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为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本书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政治和淫乱生活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
目录 · · · · · ·
第二回 帚木
第三回 空蝉
第四回 夕颜
第五回 紫儿
第六回 末摘花
第七回 红叶贺
第八回 花宴
第九回 葵姬
第十回 杨桐
第十一回 花散里
第十二回 须磨
第十三回 明石
第十四回 航标
第十五回 蓬生
……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脸儿生得端端庄庄,年纪轻轻,全身上下修饰得不着一点尘污,写起信来又擅长选词,墨痕淡淡,字迹秀丽,这样的人最教人忍不住要一睹庐山真面目为快。让人等了又等,好不容易接近到可以稍微听得到声音的地步,却又只肯三言两语娇声慢谈,这一类的人最难揣摩底细了。你当她是极柔顺的女性,做了她感情的俘虏吧,她便整个地黏上来。这样的可说是最令人头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有的是孩子气十足,当然遇着这样的妻子,做丈夫的得下一番功夫教的吧。两个人面面相觑时,常常因为看到对方可爱的模样儿,缺点也就不太去计较;可是,一旦远离了,要她做点儿事情,不管是大的小的都没法子自己拿定主意,这样的妻子真教人又急又气。反而倒是平时不怎么顶亲热的,甚至于还有些儿冷冰冰的,事情临头时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源氏物语"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源氏物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6 条 )




-
以山 (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
“明知此花无人爱,何必栽培末摘花。” 后人为了方便区分书中人物,依据光源氏这首随意写就的和歌,将第六回出现的女子称为“末摘花”,最初看时也是不甚注意,依据紫式部行文安排,多持贬斥态度。她算是整部物语最令人乏味的人,因貌寝,才劣,守旧时不时成为源氏揶揄嘲笑的对象。可是从高中就一直计划评写明石姬的我最近却对此人甚感兴趣。 (一)顽固的旧贵族风范 同样爱好唐物(中国舶来品统称) ,明石姬善弹七弦琴(从中... (2回应)2015-01-21 16:27:18 19人喜欢
“明知此花无人爱,何必栽培末摘花。” 后人为了方便区分书中人物,依据光源氏这首随意写就的和歌,将第六回出现的女子称为“末摘花”,最初看时也是不甚注意,依据紫式部行文安排,多持贬斥态度。她算是整部物语最令人乏味的人,因貌寝,才劣,守旧时不时成为源氏揶揄嘲笑的对象。可是从高中就一直计划评写明石姬的我最近却对此人甚感兴趣。 (一)顽固的旧贵族风范 同样爱好唐物(中国舶来品统称) ,明石姬善弹七弦琴(从中国传来的琴,与和琴区别,应该就是现在称呼的古琴)与琵琶,轻奏一曲,“风流蕴藉,典雅清幽”;源氏于新年送明石姬“有梅花折枝及飞舞鸟蝶纹样的白色中国式礼服”,“紫姬由此推想明石姬气度高傲,脸上显出不快之色”;所住的六条院冬殿里“中国织锦制的茵褥,镶着美丽的边缘”,室内的布置一番中国气象。可见,唐物更加衬托出作为地方官之女,身份略低的明石姬“品貌端妍,气度高雅”。 作为常陆宫亲王之女,末摘花虽父母早亡,失去依靠,但屋邸内器具什物,均是上代留下的,古色古香,精致华丽。源氏偶然瞥见她的侍女们用着中国产的青磁碗盏吃饭,但饭菜粗劣不堪;清晨与源氏一同赏雪,末摘花本人“外面再披一件黑貂皮袄”,这原先是古风的上品服装,“然而作为青年女子的装束,到底不相称”,此时的唐物用来反衬末摘花的守旧,穷困,不合时宜。 从唐风文化过渡到国风文化,平安时代的日本依然崇唐,尊唐。《源氏物语》作为国风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品,唐物在物语中一方面是高贵,优雅的象征,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保守,落后。再如紫式部认为七弦琴才是“调整音律之标准”,但也对日本的六弦琴——和琴,大加赞赏。紫姬就善弹和琴,“想不到和琴也有这等美妙的弹法”。还有第二回《帚木》里面对“唐绘”和“大和绘”的评价,也能体现唐文化至上的地位有所动摇。国风文化是在唐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经历唐风文化在对中国文化全盘吸收后,国风文化时期开始寻求突破创新,开始形成独特的和文化以及审美思想。 这样看, 也许末摘花的存在就是在说明末摘花的不应存在。常陆宫亲王在世时用在当时看来就是守旧的思想教育他的女儿,末摘花会弹七弦琴,可惜琴艺平平;作和歌也尊古,恪守在什么场合堆砌什么字眼,“唐装”,“濡袖”之类那是必须有的,这样才“高雅”;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非常好奇她后来是怎么度过漫长的岁月的,在那个幽森得连盗贼都不入的荒宅里,书中说因为恪守父母的遗训,要对世间戒备森严,所以不常与友人通信,交淡如水。居家的岁月里,连物语也是少看,偶尔翻出来看的,也只是人尽皆知的陈腐古歌。当时诵经礼佛之风很盛,她却怕难为情,所以基本以泪洗面,悲叹度日。 好吧,就是这样无趣的人,任自家宅邸荒芜失修,也不愿卖掉,庭院“杂草滋蔓,蓬蒿丛生”,她也可以在井然有序的内室里度日;对势利的姨母保持一贯的自傲;到最后服侍多年的忠仆侍从也要离开她,无奈无物可送,只好送一绺头发,临别扬声痛哭: “发绺常随青鬓在, 谁知今日也离身!” 