全四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花落春常在 人来心不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 张素闻 俞平伯的曾祖俞樾先生,号曲园老人,他是章太炎和吴昌硕的老师。进士复试的时候,俞樾先生在保和殿遇到的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当时很多考生在笔下顺着诗题抒发着淡淡的落寞和惆怅,但俞樾起笔即不同凡响,他写: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 主考官曾国藩顿时满眼... (展开)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关于王维的山水
> 更多书评13篇
-
余寄泠 (晚)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济州过赵叟家宴》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 《寒食汜上作》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汉江临眺》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 《谒璿上人》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 《投道一师兰若宿》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2017-06-15 21:29 7人喜欢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济州过赵叟家宴》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 《寒食汜上作》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汉江临眺》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 《谒璿上人》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 《投道一师兰若宿》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 《待储光羲不至》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 《奉寄韦太守陟》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照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 《送徐郎中》
樯带城鸟去,江连暮雨愁。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 --- 《送贺遂员外外甥》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 《辋川集·文杏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辋川集·鹿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 《辋川集·木兰柴》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 《辋川集·南垞》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流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 《辋川集·栾家濑》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辋川集·辛夷坞》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 《临高台送黎拾遗》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积雨辋川庄作》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 《山居即事》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 《田园乐七首 · 五》
桃红复含宿雨,刘律更待春燕。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田园乐七首 · 六》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 《蓝田山石门精舍》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裹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 《早秋山中作》
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 ---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 《酬张少府》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今年寒食酒,应得返柴扉。 --- 《送钱少府还蓝田》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 《别弟缙后青龙寺望蓝田山》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 《叹白发》
隔牗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清昼犹自眠,山鸟时一啭。 --- 《李处士山居》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 《过李揖宅》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 《书事》
回应 2017-06-15 21:29 -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半雨*[1],樹杪 miǎo 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3]田。 文翁翻教授,*[2]敢不倚先賢。 *[1][2]処,找到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先生之文章一解迷惑:http://gxzk.guoxue.com/Html/2013-04-04/31.html 识小杂陈:山中一半雨 新闻作者:白化文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4日 尹小林同志是我的老朋友,他想办一份有关“国学”的刊物,我很赞成。他派我写点什么,我自然责无旁贷。可是我老...
2019-02-17 09:35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半雨*[1],樹杪 miǎo 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3]田。
文翁翻教授,*[2]敢不倚先賢。
*[1][2]処,找到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先生之文章一解迷惑:http://gxzk.guoxue.com/Html/2013-04-04/31.html
识小杂陈:山中一半雨
新闻作者:白化文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4日
尹小林同志是我的老朋友,他想办一份有关“国学”的刊物,我很赞成。他派我写点什么,我自然责无旁贷。可是我老啦,快八十四了,力不从心,老忘事,马戏团淘汰的老狗熊啦,玩不出什么新花样了。只能将就着来。我想了一个写点小文的办法,即,开辟一个短文专栏。“不贤者识其小”,每次只谈一件小事,一个小问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前后串起来,彼此不搭界,没有必然联系,只能算是“杂陈”吧。这就是“识小杂陈”了。
唐代大诗人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是名诗,选入《唐诗三百首》等著名选本中,声传遐迩。辄录全诗如下: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半雨,树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敢不倚先贤? 以上据陈铁民学长《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 年第一版)录出。我们加上的着重号两处,说明如下: “山中一半雨”,据陈铁民学长《王维集校注》的“附录·六:王维集版本考”,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即:宋代蜀刻本,宋代麻沙刻本及其影钞本,元代两种不同的“须溪先生校本”等,均作“山中一半雨”。明刻本以降,全作“山中一夜雨”。明代人爱改前人诗,这里恐怕也是一例。“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表因果关系;从属对角度看,则为“流水对”。看来清楚明白,但这恐怕只是属于气象学方面的事,诗意不浓。“山中一半雨”,据陈铁民学长引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三“跋王右丞集”:“作‘山中一半雨’,尤佳。盖送行之诗,言其风土:深山暝晦,晴雨相半,故曰‘一半雨’。” 陈铁民学长复引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有别本……‘夜’作‘半’,予却以为不然。‘一夜雨’者,言夜雨滂沱,悬瀑万壑。‘一夜’‘百重’,自为呼应之语。” 陈铁民学长的校注,以“一半雨”为正本,倾向明显。我们当然也站在“一半雨”方面。钱谦益是老诗人,又是大藏书家,他的鉴赏不谬。 再说“敢不”与“不敢”的取舍。用“敢不”,是陈大学长毅然取清代赵殿成的说法:“‘不敢’,当是‘敢不’之讹。”缺乏版本依据。这是用“理校法”。笔者以为,这是由于理解透了王维的写诗路数,才敢于下笔。这样一改,结尾处显得更能提升起来,更有精神。那才是王维的真谛!
