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套书分了四卷,我们试图以这些影像和文字来廓清关乎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的记忆细节,并分别以《演出》、《野地》、《画皮》、《锄禾》做了各卷的命名。
同谋不是故作玄虚,我们谋求的是一种参与。重在参与成为我们从事一些重大事件的必需的姿态。关于记忆就是这样。记忆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的生命底幕里的一些不能褪去的符号,它是细节,或是象征,成为这一次编撰和阅读的第一因由。记忆是动态的,它会随着时间的风化而日渐没有棱角。我们需要盘点这些曾经分明的棱角,让它在风化之前或者在风化的进程里,仍然更多地留存于我们的生命深处。
我们总是能在这些影像和文字里找见自己或者自己的上一代人、上上代人的去影,在记忆里我们重温这些去影以及去影的背景。在重温中,我们苏醒:我们仍然在路上。重温使我们发掘出那些关乎时代的深烙的印迹。我们个性的重温的结果是我们找到了成长的共性。我们以集体的名义...
(展开全部)
我们总是能在这些影像和文字里找见自己或者自己的上一代人、上上代人的去影,在记忆里我们重温这些去影以及去影的背景。在重温中,我们苏醒:我们仍然在路上。重温使我们发掘出那些关乎时代的深烙的印迹。我们个性的重温的结果是我们找到了成长的共性。我们以集体的名义在进行着这样的重温。这样的重温有着广远的深意。
一些影像和一些文字构成了我们重温的标本。重温使我们渐渐地亲近灯火,城市的,或者乡村的。我们共同有了这些盘点记忆的阅历,我们彼此不再孤单。
读了这四部由李蕾老师写的集体记忆,每读一遍,心中总是充满了慕名的感动,虽说这份集体可能是并不属于九零后吧,但我确确实实在这部书里找到了我童年的回忆,现在像李蕾这样真正的作家恐怕是少之又少了,她是我见过的唯一不玩文字游戏的作家。她的文字就像老狼的声音
> 更多短评 1 条
> 更多书评 1篇
> 11人读过
> 20人想读
订阅关于乡村.野地-集体记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如歌的行板 2013-03-17 23:03:59
读了这四部由李蕾老师写的集体记忆,每读一遍,心中总是充满了慕名的感动,虽说这份集体可能是并不属于九零后吧,但我确确实实在这部书里找到了我童年的回忆,现在像李蕾这样真正的作家恐怕是少之又少了,她是我见过的唯一不玩文字游戏的作家。她的文字就像老狼的声音
0 有用 如歌的行板 2013-03-17 23:03:59
读了这四部由李蕾老师写的集体记忆,每读一遍,心中总是充满了慕名的感动,虽说这份集体可能是并不属于九零后吧,但我确确实实在这部书里找到了我童年的回忆,现在像李蕾这样真正的作家恐怕是少之又少了,她是我见过的唯一不玩文字游戏的作家。她的文字就像老狼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