就是这样的坚守,她保留住前人的家什器物,一草一木;就是这样的等待,她等到了她的源氏公子。 但这种顽固的旧派头作者紫式部虽然贬低,可过于时髦也是她所排斥的。如第八回《花宴》中源氏到右大臣家参加宴会,“右大臣家讲究排场,一切设备都很新颖时髦”,这般如此,小姐侍女们的表现“但终缺乏端详娴雅的风情,显然是热爱时髦,竞尚富丽的家风”。这段总让我想起《紫式部日记》里紫式部描写藤原道长家里庆祝皇子诞生典礼的种种铺张华丽,大概是入侍中宫彰子这样的生活,视野的扩大给她提供了更多的灵感。有时她的文字,她对笔下人物的评论,冷静地可怕。不难想象作为中层贵族的她,平日如何审视宫廷皇室,上层贵族的。 (二) 作诗之论 第二十二回《玉鬘》里,末摘花接受源氏的赏赐回礼致谢,除了赏赐使者的旧衣外,回信内容也颇有“古风”:“唐装乍试添新恨,欲返春衫袖已濡。” 对此,源氏发议,我觉得这也是紫式部的见解。再如下文《萤》借源氏之口评价物语,就非常精彩。“墨守古法,不受新语影响,这也是难得的。群贤集会之时,例如在御前,特地举行诗会之时,吟咏友情,必须用一定的字眼;吟咏相思,则必在第三句用'冤家’等字样。古人以为必须如此,读起来才顺口。”为了达到这样的水平,“他们必须熟读种种诗歌笔记,牢记诗歌中所咏种种名胜,然后从其中选取语词来做诗。因此惯用的语句,大都千篇一律,无甚变化。末摘花的父亲曾经用纸屋纸写了一册诗歌笔记。末摘花要我读,将此书送给我。其中全是诗歌作法的规则,还指出许多必须避免之弊病。我于此道本不擅长,看了这许多清规戒律,反而动手不得了。” 此番议论,不禁令我想起了《红楼梦》中黛玉与宝钗关于作诗的看法,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谈到格律,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是使得的”,黛玉推崇立意第一,这叫“不以词害意”,而宝钗也是持相似的看法,在六十四回评黛玉的《五美吟》时,宝钗说“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 曹公也跟紫式部一样,善将自己的看法托于笔下人物之口表达出来或是笔下人物的议论符合其性格特征。个人认为前者占大多数。由此可得,紫式部与曹公在作诗理论上有相似的看法:虽然初学者读前人诗作是必要的,就如黛玉建议香菱先读王摩诘的五言律,再读老杜的七言律,次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亲自实践时,立意拘泥于前人,或困于规则格律,都是不妥的。两人都是对所处时代的诗歌创作的弊端提出自己的批评和看法,相隔七百多年,结论却又如此相似。 (三)无名之花待君归 藤壶之高贵,紫姬之优雅,葵姬之冷傲,六条之幽怨,夕颜之柔弱,胧月夜之妩媚,槿姬之冷静,明石姬之隐忍.....在光源氏所牵挂喜爱的女子中,大多容貌美丽,性格也有可取之处。再者如花散里,虽然貌寝,但是性格温顺,擅长染布制衣,同样得到了源氏的重视照拂。可是貌寝又无所长的末摘花呢? 从第二回《帚木》的雨夜评品女子看,全书的基调伏笔都有线索可寻了。“在另一方面,世间还有这样的事:默默无闻,凄凉寂寞,蔓草荒烟的蓬门茅舍之中,有时埋没着秀慧可喜的女儿,使人觉得非常珍奇。” 于是在第六回源氏就以此为理论思想前去拜访已故常陆宫亲王的女儿。“在这荒芜寂寥的所在,当年常陆亲王曾经遵照古风,尽心竭力地教养这小姐”。春夜朦胧,隔着纸隔扇,只见她端正而坐,任凭他花言巧语苦诉相思,不禁让他推想出她的人品。那芬芳可爱的衣着,悠闲的气度,沉静温雅,果然不出所料啊。 这真真是作者的讽刺! 趁清晨赏雪之际,源氏第一次清楚看到了末摘花的容颜,除了一头跟当时审美搭上些边儿的修剪端正的长直乌发外,那些脸若银盘,身材丰腴削肩,尖小的秀鼻的标准,完全相反。她鼻尖上的一点红后来还一直被源氏所嫌。 紫式部在第六回末尾写道:“此种女子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了!” 一直觉得第十五回《蓬生》是作者后来添补的,在书中也算是插叙,贫苦无依的末摘花也该有个归宿吧。 此回从源氏公子流放须磨之时开始写起末摘花的生活至一年后。困守荒宅,情趣全无的末摘花被作者“揶揄”了这么久,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被迎入二条院东院,正式成为源氏的夫人之一。但是,依然固我的习惯和方式还是遭到源氏的嫌弃和嘲讽。 “独有常陆亲王家的小姐末摘花异常循规蹈矩,凡有仪式,决不放过,颇有古人风度。”在那张古老,熏香浓郁的纸上:“我乃微不足道之人,本来不该僭越。但际此盛大典礼,不能默默无所表示。微礼异常菲薄,可请转赐侍女。 素日不亲君翠袖,我身多恨惜唐装。” 自卑之中,还夹杂着贵族的自傲,她就是这样地恋慕着源氏公子。 回想第六回,含羞的末摘花在源氏的催促下说过的唯一一句话:“百鸟争鸣万物春......”此为古歌,下句是“独怜我已老蓬门”,新年发此哀音,难怪源氏打断她不让说下句,也足以见得她生活的寂寥悲戚。 第十五回路过偶然想起末摘花的源氏公子,庭院荒草满地,露水沾襟: “不辞涉足蓬蒿路,来访坚贞不拔人。” 她的执守,最终打动了源氏。 如此执守,换来了源氏给予的物质上的满足。再回说那封信,源氏厌烦地回到:“唐装唐装又唐装,反来复去咏唐装。” 她这份爱,却又如此卑渺。他的心,从来就没有她的位置,哪怕一点点。 此生犹甚,闲庭空锁;弹指即老逝,天下若微尘。
2回应 2015-01-21 16:27:18 -
姜小白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以前觉得从挑男人择偶标准的角度,男子气概的排序是:《金瓶梅》的西门庆>《源氏物语》的源氏公子>《红楼梦》的贾宝玉。 可现在突然觉得顺序完全颠倒了。 晴雯跟袭人闹别扭,宝玉支她出去,找了几方旧帕子让晴雯给林妹妹送过去。晴雯第一反应是觉得林姑娘肯定会嫌弃旧帕子,但宝玉告诉她尽管去送,林妹妹会懂的。那一个瞬间,那种宽容跟体贴,太有男子气概了。 源氏公子心中有深情,但对末摘花实在是虚伪了些,也温柔体贴...2018-08-03 21:10:54 1人喜欢
