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双城记》深刻描写18世纪封建制度下日渐腐败的欧洲贵族,鲜明地将贵族长期残害百姓、草营人命的恶行公诸于世。狄更斯生动地刻画出平民百姓受苦受难的悲惨生活。人民生活在困苦无助、饥寒交迫、贫病连连、受尽欺压的困境中,他们心中郁积了对贵族的刻骨深仇,终于引发了推翻政权、争取自由的法国大革命。
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英、法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张,频繁来往英法两国的人们,常常被怀疑为通风报信的间谍。巴黎最贫困的圣·安东尼区里,汇集了许多穷苦的人民。酒店成为农民“雅客”的大本营。人民暗中商讨对策、招兵买马,进行着推翻政府的计划。
作者简介 · · · · · ·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活着;凡活着信仰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他必然没有消失,在天上静静看着她和她的所爱幸福安宁生活;看到她将为他哭泣,给自己的孩子以他的名字命名;看到那孩子用自己的名字带来新的荣光;看到他们卓越不凡;看到他们缅怀他,甚至来到这断头台,但此地必将不会是现时当下的丑态。于是可以闭上眼睛,告诉自己 “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比我曾经做过的无论什么事都好得多。我现在将要得到安息,比我曾经得到过的任何安息都好的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未知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双城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8 条 )




小孩子才分好坏,成年人只看利弊?



It is “A Tale of Two Cities”, also a tale of Sydney Carton.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and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and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and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and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 (展开)论坛 · · · · · ·
有关罗杰克莱的疑问 | 来自落火 | 2016-12-19 16:18:46 | |
有看《动物庄园》和莎士比亚戏剧之感(含剧透) | 来自阿涵Robin | 2014-06-27 16:40:41 | |
令人头大的翻译 | 来自Ano | 5 回应 | 2014-06-27 14:08:15 |
历史包装下的连载故事 | 来自呼呼嘿嘿 | 2007-06-20 09:05:5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8 )
-
作家出版社 (2015)9.1分 39317人读过
-
限时抢
-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3)8.7分 86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8.3分 6950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6分 530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曾改编成电影的书 (信而好古)
- 李海鹏提及过的图书 (Sabrina)
- 名著名译插图本-人民文学 (H ™)
-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附录——经典书目 (民主时代) (迎风追)
- 欧美严肃文学与流行文学作品选 (Lightsag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双城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jerrysun 2009-12-02 08:29:49
活脱脱英文句式,英式思维的译文,洋味十足。可中国有几人这样说话的?故如有能力,当一窥原著。然译文之劣无法禁锢伟大思想,双城记如是。
1 有用 凯西大魔王 2013-02-04 15:29:53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
1 有用 华年 2009-02-09 15:06:52
“多年以来,那个为了别人幸福而毅然走上断头台的英国人,像一位老朋友时时鞭笞激励着我,让我明白怎样使自己的生命闪光。”--巴金
1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5-12-22 19:29:03
幸运版的老舍。作为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的写作者阶层,能否保全天年,端看他有没有不生在一个极端的时代极端的社会的运气。他们都理解革命的某种合理性,又都在无法抗拒的暴力和粗糙的碾压面前惶然失措。而失措是本能的,理解却是肤浅的,与其说狄更斯书写的是革命,不如说是他这个英国人通过道听途说形成的对革命的想象,他对革命逻辑的理解也是漫画式的、粗浅的和似是而非的,正与老舍相似,而老舍最终切身感受到了。卡顿之死与革命... 幸运版的老舍。作为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的写作者阶层,能否保全天年,端看他有没有不生在一个极端的时代极端的社会的运气。他们都理解革命的某种合理性,又都在无法抗拒的暴力和粗糙的碾压面前惶然失措。而失措是本能的,理解却是肤浅的,与其说狄更斯书写的是革命,不如说是他这个英国人通过道听途说形成的对革命的想象,他对革命逻辑的理解也是漫画式的、粗浅的和似是而非的,正与老舍相似,而老舍最终切身感受到了。卡顿之死与革命者之死其实如出一辙,都献身于某个深信不疑的永恒价值的幻想,它们一个叫日常生活或人间温情,一个叫劳苦大众罢了。 (展开)
2 有用 刘海儿劈叉 2011-03-09 12:38:06
为毛上课老师讲的时候觉得可有意思了,真正自己看起来就像啃天书一样困难。星星全给西德尼可。
0 有用 陈月桐 2022-11-12 15:30:25 云南
亲爱的西德尼·卡顿,在另一个世界一定要做一个幸福的人。默默无闻的爱意一旦被看见,会让人有多难过,是露西像一束光一样出现在他黯淡的世界里,给他顺手带来无限温暖与光明,所以在后来他情愿代替达奈去死,为了露西的幸福。这就是查尔斯·狄更斯崇尚的爱的力量吧,我也相信,很多时候,爱是具有强大的能量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久处黑暗,伤痕累累的人。很喜欢读这种故事情节很强的书,草蛇灰线的手法会在阅读时带来强大的心理冲击... 亲爱的西德尼·卡顿,在另一个世界一定要做一个幸福的人。默默无闻的爱意一旦被看见,会让人有多难过,是露西像一束光一样出现在他黯淡的世界里,给他顺手带来无限温暖与光明,所以在后来他情愿代替达奈去死,为了露西的幸福。这就是查尔斯·狄更斯崇尚的爱的力量吧,我也相信,很多时候,爱是具有强大的能量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久处黑暗,伤痕累累的人。很喜欢读这种故事情节很强的书,草蛇灰线的手法会在阅读时带来强大的心理冲击。“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那是智慧的年月,那是愚蠢的年月,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再见!双城记 再见!巴黎和伦敦。 (展开)
0 有用 雷欧 2022-04-28 21:48:18
@2007-11-29 09:19:14
0 有用 东南西北Melody 2022-03-26 21:38:32
"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动荡时期的爱情,亲情,友情。不安的背景给了它们更加鲜明的色彩。结尾让我也不时想起了《嫌疑人X的献身》。这样的情感也只能在小说中体会了。 另外,这个版本的翻译实在是让我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差一星在了翻译上。
0 有用 过爱龙 2021-11-27 20:41:48
英语原著
0 有用 芥末驴 2021-10-31 22:50:34
没有一个多余的人物,所有的人物命运都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这世上还有几个人能像卡顿一样为了爱牺牲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