====〉昨夜再看陳鉄民序言,此書就是根據宋蜀刻本(此本排位第一,還有其他三本)所校註,真是太高興了!!!
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民囯時期為周叔弢tao1所藏,所以刻閑章“半雨樓”為紀念。
第九卷 送梓州李使君 p1663、芋,即芋頭。蒟蒻:這俩漢字竟然日本仍是正在進行時---蒟蒻 こんにゃく
回应 2019-02-17 09:35 -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冬天的夜里很冷,诗人的心也很凉。 白草茫茫蒙浓霜,木叶萧疏冷月朗。华服映我衰颓容,红灯照我白发苍。借景抒情,以冬夜的肃杀衬托自己途失意的萧索。又以丽服、朱灯与颓颜、华发的对比,表现诗人无奈的迟暮心情。 以往读王维诗,多是写景诗,感觉空旷寂寥,感觉诗人对一切都看得开,但是这首诗不同,能感觉到诗人的失...
2018-12-05 16:03
-
江有汜 (未有天才之前)
看第三册 第四册烦死了:拍马屁的德政碑,哭哭啼啼的墓志铭,不知所云的讃佛文。还是比较喜欢他的送别诗,田园诗。 赠裴迪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衿。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咏,《唐诗品汇》作“问”。故人不可见,寂寞平林东。 青溪 《..2011-06-15 21:44
看第三册 第四册烦死了:拍马屁的德政碑,哭哭啼啼的墓志铭,不知所云的讃佛文。还是比较喜欢他的送别诗,田园诗。赠裴迪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衿。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咏,《唐诗品汇》作“问”。故人不可见,寂寞平林东。 青溪 《文苑英华》作《过青溪水作》。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漾漾,《文苑英华》作“演漾”。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川,一作“明”。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春中田园作 中,凌本作“日”。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归,《唐诗品汇》作“新”。故,《文苑英华》、《唐诗品汇》俱作“旧”。旧人看新历。旧,一作“故”。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文苑英华》作“惆怅思远客”。齐州送祖三 《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唐诗纪事》并作《淇上送赵仙舟》,《国秀集》作《河上送赵仙舟》。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帐,《河岳英灵集》、《国秀集》俱作“席”,一作“怅”,非。已,《唐诗纪事》作“忽”。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犹,《国秀集》、《文苑英华》。《唐文粹》俱作“空”。送别 《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并作《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君门远,君,二顾本、凌本俱作“金”。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洛,《唐文粹》作“兆”。置酒临长道,《唐文粹》作“置酒长亭送”,二顾本、凌本俱作“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城,《唐文粹》作“村”。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谓,一作“为”,误。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都门帐饮毕,帐,顾可久本、凌本、《唐诗品汇》俱作“怅”。毕、凌本作“别”。从此谢宾亲。宾亲,顾可久本、《唐诗品汇》俱作“亲宾”。挥泪逐前侣,前,《唐诗品汇》作“行”。含凄动征轮。车从望不见,从,凌本作“徒”。时时起行尘。时时,一作“时见”。余亦辞家久,久,凌本、《唐诗品汇》俱作“者”。看之泪满巾。 《庚溪诗话》:昔人临岐执别,回首引望,恋恋不忍遽去,而形于诗者,如王摩诘云:“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欧阳詹云:“高城已不见,况无城中人。”东坡与其弟子由别云;“登高回首坡陇隔,但见乌帽出复没。”咸纪行人已远,而故人不可复见,语虽不同,其惜别之意则同也。 燕支行 时年二十一。 汉家天将才且雄,天,顾元纬本、《唐诗品汇》俱作“大”。来时谒帝明光宫。来时,一作“时来”。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卫霍纔堪一骑将,纔,凌本作“才”。朝廷不数贰师功。不,《唐文粹》、《乐府诗集》俱作“莫”。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勃,刘本、顾可久本、《唐诗品汇》俱作“哱”,非。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迭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天,《乐府诗集》作“关”。麒麟锦带佩吴钩,飒踏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教战须令赴汤火,须,顾元纬本、凌本俱作“虽”。终知上将先伐谋。先伐谋,《唐粹》、《乐府诗集》俱作“伐谋猷”。 桃源行 时年十九。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去,《唐文粹》、《方舆胜览》、《乐府诗集》俱作“古”。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不见,《文苑英华》、《唐文粹》、《方舆胜览》、《乐府诗集》俱作“忽值”。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方舆胜览》作“近入千花映烟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惊,《文苑英华》怍“忽”。竞引还家问都邑。都,《唐诗正音》作“乡”。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闻成仙遂不还。更闻,刘本、顾可久本、《乐府诗集》、《唐诗品汇》俱作“更问”。《文苑英华》、《唐文粹》、《方舆胜览》俱作“及至”。遂,《文苑英华》、《唐文粹》、《方舆胜览》俱作“去”。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中,刘本、顾可久奉俱怍“上”。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峰,《文苑英华》作“岑”。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度,一作“曲”。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东坡谓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民居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亦益衰,桃源益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尝意天壤之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其说甚正。乃后之诗人文士,往往以为神踪仙境,如韩退之诗云:“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刘锡禹云:“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皆失之矣。右丞此诗,亦未能免俗。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迳,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蘖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回应 2011-06-15 21:44 -
古墓成蒼嶺,幽宮象紫台。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 有海人寧渡,無春雁不回。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 七曜, 指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星。 ==〉至今日本的週歴仍爲: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 有海:以水銀爲江河大海。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啊。
2017-02-24 13:13
-