以前觉得从挑男人择偶标准的角度,男子气概的排序是:《金瓶梅》的西门庆>《源氏物语》的源氏公子>《红楼梦》的贾宝玉。
可现在突然觉得顺序完全颠倒了。
晴雯跟袭人闹别扭,宝玉支她出去,找了几方旧帕子让晴雯给林妹妹送过去。晴雯第一反应是觉得林姑娘肯定会嫌弃旧帕子,但宝玉告诉她尽管去送,林妹妹会懂的。那一个瞬间,那种宽容跟体贴,太有男子气概了。
源氏公子心中有深情,但对末摘花实在是虚伪了些,也温柔体贴,但爱自己大于爱他人,跟我的宝哥哥比不得呀。
脾气最坏的西门大官人只能是臭脾气的凤凰男了,没办法,骨子里的小家子气太阻碍自己,如果不是家大业大,娶不到老婆的,更别说谈恋爱了。以前觉得他跟应伯爵的友谊还有点儿好玩,介于帮闲跟基友之间。但从择偶的角度,除非愿意在宝马里哭的那种姑娘,否则没几个会选他。宝玉的话,有辆破自行车就行了。
源氏公子,论长相天下第一,一身才华技艺,但总给人一种薄情的感觉(才读三分之一),但除了对紫姬父亲记仇一下,回京对大家都蛮宽容的,算是个久处不厌的人吧。
我宝哥哥的脾气太好了,喜欢,喜欢,喜欢啊。像我这种,但凡是个人就觉得跟自己不合适,可宝哥哥的那种性子,喜欢啊,喜欢。
仔细访谈过身边的朋友,全是渣男,大家也都认,渣男中间能脱颖而出的话:脾气好数第一。反正让我找男朋友,肯定看重脾气好的。
回应 2018-08-03 21:10:54
-
dy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桐壺(The Paulownia Court)」の和歌 1 限りとてわかるる道のかなしきにいかまほしきは命なりけり I leave you, to go the road we all must go. The road I would choose, if only I could, is the other. 面临大限悲长别,留恋残生叹命穷。 2 宮城野の露吹き結ぶ風の音に小萩が本を思ひこそやれ At the sound of the wind, bringing dews to Miyagi Plain, I think of the tender hagi upon the moor. 冷露凄风夜,深宫...2011-05-02 01:25:52 2人喜欢
「桐壺(The Paulownia Court)」の和歌 1 限りとてわかるる道のかなしきにいかまほしきは命なりけり I leave you, to go the road we all must go. The road I would choose, if only I could, is the other. 面临大限悲长别,留恋残生叹命穷。 2 宮城野の露吹き結ぶ風の音に小萩が本を思ひこそやれ At the sound of the wind, bringing dews to Miyagi Plain, I think of the tender hagi upon the moor. 冷露凄风夜,深宫泪满襟。遥怜荒诸上,小草太孤零。 3 鈴虫の声の限りを尽くしても長き夜あかずふる涙かな The autumn night is too short to contain my tears Though songs of bell cricket weary, fall into silence. 纵然伴着秋虫泣,哭尽长宵泪未干。 4 いとゞしく虫の音しげき浅茅生に露をき添ふる雲の上人 Sad are the insect songs among the reeds. More sadly yet falls the dew from above the clouds. 哭声多似虫鸣处,添得宫人泪万行。 5 荒き風ふせぎし陰の枯しより小萩がうへぞ静心なき The tree that gave them shelter has withered and died. One fears for the plight of the hagi shoots beneath. 嘉荫凋残风力猛,剧怜小草不胜悲。 6 尋ねゆくまぼろしもがなつてにても玉のありかをそこと知るべく And will no wizard search her out for me, That even he may tell me where she is? 愿君化作鸿都客,探得香魂住处来。 7 雲のうへも涙に暮るる秋の月いかで住らむ浅茅生の宿 Tears dim the moon, even here above the clouds. Dim must it be in that lodging among the reeds. 欲望宫墙月,啼多泪眼昏。遥怜荒邸里,哪得见光明! 8 いときなき初元結ひに長き世を契る心は結びこめつや The boyish locks are now bound up, a man's. And do we tie a lasting bond for his future? 童发今承亲手束,合欢双带绾成无? 9 結びつる心も深き元結ひに濃き紫の色しあせずは Fast the knot which the honest heart has tied. May lavender, the hue of the troth, be as fast. 朱丝已绾同心结,但愿深红永不消。
回应 2011-05-02 01:25:52 -
eryu (签名档)
想不想时已是想,何不连不想也不想? 希望有个亲爱的妻子,情投意合,心领神会,深谈阔论。有时他满心都是可笑可泣之事,或者与自己无关而引人公愤之事,很想对妻子谈论。但这妻子木头木脑,对她说了又有什么用处。于是只得默默回思,独笑独叹。 纵观世间种种姻缘的配合,大多庸庸碌碌,很少见到出乎意外之美满姻缘。我等并无奢望,尚且不能称心如意;何况你们这些要求极高的人,什么样的女子才及格呢? 作为世间一般女子看待,...2019-08-07 14:26:26
想不想时已是想,何不连不想也不想?
