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1981年初版后,多次再版,并有数种外文译本。此插图本版有精美彩图二百余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泽厚(1930- ),哲学家。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1954年毕业。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1992年起任美国科罗拉多学院哲学系讲座教授。
李泽厚成名于1950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1980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家在启蒙的路径上艰辛前行。1990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
主要著作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我的哲学提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己卯五说》等。
目录 · · · · · ·
在线阅读:http://www.artwe.com/magazine.php?id=537
目录
一 龙飞凤舞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历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 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 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 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图版目录
· · · · · · (收起)
目录
一 龙飞凤舞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历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 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 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 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图版目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黑格尔论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时曾说,这是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3页 -
对使用工具的合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化和凝冻在物质生产工具上,是真正的物化活动;后者是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和凝冻在这些所谓“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它们只是物态化的活动。 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中。 “女娲”“伏羲”……在真正远古人们的观念中,它们却是巨大的龙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 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伏羲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美的历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美的历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2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9.2分 39074人读过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8.8分 10507人读过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9.1分 120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纸上推荐(社科) (Dr. En)
- 考研路上专业书 (虎折)
- 我的电子书文库 (Todd)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N年书目(持续添加中……) (一步天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美的历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银河发吃指南 2005-11-26 14:42:55
一般
0 有用 softnan 2015-07-28 11:12:34
科举取士是中国古代文艺出现转折变化的重要因素,数次大规模残酷的政权斗争所摸索出来的新治理方式,容许小地主阶层跻身朝庭操作国家机器,时代精神逐渐从文明草创时的宏大粗犷走向精细雅致,由外而内,终成含蓄内敛。
0 有用 三七莲华 2014-07-02 21:10:33
非常经典,大学时候买的书,如今读第三遍了,依然常读常新。这个版本配图很好的。
0 有用 琵琶莲花郁轮袍 2015-12-02 21:43:57
高山仰止 2020.2.23 美学认知的塑造读物 行文、内容 可以反复阅读
0 有用 旖旎♫♪♬ 2006-06-21 01:18:35
高一阅读课在附中阅览室看完的.好书.
0 有用 xjway 2022-05-23 20:11:50
美是形式是结果是目的是手段是感性是理性是个性是群体是发展是传承是模因是真是善…… 感谢李泽厚先生搭建的架构给予的启蒙
0 有用 枝枝 2022-05-10 16:54:36
考研的时候读的 记得写得真的太美了
0 有用 正在生活的煊煊 2022-04-11 22:30:24
经典好书,每一章每一节都是文采飞扬,娓娓道来,清晰调理,值得所有对“美”有兴趣的人读
0 有用 吾丧我 2022-03-20 22:37:05
印象深刻的是第六章佛陀世容,苏轼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明清的伤感主义。
0 有用 松柏一样自由 2022-03-16 22:10:00
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 最后一句话说的太棒了,结语真的可以反复背诵。读起来真的畅快淋漓一气呵成。这本书也是一次美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