余寄泠 (晚)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济州过赵叟家宴》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 《寒食汜上作》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汉江临眺》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 《谒璿上人》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 《投道一师兰若宿》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2017-06-15 21:29 7人喜欢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济州过赵叟家宴》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 《寒食汜上作》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汉江临眺》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 《谒璿上人》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 《投道一师兰若宿》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 《待储光羲不至》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 《奉寄韦太守陟》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照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 《送徐郎中》
樯带城鸟去,江连暮雨愁。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 --- 《送贺遂员外外甥》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 《辋川集·文杏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辋川集·鹿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 《辋川集·木兰柴》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 《辋川集·南垞》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流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 《辋川集·栾家濑》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辋川集·辛夷坞》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 《临高台送黎拾遗》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积雨辋川庄作》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 《山居即事》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 《田园乐七首 · 五》
桃红复含宿雨,刘律更待春燕。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田园乐七首 · 六》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 《蓝田山石门精舍》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裹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 《早秋山中作》
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 ---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 《酬张少府》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今年寒食酒,应得返柴扉。 --- 《送钱少府还蓝田》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 《别弟缙后青龙寺望蓝田山》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 《叹白发》
隔牗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清昼犹自眠,山鸟时一啭。 --- 《李处士山居》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 《过李揖宅》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 《书事》
回应 2017-06-15 21:29 -
「星晨七曜隔,河汉九泉开」写出了一种很有气概的视觉效果,与前面的古墓景象形成对比。 王维路过秦始皇陵墓,看着眼前如同苍岭一般的皇陵,想到地下宫殿那样的豪奢,当年始皇帝兴师动众几十万人修建皇陵,劳民伤财,虽是一统六国,最后也不过是一把黄土,多少年后,谁又还记得你墓室里「星晨七曜隔,河汉九泉开」的壮丽景致呢,也不过只有那松树为你啼哭了
2018-12-05 14:52
-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半雨*[1],樹杪 miǎo 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3]田。 文翁翻教授,*[2]敢不倚先賢。 *[1][2]処,找到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先生之文章一解迷惑:http://gxzk.guoxue.com/Html/2013-04-04/31.html 识小杂陈:山中一半雨 新闻作者:白化文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4日 尹小林同志是我的老朋友,他想办一份有关“国学”的刊物,我很赞成。他派我写点什么,我自然责无旁贷。可是我老...
2019-02-17 09:35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半雨*[1],樹杪 miǎo 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3]田。
文翁翻教授,*[2]敢不倚先賢。
*[1][2]処,找到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先生之文章一解迷惑:http://gxzk.guoxue.com/Html/2013-04-04/31.html
识小杂陈:山中一半雨
新闻作者:白化文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4日
尹小林同志是我的老朋友,他想办一份有关“国学”的刊物,我很赞成。他派我写点什么,我自然责无旁贷。可是我老啦,快八十四了,力不从心,老忘事,马戏团淘汰的老狗熊啦,玩不出什么新花样了。只能将就着来。我想了一个写点小文的办法,即,开辟一个短文专栏。“不贤者识其小”,每次只谈一件小事,一个小问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前后串起来,彼此不搭界,没有必然联系,只能算是“杂陈”吧。这就是“识小杂陈”了。
唐代大诗人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是名诗,选入《唐诗三百首》等著名选本中,声传遐迩。辄录全诗如下: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半雨,树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敢不倚先贤? 以上据陈铁民学长《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 年第一版)录出。我们加上的着重号两处,说明如下: “山中一半雨”,据陈铁民学长《王维集校注》的“附录·六:王维集版本考”,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即:宋代蜀刻本,宋代麻沙刻本及其影钞本,元代两种不同的“须溪先生校本”等,均作“山中一半雨”。明刻本以降,全作“山中一夜雨”。明代人爱改前人诗,这里恐怕也是一例。“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表因果关系;从属对角度看,则为“流水对”。看来清楚明白,但这恐怕只是属于气象学方面的事,诗意不浓。“山中一半雨”,据陈铁民学长引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三“跋王右丞集”:“作‘山中一半雨’,尤佳。盖送行之诗,言其风土:深山暝晦,晴雨相半,故曰‘一半雨’。” 陈铁民学长复引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有别本……‘夜’作‘半’,予却以为不然。‘一夜雨’者,言夜雨滂沱,悬瀑万壑。‘一夜’‘百重’,自为呼应之语。” 陈铁民学长的校注,以“一半雨”为正本,倾向明显。我们当然也站在“一半雨”方面。钱谦益是老诗人,又是大藏书家,他的鉴赏不谬。 再说“敢不”与“不敢”的取舍。用“敢不”,是陈大学长毅然取清代赵殿成的说法:“‘不敢’,当是‘敢不’之讹。”缺乏版本依据。这是用“理校法”。笔者以为,这是由于理解透了王维的写诗路数,才敢于下笔。这样一改,结尾处显得更能提升起来,更有精神。那才是王维的真谛!