希望有个亲爱的妻子,情投意合,心领神会,深谈阔论。有时他满心都是可笑可泣之事,或者与自己无关而引人公愤之事,很想对妻子谈论。但这妻子木头木脑,对她说了又有什么用处。于是只得默默回思,独笑独叹。
纵观世间种种姻缘的配合,大多庸庸碌碌,很少见到出乎意外之美满姻缘。我等并无奢望,尚且不能称心如意;何况你们这些要求极高的人,什么样的女子才及格呢?
作为世间一般女子看待,自然没有什么缺陷,但如果要选择终身伴侣,世间女子虽多,倒也不容易选择。辅佐朝廷,能成为天下柱石、安民治国之人虽然很多,但真能称职的人才,实在也很少见。……一般主妇总是长于此,短于彼;优于此,劣于彼。明知她有缺陷而勉强迁就的人,世间很少有这样的吧。这并不是像好色之徒那样的玩弄女性,想招致许多女子来比较。而是终身大事,想要一起白头偕老,所以应该郑重选定,务求其不必由丈夫费心矫正缺陷,如意称心。
有的人家,父亲年迈笨拙,兄长面目可憎。由此推察,这家女儿必不足道;哪里知道闺中竟有绰约之人,举止行动亦颇有风韵,虽然只是小有才艺,实在出人意料,使人深感兴味。这种人比起绝色无疵的美人来,虽然望尘莫及。但这种环境之中有这样的人,真让人舍不得啊!
还有一种人,地位比不上公卿,家中也没有人当过与公卿同列的宰相,只有四位的爵位。但世间的声望不错,本来的出身也不低贱,自由自在过着安乐的日子。这倒真是可喜的。这种家庭财产充足,颇可自由挥霍,不必节约;教养女儿,郑重其事,无微不至。这样成长起来的女子之中,倒有不少才貌双全的美人呢!
世间女子个个可爱,叫我难于舍弃。这便少不了吃苦头了!
试看古人前例:举凡年华鼎盛、官位尊荣、出人头地的人,大都不能长享富贵。我在今世,尊荣已属过分。全靠中间曾惨遭灾祸,沦落多时,才能长生至今。今后若再眷恋高位,恐怕寿数将尽。还不如早日入寺掩关,勤修佛法,既可为后世增福,又于今生消灾延寿。
日本现存的国宝级《源氏物语》绘卷,就是由平安时代宫内精通绘画的才女们所绘而成。
我倘若迁居东院,住在太接近公子的地方,倒反而与她们同化,难免受人各种侮辱。现在住在这里,虽然他来的次数不多,但总是特地为我而来,在我更有面子。
四季风物之中,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都令人赏心悦目。而明月洒照积雪之景,虽无色彩,却反而更加沁人心脾,令人神游。意味之浓厚与情趣之隽永,从未有胜于此时者。
高贵人家的子弟,升官晋爵尽可以随心所欲,素来骄奢成习,视研习学问为苦工,不屑从事。这样的人只知耽好游戏,官爵又随意晋升。趋炎附势之人,在表面阿谀奉承,博其欢心,腹中却难免蔑视讥笑。
她倒是个道地的诗人。每次做起古风诗歌,总离不开‘唐装’、‘濡袖’这些恨语。其实我也是这种人。墨守古法,不受新语影响,这原本也是很难得的。群贤集会之时,如在御前特地举行诗会时,吟诵友情,就必须用一定的字眼;吟咏相思,则必在第三句中用‘冤家’等字样。古人以为必须这样,读起来才顺口。……他们必须熟读各种诗歌笔记,牢记诗歌中所咏的各种名胜,然后从中选取语词来做诗。因此惯用的语句,大都千篇一律,没有变化。
我们女儿的教育上一定不用这些东西。凡为女子者,特别专研某一种学问,是极不相宜的。但若是对一切文艺一概不通,也是不好。总之,只要心地稳重,思虑周详,应付万事自有主意,便是好女子了。
而且这些伪造的故事,亦颇有富于情致、委婉曲折的地方,仿佛真有其事似的。所以明知是无稽之谈,却也不由得你不动心。比如看到那可怜的住吉姬的忧愁,便不免真心地同情她。还有一种故事,读时觉得荒诞不经,但因夸张得厉害,让人心惊目眩。之后再冷静地回想,觉得真是岂有此理,但阅读之时,却感到兴致勃勃。最近我那边的女侍常把这些古代故事念给那小姑娘听。我在一旁听着,觉得世间确有善于讲故事的人。我想这些都是惯于说谎的人信口开河,但也或许不是这样吧。……那我这真是瞎评故事小说了。其实,这些故事小说中,也有记述着神代以来世间真实故事的。像《日本纪》等书,不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那里面详细记录着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呢。
