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作者简介 · · · · · ·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目录 · · · · · ·
致谢
度量衡说明
明代诸帝
明代的两京十三布政司衅
第一章 财政组织与通行的做法
第二章 16世纪的现实与主要的财政问题
第三章 田赋(一)――税收结构
第四章 田赋(二)――税收管理
第五章 盐的专卖
第六章 杂色收入
第七章 财政管理
第八章 结语
书名略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人也喜欢 · · · · · ·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制度、技术与思想文化因素的交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明朝力图在一个广大的帝国内强制推行其野心勃勃的中央集权的财政制度,这种做法超出达到这种程度的技术水平。这种技术水平包括实际的技术手段和专门的经济知识。表现为交通运输、信息交流及其它服务性事业,货币和银行规则,会计统计和数据保存的技巧,甚至官员的心态。 &g... (展开)> 更多书评26篇
-
麻烦你,我要鱼丸粗面。 (上善若水 利万物而不争)
家长制政治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吧。如果改良,恐怕清朝是没有任何改良的,以致地面不靖,很多商人出走新加坡。(装逼时间:来自新加坡博物馆的数据统计) 那么问题来了,当下这个意识心态有无得到改良?很多商人是否也存在着出走的打算?地面不靖只是指战乱吗?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多是肯定。那么需要问一句,怎么办。(我不收税,所以我不提供建设性意见)2018-09-25 16:33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帝国的财政管理也不例外。由检察官员审核财政,设立六部,政府发行纸币,利用大运河作为南北交流的主干线,与游牧部族进行茶马贸易,实行开中盐法以充裕边防,以上这些做法是效仿前朝。另一方面,统治权力更加集中在皇帝手中,高悬在上。国家收入很大程度上依靠土地,严格控制海上贸易,闭关锁国。 ……为了维系帝国的持久,皇帝严格而全面地控制着整个国家的财政命脉。然而,帝国地域广大,各地差异性很大,加之前近代时期的交通...2015-06-02 15:37
帝国的财政管理也不例外。由检察官员审核财政,设立六部,政府发行纸币,利用大运河作为南北交流的主干线,与游牧部族进行茶马贸易,实行开中盐法以充裕边防,以上这些做法是效仿前朝。另一方面,统治权力更加集中在皇帝手中,高悬在上。国家收入很大程度上依靠土地,严格控制海上贸易,闭关锁国。……为了维系帝国的持久,皇帝严格而全面地控制着整个国家的财政命脉。然而,帝国地域广大,各地差异性很大,加之前近代时期的交通与交流十分不便,不利于实行中央集权的政策,缺乏实现这种目标的手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历代王朝皆倾向于沿用前朝的经验。…………明朝以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呈现巨大的地域差异。……明代的统治者考虑到发展这些先进的经济部门只会扩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反过来会威胁到帝国的政治统一。因此他们更希望各地都保持同一发展水平,至于经济部门是否落后并不重要。…………明代中国从来没有吧自己的周邻视为竞争对手,所以就要付出落后的代价。明代统治者自己看来,他们没有必要修改它们的政策。相反,他们有理由继续推行传统的方针,不折不扣地以儒家学说为指导,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这个悲剧在于尽管他们提倡简明与划一,但是他们的政策是以国家经济活动保持最低水平为基础的,……中国内部的多样性使得任何来自于中央的单一控制都是不切实际的,在财政管理方面尤其如此。……宣布一条统一的法律是一回事,但它是怎么贯彻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则是另外一回事, 试图去弥合这种差异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在帝国建立初期,政府的规定就已经被变通执行了,皇帝的诏令打了折扣,官方的数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篡改了。……在落后的情况下,上层制定的财政方案无法与下层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中央集权的愿望超出了当时的政府实现这种愿望的技术手段。…………明朝官员在财政上“拆东墙补西墙”,……我们所说的明代盐课实际上包含了一部分田赋。而明中期以后,田赋与其他收入也混淆不清,无法分开。…………明代的制度多数难以准确地分类与定性,它们是不断变化的。这种改变更多的是导因于外部情况的变化与管理者的操纵与变通,而不是其自身的发展。……回应 2015-06-02 15:37 -
坐忘 (四海无人对夕阳)
明朝以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巨大的地域差异。在当时的经济构成中,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很少,而且它们也仅仅在一定地区有影响。明代的统治者考虑到发展这些先进的经济部门只会扩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反过来会威胁到帝国的政治统一。因此他们更希望各地都保持同一发展水平,至于经济部门是否落后并不重要。2012-08-28 14:38
-
流星飞绊 (开始退休生活)