====〉昨夜再看陳鉄民序言,此書就是根據宋蜀刻本(此本排位第一,還有其他三本)所校註,真是太高興了!!!
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民囯時期為周叔弢tao1所藏,所以刻閑章“半雨樓”為紀念。
第九卷 送梓州李使君 p1663、芋,即芋頭。蒟蒻:這俩漢字竟然日本仍是正在進行時---蒟蒻 こんにゃく
回应 2019-02-17 09:35 -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冬天的夜里很冷,诗人的心也很凉。 白草茫茫蒙浓霜,木叶萧疏冷月朗。华服映我衰颓容,红灯照我白发苍。借景抒情,以冬夜的肃杀衬托自己途失意的萧索。又以丽服、朱灯与颓颜、华发的对比,表现诗人无奈的迟暮心情。 以往读王维诗,多是写景诗,感觉空旷寂寥,感觉诗人对一切都看得开,但是这首诗不同,能感觉到诗人的失...
2018-12-05 16:03
-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 而且前后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想知道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他没有写,就靠我们脑补了 另外我很喜欢前面两句,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
2018-12-05 15:50
-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乃此前各种景物人物的描写和概括,也就是“此”引发了诗人对“闲适”的羡慕之情。其实农夫们辛苦耕耘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并不如意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 我虽然觉得诗人羡慕这种农家生活,但他还是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顶多只是寻得了一种借题...
2018-12-05 15:29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乃此前各种景物人物的描写和概括,也就是“此”引发了诗人对“闲适”的羡慕之情。其实农夫们辛苦耕耘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并不如意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
我虽然觉得诗人羡慕这种农家生活,但他还是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顶多只是寻得了一种借题发挥的缘起。王维从小到大富裕的家庭以及他所受到的教育,使我感觉他离陶渊明那样贴近田园而做自食其力的耕作还相差很多,他不会完全脱离官场,他的感触和体验是隐士的而非农民的。
回应 2018-12-05 15:29
论坛 · · · · · ·
《王维集校注》书评——秋水芙蕖,临风自若 | 来自金代jdyj0520 | 1 回应 | 2018-12-14 |
新版的封面不太好看 | 来自Scarborough | 3 回应 | 2012-11-25 |
最爱王维的五绝 | 来自Anemoi | 2010-02-09 | |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 来自子赣 | 2008-09-25 |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 (彼岸)
- 木心先生推荐书目 (Live_Evil)
- 唐才子传 (司蔻小豆)
- 豆瓣评星很高很强大【古典文学】 (爱玛·包法利)
- 尋章摘句老雕蟲:推薦給兔叔叔的研究生閱讀 (老醜殘🐰)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王维集校注(全四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南山种田 2012-04-27
要是注不过本页就更方便阅读了
0 有用 长河落日 2017-11-10
文集跳过了,只读了诗集(前二卷)及卷四的附录部分
0 有用 松枝清显 2010-04-03
只说本子,不说诗。摩诘诗自然是不用说的,本子么,其实一般
5 有用 老醜殘🐰 2012-09-26
五律妙绝,景句尤为出色。读其诗,如见其人,花开一树,满院芳菲。
0 有用 眯眯眼虾米妹 2009-11-20
没读完。呼呼~
0 有用 逍遥未遂 2018-10-25
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
0 有用 哈哈哈 2018-09-19
唐人推重摩诘,过于李杜。名不虚传。 11.30,再读。
0 有用 活潑潑地老紉 2018-07-01
很专注于系年和本事考定。注释嘛,可有可无的风格,单薄。集评不错。
0 有用 染井吉野 2018-05-23
很少见到这么妙的了。三页一绝句……(ps.右丞对于好友的感情表达得真奔放)
0 有用 肖申克的救赎 2018-03-18
夜深读王维,安禅制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