原来的故事小说,并非如实记载某一人的事迹,但无论善恶,都是真人真事。观之不足、听之不足,觉得这种事迹不能幽闭在一人心中,必须传诸后世,于是执笔写作。欲写一好人时,专选他所做的善事,突出善的一方;在写恶人时,又专选稀世少见的恶事,使两者相互对比。这些都是真实的事,并非世外之谈;中国小说与日本小说有所不同。同是日本小说,古代与现代也不相同;内容深浅各有差异。一概斥之为空言,也不太符合事实。
不但小说中如此,如今世上也有这样的人。这些女子自以为是,处处与人不同,难道她不知道随机应变吗?人品高尚的父母悉心教养出来的女儿,只有一个天真烂漫的性格,此外处处皆不如人,旁人不免要怀疑她的家庭教育,连她的父母也一并看不起,实在遗憾。反之,女儿行事像模像样,符合她的身份,则父母面上亦有光彩。又有些女子,小时被别人极口赞誉,而成人之后所做之事,所说之言,全无可取,这便更不足道了。所以切切不可让没见识的人称赞你的女儿。
只是这位小姐生长在偏僻地方,不知道言语之道。原来说话有一种技法。纵使是一些无聊的语句,只要从容不迫、斯斯文文地说出,别人听起来自然悦耳;纵使是毫无情趣的诗歌,只要吟时声调错落,余音婉转,首句和末句唱得缠绵悱恻,那么即使未深解诗歌的意义,让人听来也能大受感动。
如果你人留在家里,而心向着外面,那更使我痛苦;如果你人在他处,而心却能想念着我,那么就连我袖上的冰也会融解了。
你(夕雾)官位尚低,不受拘束,但切勿因此而毫无顾忌,任意行事。人心倘不自行抑制,自会愈来愈骄傲。这时若无心爱之人来加以镇定,贤人也会因为女人之事而身败名裂。
现在看到紫姬,觉得这个人多年来虽已看惯,耳濡目染,并无特别惊人之处,但毕竟无人及得上她,真是一个奇迹。从哪一点上看来,她的气度都很高雅,全身没有一点缺陷,见者自觉羞惭。她的容貌艳如花月,风姿新颖入时,再加上各种优雅的熏香融合其中,便形成了一种最高的风姿。今年比去年更盛,今日比昨日更美,永远清新动人,百看不厌。
源氏声誉权势达到最顶点的显现:皇后是其养女、天皇是其儿子,太政大臣是其老友,另一子夕雾也升迁为右大将,此等隆重无以复加。
为女子的,如果心中没有主见而一味顺从,便容易受到男子的轻侮。一个男子看中一个不应该看中的女子,而这女子并不坚决拒绝,那就难免会犯过失了。
她和髭黑二人,宿缘一定很深,所以才能长久相处。如果她当时被世人误认为是本人自择的夫婿,世人对她必然多少怀有轻蔑。这个人实在非常聪明啊!
我难道还有留恋,希望在这世间贪生吗?我自幼胸怀大志,总盼想成为人上之人,在公事与私事上皆可建立功勋。哪知力不从心,一事无成,一旦遇到一两个实际问题,才知自己全不中用。
白居易自嘲的诗句:“五十八翁方有后,静思堪喜亦堪嗟。一珠甚少还惭蚌,八子虽多不羡鸦。秋月晚生丹桂实,春风新长紫兰芽。持杯祝愿无他语,慎勿顽愚似汝爷!”下文又引末句,“爷”指柏木也。
女子持身甚难,而一生苦患,世间无出其右!如果对世间种种悲哀欢乐,一概漠不关心,只管韬晦沉默,又怎能享受世间荣华、慰藉人生无常呢?而且一个女子全无知识,如同白痴,岂不辜负了父母养育大恩而使他们伤心失望?万事藏在心中,就像古代寓言中的无言太子,即僧人所引为苦难的那种典型,明知世事善恶,却将自己的意见深埋心底,毕竟太乏味。但虽然心由自主,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恰到好处。
他对这件事已是心志坚定,我纵使劝谏,也是徒劳无益。明知他不会听从而偏要向他提出,不免太无聊了。
为了躲避人世忧患而遁入空门,声名反而不佳。只有真心有所感悟,心地澄澈,才可以任意去留。
但是我绝不会疏远她。恕我在这里说句放肆的话,您可从自己身上猜想:身为女子,只要心平气和,结果终是有益。如果心怀嫉妒,口出恶言,虽然一时之间,丈夫为了息事宁人,暂且让她几分,但毕竟不能永远依她的心意,一旦闹出事来,势必互相仇恨,成为冤家。
你把我搬出来作为示范,反而使我的缺点更加显著了。让人奇怪的是,你父亲自己有好色的毛病,还以为别人都不知道,而你稍有一点风流之举,他就当做一件大事,严厉训诫,又在背后担心。真所谓‘责人则明,恕己则昏’也。
这样的美男子,纵使有些风流勾当,别人也不会非难,鬼神也应该原宥的。他那艳丽清秀的样子,洋溢着青春蓬勃的气息,其中又看不到半点不识世情的幼稚。圆满成熟,无可挑剔,这时寻花问柳,也是理所当然。女人们怎么会不爱慕他呢?揽镜自视,又怎能不感自豪呢?