在明朝的政治体制下,除了皇帝以外,没有一个中枢机构来管理帝国的财政。……户部尚书管理日常财政事务,但没有皇帝的同意,他们无法行事。…… …… 在财政领域中,事无巨细都要皇帝处理,…… ……在王朝早期,大部分税收都是征收实物,政府必须避免税收积压在中间层次,一面加重服务事业的负担。……其方法是每个税收征集机构都要直接运赋税到制定的分配部门,收入与开支项目相抵就明白销注,完成解运。在这种体制下,大宗赋...2015-06-04 15:20
在明朝的政治体制下,除了皇帝以外,没有一个中枢机构来管理帝国的财政。……户部尚书管理日常财政事务,但没有皇帝的同意,他们无法行事。…………在财政领域中,事无巨细都要皇帝处理,…………在王朝早期,大部分税收都是征收实物,政府必须避免税收积压在中间层次,一面加重服务事业的负担。……其方法是每个税收征集机构都要直接运赋税到制定的分配部门,收入与开支项目相抵就明白销注,完成解运。在这种体制下,大宗赋税解运并不多见,……即使解运的物资很少,但都是财政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如果他们放松管理,将会开创先例,从而导致整个财政体系的崩溃。到了帝国末期,由于地方一级的财政偏离了规章,皇帝对全国财政控制已经相当松弛了,但每一件小事都必须经由皇帝参与决策的习惯却仍然保持下来。…………即使表面看起来很有作为的皇帝一般都很少对开国皇帝确立的财政法规进行修改,他们突破常规的办法是认可临时的特例。这种变化遵循以下的程序:首先由下级官僚提出奏请,然后在其部门内适用这一特例。皇帝很可能将其余其他公事一起批准。然后确立必要的先例。……这是最初提出的特殊例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做法。从那以后,就不再需要奏请,要么通过低估的法律下达给其他部门,要么随后不公开地进行改革。在这种方式下,一次大规模的改革最后完成可能要花费好几十年时间。……当然,也有一些早期的禁令,特别是得不到贯彻执行的法规,也无需太长时间就会作废。……在行政管理中另一个自相矛盾的事情是在明朝后期,尽管专制皇权仍在,但许多皇帝发现他们自己相对官僚处于守势,这些官僚经常对皇帝的开支习惯提出异议。……君主的个人开销与公共财政密切相关。……但是因为皇帝拥有最终权力,官员们只能是提出抗议,或者以夸大上天的征兆来警示任性妄为的皇帝。但当这些办法失效之后,他们就无计可施了。而且它们也市场面临着君主报复的危险。……表面上看,阁臣没有什么影响力。但由于皇帝的原因使他们有相当大的实际影响力。……这些人宿德重望,深受信任,在皇帝和各部官员之间充当了调解者,是朝廷的稳定力量。…………如果皇帝藐视道德、祖制、民意以及有声望的老臣的意见,执意滥用权力,却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遏制皇帝的行为。回应 2015-06-04 15:20
-
麻烦你,我要鱼丸粗面。 (上善若水 利万物而不争)
家长制政治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吧。如果改良,恐怕清朝是没有任何改良的,以致地面不靖,很多商人出走新加坡。(装逼时间:来自新加坡博物馆的数据统计) 那么问题来了,当下这个意识心态有无得到改良?很多商人是否也存在着出走的打算?地面不靖只是指战乱吗?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多是肯定。那么需要问一句,怎么办。(我不收税,所以我不提供建设性意见)2018-09-25 16:33
论坛 · · · · · ·
中央集权优先于技术能力 | 来自天空的星 | 2013-05-26 | |
繁琐 | 来自七大白马 | 2005-11-28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了解明史需要读的10本书 (西丰客人)
- 《我们怎样阅读中国》书目与丛书 (全金属小棉袄)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中 国 问 题】政治经济历史篇 (上古天真の221)
- 社会学研究书单-3 (西达多)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虾米 2017-12-13
比起黄仁宇那几本动辄在几个世纪间来回穿梭,或者把东方和西方做硬生生对比的“大历史”,这本证据确凿考证详尽的书至少更让人觉得踏实些。虽然我很少弄得明白它的细部究竟在讲些什么。
0 有用 小红帽 2010-07-02
有用的。
0 有用 和运超 2008-01-14
很好的书,值得学习
0 有用 首席备胎 2009-12-03
从此书看,黄仁宇绝非浪得虚名啊
0 有用 天空的星 2013-05-26
仅靠君主(万历)的道德管制或政治强人(张居正etc.)的政权强制无法摆脱帝国的危机,财政政策在技术和目标上的调试才是正道。
0 有用 林杰 2019-02-08
大明亡于财政破产。
0 有用 飞扬的青菜 2019-02-01
读了好久且头疼...是因为我相关知识匮乏的缘故。稍微记几点粗的:1.低税政策不仅不能真正使老百姓的压力变轻,反而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2.“征收较高的税收非明朝管理体制能力所及。”明代财政管理水平倒退。3.上层集中的财政权利,下层摊派的财政责任。
0 有用 我心飞翔 2019-01-10
任何时候税收改革都是很难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利益的事情不好弄,本书的观点可以看看,就是现在这样的信息化技术也不能很好的处理税收实务,呵呵
0 有用 pineberry 2018-12-22
把明代庞杂的税收与财政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论据充分,史料详实。明代是中国积贫积弱的开始,所以开国君主有文化多么重要!
0 有用 天下行 2019-01-09
作为工科生,粗粗读了一遍,模模糊糊,实在有点吃力。感觉从一开始,整个税收财务体系的设计就是为了将人禁锢在土地上,权力的交叉,顶层人员的眼界...等等等等,与实际需求的冲突,处处存在多种规则并存...混乱,直到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