紫夫人不曾郑重其事地与源氏主君商议,源氏亦并未详细指示各种举措。但这位夫人的顾虑十分周到。源氏见她连佛道也如此精通,觉得此人之聪慧不可度量,十分叹佩。
紫夫人看了这番景象,再听琴笛之声,觉得今日是这一生最后一次了,对于向来不太注意的人也格外留意,不胜感慨。何况又看同辈的诸位夫人—过去每逢四时游宴,她们定会互相见面,虽怀竞争之心,表面上总是和睦相处—尽管谁都不能长久在世,但唯有我一人将最先消失得踪迹全无。
紫夫人想起许多往事,但并不啰里啰嗦地说起身后之事,只是从容地谈论着世间无常之事,语句简洁,含义深长,反比其他千言万语更为动人,显见其心中正有无限感慨。她看着明石皇后所生的皇子皇女,说道:“我很想亲眼看他们成家立业,对于这个无常之身,竟还有几分留恋呢。”
她(紫夫人)在青春时代,容貌过分娇艳,光彩四溢,有如春花之浓香,反而浅薄。今日只见无限清丽的风度,幽艳动人。
我(源氏)只有在和客人见面时,才能勉强克制哀思,强自镇静。但如今痴迷地过了几个月,形容枯萎,言语乖僻,只怕引起别人议论,以至流传恶名。外人传说我‘丧妻后神志痴迷,不能见客’,虽然同是恶评,但听人传说而想象我的痴迷之状,总比亲眼目睹丑态要好得多。
回应 2019-08-07 14:26:26
-
紫夫人的重病,恐怕就是因源氏而起的吧。不许她出家,身心都被绑架;紫夫人如此深爱源氏,却不得不与他人共享,且个个身份高贵,不乏皇亲国戚。如此愁闷的日子,过他做甚? 柏木就是个铁憨憨,取了妻还企图逾越三公主,不如夕雾中将人品千分之一。看的我好气啊这个渣男 紫夫人死了・゚( ノд`゚)
2021-07-05 13:04:39
-
eryu (签名档)
想不想时已是想,何不连不想也不想? 希望有个亲爱的妻子,情投意合,心领神会,深谈阔论。有时他满心都是可笑可泣之事,或者与自己无关而引人公愤之事,很想对妻子谈论。但这妻子木头木脑,对她说了又有什么用处。于是只得默默回思,独笑独叹。 纵观世间种种姻缘的配合,大多庸庸碌碌,很少见到出乎意外之美满姻缘。我等并无奢望,尚且不能称心如意;何况你们这些要求极高的人,什么样的女子才及格呢? 作为世间一般女子看待,...2019-08-07 14:26:26
想不想时已是想,何不连不想也不想?
希望有个亲爱的妻子,情投意合,心领神会,深谈阔论。有时他满心都是可笑可泣之事,或者与自己无关而引人公愤之事,很想对妻子谈论。但这妻子木头木脑,对她说了又有什么用处。于是只得默默回思,独笑独叹。
纵观世间种种姻缘的配合,大多庸庸碌碌,很少见到出乎意外之美满姻缘。我等并无奢望,尚且不能称心如意;何况你们这些要求极高的人,什么样的女子才及格呢?
作为世间一般女子看待,自然没有什么缺陷,但如果要选择终身伴侣,世间女子虽多,倒也不容易选择。辅佐朝廷,能成为天下柱石、安民治国之人虽然很多,但真能称职的人才,实在也很少见。……一般主妇总是长于此,短于彼;优于此,劣于彼。明知她有缺陷而勉强迁就的人,世间很少有这样的吧。这并不是像好色之徒那样的玩弄女性,想招致许多女子来比较。而是终身大事,想要一起白头偕老,所以应该郑重选定,务求其不必由丈夫费心矫正缺陷,如意称心。
有的人家,父亲年迈笨拙,兄长面目可憎。由此推察,这家女儿必不足道;哪里知道闺中竟有绰约之人,举止行动亦颇有风韵,虽然只是小有才艺,实在出人意料,使人深感兴味。这种人比起绝色无疵的美人来,虽然望尘莫及。但这种环境之中有这样的人,真让人舍不得啊!
还有一种人,地位比不上公卿,家中也没有人当过与公卿同列的宰相,只有四位的爵位。但世间的声望不错,本来的出身也不低贱,自由自在过着安乐的日子。这倒真是可喜的。这种家庭财产充足,颇可自由挥霍,不必节约;教养女儿,郑重其事,无微不至。这样成长起来的女子之中,倒有不少才貌双全的美人呢!
世间女子个个可爱,叫我难于舍弃。这便少不了吃苦头了!
试看古人前例:举凡年华鼎盛、官位尊荣、出人头地的人,大都不能长享富贵。我在今世,尊荣已属过分。全靠中间曾惨遭灾祸,沦落多时,才能长生至今。今后若再眷恋高位,恐怕寿数将尽。还不如早日入寺掩关,勤修佛法,既可为后世增福,又于今生消灾延寿。
日本现存的国宝级《源氏物语》绘卷,就是由平安时代宫内精通绘画的才女们所绘而成。
我倘若迁居东院,住在太接近公子的地方,倒反而与她们同化,难免受人各种侮辱。现在住在这里,虽然他来的次数不多,但总是特地为我而来,在我更有面子。
四季风物之中,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都令人赏心悦目。而明月洒照积雪之景,虽无色彩,却反而更加沁人心脾,令人神游。意味之浓厚与情趣之隽永,从未有胜于此时者。
高贵人家的子弟,升官晋爵尽可以随心所欲,素来骄奢成习,视研习学问为苦工,不屑从事。这样的人只知耽好游戏,官爵又随意晋升。趋炎附势之人,在表面阿谀奉承,博其欢心,腹中却难免蔑视讥笑。
她倒是个道地的诗人。每次做起古风诗歌,总离不开‘唐装’、‘濡袖’这些恨语。其实我也是这种人。墨守古法,不受新语影响,这原本也是很难得的。群贤集会之时,如在御前特地举行诗会时,吟诵友情,就必须用一定的字眼;吟咏相思,则必在第三句中用‘冤家’等字样。古人以为必须这样,读起来才顺口。……他们必须熟读各种诗歌笔记,牢记诗歌中所咏的各种名胜,然后从中选取语词来做诗。因此惯用的语句,大都千篇一律,没有变化。
我们女儿的教育上一定不用这些东西。凡为女子者,特别专研某一种学问,是极不相宜的。但若是对一切文艺一概不通,也是不好。总之,只要心地稳重,思虑周详,应付万事自有主意,便是好女子了。
而且这些伪造的故事,亦颇有富于情致、委婉曲折的地方,仿佛真有其事似的。所以明知是无稽之谈,却也不由得你不动心。比如看到那可怜的住吉姬的忧愁,便不免真心地同情她。还有一种故事,读时觉得荒诞不经,但因夸张得厉害,让人心惊目眩。之后再冷静地回想,觉得真是岂有此理,但阅读之时,却感到兴致勃勃。最近我那边的女侍常把这些古代故事念给那小姑娘听。我在一旁听着,觉得世间确有善于讲故事的人。我想这些都是惯于说谎的人信口开河,但也或许不是这样吧。……那我这真是瞎评故事小说了。其实,这些故事小说中,也有记述着神代以来世间真实故事的。像《日本纪》等书,不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那里面详细记录着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呢。
原来的故事小说,并非如实记载某一人的事迹,但无论善恶,都是真人真事。观之不足、听之不足,觉得这种事迹不能幽闭在一人心中,必须传诸后世,于是执笔写作。欲写一好人时,专选他所做的善事,突出善的一方;在写恶人时,又专选稀世少见的恶事,使两者相互对比。这些都是真实的事,并非世外之谈;中国小说与日本小说有所不同。同是日本小说,古代与现代也不相同;内容深浅各有差异。一概斥之为空言,也不太符合事实。
不但小说中如此,如今世上也有这样的人。这些女子自以为是,处处与人不同,难道她不知道随机应变吗?人品高尚的父母悉心教养出来的女儿,只有一个天真烂漫的性格,此外处处皆不如人,旁人不免要怀疑她的家庭教育,连她的父母也一并看不起,实在遗憾。反之,女儿行事像模像样,符合她的身份,则父母面上亦有光彩。又有些女子,小时被别人极口赞誉,而成人之后所做之事,所说之言,全无可取,这便更不足道了。所以切切不可让没见识的人称赞你的女儿。
只是这位小姐生长在偏僻地方,不知道言语之道。原来说话有一种技法。纵使是一些无聊的语句,只要从容不迫、斯斯文文地说出,别人听起来自然悦耳;纵使是毫无情趣的诗歌,只要吟时声调错落,余音婉转,首句和末句唱得缠绵悱恻,那么即使未深解诗歌的意义,让人听来也能大受感动。
如果你人留在家里,而心向着外面,那更使我痛苦;如果你人在他处,而心却能想念着我,那么就连我袖上的冰也会融解了。
你(夕雾)官位尚低,不受拘束,但切勿因此而毫无顾忌,任意行事。人心倘不自行抑制,自会愈来愈骄傲。这时若无心爱之人来加以镇定,贤人也会因为女人之事而身败名裂。
现在看到紫姬,觉得这个人多年来虽已看惯,耳濡目染,并无特别惊人之处,但毕竟无人及得上她,真是一个奇迹。从哪一点上看来,她的气度都很高雅,全身没有一点缺陷,见者自觉羞惭。她的容貌艳如花月,风姿新颖入时,再加上各种优雅的熏香融合其中,便形成了一种最高的风姿。今年比去年更盛,今日比昨日更美,永远清新动人,百看不厌。
源氏声誉权势达到最顶点的显现:皇后是其养女、天皇是其儿子,太政大臣是其老友,另一子夕雾也升迁为右大将,此等隆重无以复加。
为女子的,如果心中没有主见而一味顺从,便容易受到男子的轻侮。一个男子看中一个不应该看中的女子,而这女子并不坚决拒绝,那就难免会犯过失了。
她和髭黑二人,宿缘一定很深,所以才能长久相处。如果她当时被世人误认为是本人自择的夫婿,世人对她必然多少怀有轻蔑。这个人实在非常聪明啊!
我难道还有留恋,希望在这世间贪生吗?我自幼胸怀大志,总盼想成为人上之人,在公事与私事上皆可建立功勋。哪知力不从心,一事无成,一旦遇到一两个实际问题,才知自己全不中用。
白居易自嘲的诗句:“五十八翁方有后,静思堪喜亦堪嗟。一珠甚少还惭蚌,八子虽多不羡鸦。秋月晚生丹桂实,春风新长紫兰芽。持杯祝愿无他语,慎勿顽愚似汝爷!”下文又引末句,“爷”指柏木也。
女子持身甚难,而一生苦患,世间无出其右!如果对世间种种悲哀欢乐,一概漠不关心,只管韬晦沉默,又怎能享受世间荣华、慰藉人生无常呢?而且一个女子全无知识,如同白痴,岂不辜负了父母养育大恩而使他们伤心失望?万事藏在心中,就像古代寓言中的无言太子,即僧人所引为苦难的那种典型,明知世事善恶,却将自己的意见深埋心底,毕竟太乏味。但虽然心由自主,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恰到好处。
他对这件事已是心志坚定,我纵使劝谏,也是徒劳无益。明知他不会听从而偏要向他提出,不免太无聊了。
为了躲避人世忧患而遁入空门,声名反而不佳。只有真心有所感悟,心地澄澈,才可以任意去留。
但是我绝不会疏远她。恕我在这里说句放肆的话,您可从自己身上猜想:身为女子,只要心平气和,结果终是有益。如果心怀嫉妒,口出恶言,虽然一时之间,丈夫为了息事宁人,暂且让她几分,但毕竟不能永远依她的心意,一旦闹出事来,势必互相仇恨,成为冤家。
你把我搬出来作为示范,反而使我的缺点更加显著了。让人奇怪的是,你父亲自己有好色的毛病,还以为别人都不知道,而你稍有一点风流之举,他就当做一件大事,严厉训诫,又在背后担心。真所谓‘责人则明,恕己则昏’也。
这样的美男子,纵使有些风流勾当,别人也不会非难,鬼神也应该原宥的。他那艳丽清秀的样子,洋溢着青春蓬勃的气息,其中又看不到半点不识世情的幼稚。圆满成熟,无可挑剔,这时寻花问柳,也是理所当然。女人们怎么会不爱慕他呢?揽镜自视,又怎能不感自豪呢?
紫夫人不曾郑重其事地与源氏主君商议,源氏亦并未详细指示各种举措。但这位夫人的顾虑十分周到。源氏见她连佛道也如此精通,觉得此人之聪慧不可度量,十分叹佩。
紫夫人看了这番景象,再听琴笛之声,觉得今日是这一生最后一次了,对于向来不太注意的人也格外留意,不胜感慨。何况又看同辈的诸位夫人—过去每逢四时游宴,她们定会互相见面,虽怀竞争之心,表面上总是和睦相处—尽管谁都不能长久在世,但唯有我一人将最先消失得踪迹全无。
紫夫人想起许多往事,但并不啰里啰嗦地说起身后之事,只是从容地谈论着世间无常之事,语句简洁,含义深长,反比其他千言万语更为动人,显见其心中正有无限感慨。她看着明石皇后所生的皇子皇女,说道:“我很想亲眼看他们成家立业,对于这个无常之身,竟还有几分留恋呢。”
她(紫夫人)在青春时代,容貌过分娇艳,光彩四溢,有如春花之浓香,反而浅薄。今日只见无限清丽的风度,幽艳动人。
我(源氏)只有在和客人见面时,才能勉强克制哀思,强自镇静。但如今痴迷地过了几个月,形容枯萎,言语乖僻,只怕引起别人议论,以至流传恶名。外人传说我‘丧妻后神志痴迷,不能见客’,虽然同是恶评,但听人传说而想象我的痴迷之状,总比亲眼目睹丑态要好得多。
回应 2019-08-07 14:26:26
论坛 · · · · · ·
日本文學的巔峰之作 | 来自胖胖 | 5 回应 | 2020-07-31 19:01:56 |
恕我无礼 | 来自铁书立 | 57 回应 | 2019-06-01 17:10:44 |
看源氏物语的中文版本相当于看一本网络耽美小说 | 来自忏聒 | 2018-09-06 03:48:52 | |
0000000000000000 | 来自火火的夏天 | 1 回应 | 2017-10-21 11:36:39 |
钱稻孙译《源氏物语》第一帖 | 来自務-虛-眞-人 | 10 回应 | 2017-01-24 17:36:17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4 )
-
Penguin Classics (2002)7.6分 37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8.4分 393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8.0分 3563人读过
-
每满100-50
-
低至5元,每满69减20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8.3分 375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非实体收集01 (36.4℃)
- 读10本书不如好书读10遍 (丁小云)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之一已满】 (几几哭倒在厕所)
- 史上最伟大的100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东方快车)
- 鬼 談 雜 章 (L.C.)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源氏物语的评论:
feed: rss 2.0
28 有用 荒废灰 2014-10-03 00:52:01
和红楼梦比是有些过份了,就我国的审美标准来说,批判现实主义不浓,不是成功作品,况且又玩弄女性,其实我是也没觉得那景致写得有多秀美,女子有多精致,也谈不上朦胧,若是和川端比,没发比,川端的才是日本古典美最准确的临摹,但是介于时间,初步的“物哀”,引起滥觞都成了村上春树难圆的无厘头死亡,从这点看,倒是和《红楼梦》里林妹妹病引发的后事效仿一片,有的拼啊!
49 有用 圆影 2008-10-22 22:32:05
生活优雅 情感扭曲 心理变态
19 有用 三和后浪える酱 2015-07-14 00:12:05
不止甄嬛传,看天龙八部也总觉得有红楼梦和源氏物语的影子。比如,秦家寨的暗器名曰天王补心针,薛宝钗除了冷香丸还吃天王补心丹。段正淳的女人,刀白凤不就是葵姬么,康敏不就是六条御息所么,秦红棉甘宝宝阮星竹李青萝不就是胧月夜么?
45 有用 撒旦的表妹 2016-07-14 09:34:07
这本书在当时应该属于宫廷小说一类,满足平民对皇室贵族生活的好奇心:原来上流社会的日常就是对对诗、偷偷情、拜拜佛、做法事。全书用了大概不下100个“世间少有”来形容谁谁长得美。而对于细节描写,从长相到衣饰到起居饮食基本没有,这一点跟《红楼梦》没法比,更不提深层文化内涵,可能最相似的就是都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谱。但是可以了解当时的日本社会文化,有时间的话看看还是挺不错的,就是太长,花了半个月才看完。另... 这本书在当时应该属于宫廷小说一类,满足平民对皇室贵族生活的好奇心:原来上流社会的日常就是对对诗、偷偷情、拜拜佛、做法事。全书用了大概不下100个“世间少有”来形容谁谁长得美。而对于细节描写,从长相到衣饰到起居饮食基本没有,这一点跟《红楼梦》没法比,更不提深层文化内涵,可能最相似的就是都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谱。但是可以了解当时的日本社会文化,有时间的话看看还是挺不错的,就是太长,花了半个月才看完。另外古代人寿命这么短大概跟近亲结婚+太早生育有很大关系吧~ (展开)
117 有用 bendao 2009-04-26 01:28:35
没看过可以不看
0 有用 Percival 2022-06-28 18:15:20
@2019-02-27 21:32:41
0 有用 南亭亭长 2022-06-27 21:59:22
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呢
0 有用 无爱可诉 2022-06-21 19:18:27
@2021-02-18 12:02:24
0 有用 航迹云 2022-06-15 10:43:59
太碎了。
0 有用 梦原望 2022-05-11 17:09:43
紫式部这么喜欢白居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