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上海的风花雪月》的主要内容是:上海,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曾经是个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是西北,最时髦,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三十年的对外封闭,使上海的昔日繁华被掩埋在厚厚的历史烟尘中。陈丹燕以一个探寻者和怀旧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历史中,录访散落在街巷中的历史遗迹,回望她不曾经历过的旧日时光;在张爱玲、张学良、颜文梁等历史名人住过的老房子时遥想他们的人生往事,慨叹于无尽的世事沧桑;透过今日上海的新风气:咖啡馆、洒吧、舞厅、美容院,捕捉把握当代上海人的生活情趣和微妙心态;从饱经磨难而永不改其高洁优雅的张可女士身上,从曾经享尽荣华富贵又曾经一贫如洗而仍不失其精美华贵神韵的郭家小姐身上,发掘出杰出的上海女子所特有的风骨……大量珍贵的老归咎与内文相映生辉。可视为一部文化含量丰富、风格温雅的上海野史。
作者简介 · · · · · ·
陈丹燕,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66年在上海上小学,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
1972年在上海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
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2年毕业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是关于西方儿童幻想文学的研究,《让生活扑进童话:西方现代童话的新倾向》,获全国儿童文学论文优秀论文奖。获文学学士学位。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同时年始小说和散文创作和儿童文学翻译。
1983年出版长篇童话译著《小老鼠斯图亚特》。等等。
目录 · · · · · ·
喜欢读"上海的风花雪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上海的风花雪月"的人也喜欢 · · · · · ·
上海的风花雪月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上海的风花雪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 更多书评26篇
-
陈丹燕作为“小资教母”,其非虚构写作的独特写作方式已经略优于其他上海怀旧书写的现代作家,夏中义教授曾夸赞她的笔触为诗性质感,主观意识的介入使她的文章更具可读性。对于上海历史遗留物象的大理渲染也揭露了她对于上海怀旧书写的特殊情结。对于上海城市性格的塑造这一块,她的贡献还是可圈可点的。
2018-06-19 16:08
-
如今来上海谋生的欧洲人真的是很多了起来。十多年前,上海的外国人大都坐在大玻璃前放了国际旅行社的牌子的汽车上,花花绿绿的,散发着不是花露水的那种香气。在南京路的工艺品商店外面,马路上总会围着一些人看它们,上海人好奇而羡慕地看着他们。那种默默的眼光真的能抹杀人的自知之明,何况人在旅途中,远离了日常生活。于是,就连里面个子小,身体胖,头发少,总之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位,都做出亲王的样子登上车去。
2017-07-21 16:49
-
他是受这里客人欢迎的人,许多人和他相熟,就像弄堂里从前补碗的人,大家对他没有什么可矜持的,只是推心置腹。他的笑演里,除了生意人的和气以外还有卖假货的人队买主藏而不露的审度。谁也不用在他面前摆谱,大家都是假货朋友,靠他撑门面,讨生活的人。 他只要一来,时代咖啡馆里马上就有一种回到弄堂的轻松和实际,虚荣和精明,进取和稳健。他把这里看上去形形色色的人都串了起来,就像在淮海路的一条大弄堂里,星期天时候的...
2017-07-21 16:41
-
陈丹燕作为“小资教母”,其非虚构写作的独特写作方式已经略优于其他上海怀旧书写的现代作家,夏中义教授曾夸赞她的笔触为诗性质感,主观意识的介入使她的文章更具可读性。对于上海历史遗留物象的大理渲染也揭露了她对于上海怀旧书写的特殊情结。对于上海城市性格的塑造这一块,她的贡献还是可圈可点的。
2018-06-19 16:08
-
如今来上海谋生的欧洲人真的是很多了起来。十多年前,上海的外国人大都坐在大玻璃前放了国际旅行社的牌子的汽车上,花花绿绿的,散发着不是花露水的那种香气。在南京路的工艺品商店外面,马路上总会围着一些人看它们,上海人好奇而羡慕地看着他们。那种默默的眼光真的能抹杀人的自知之明,何况人在旅途中,远离了日常生活。于是,就连里面个子小,身体胖,头发少,总之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位,都做出亲王的样子登上车去。
2017-07-21 16:49
-
陈丹燕作为“小资教母”,其非虚构写作的独特写作方式已经略优于其他上海怀旧书写的现代作家,夏中义教授曾夸赞她的笔触为诗性质感,主观意识的介入使她的文章更具可读性。对于上海历史遗留物象的大理渲染也揭露了她对于上海怀旧书写的特殊情结。对于上海城市性格的塑造这一块,她的贡献还是可圈可点的。
2018-06-19 16:08
-
如今来上海谋生的欧洲人真的是很多了起来。十多年前,上海的外国人大都坐在大玻璃前放了国际旅行社的牌子的汽车上,花花绿绿的,散发着不是花露水的那种香气。在南京路的工艺品商店外面,马路上总会围着一些人看它们,上海人好奇而羡慕地看着他们。那种默默的眼光真的能抹杀人的自知之明,何况人在旅途中,远离了日常生活。于是,就连里面个子小,身体胖,头发少,总之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位,都做出亲王的样子登上车去。
2017-07-21 16:49
-
他是受这里客人欢迎的人,许多人和他相熟,就像弄堂里从前补碗的人,大家对他没有什么可矜持的,只是推心置腹。他的笑演里,除了生意人的和气以外还有卖假货的人队买主藏而不露的审度。谁也不用在他面前摆谱,大家都是假货朋友,靠他撑门面,讨生活的人。 他只要一来,时代咖啡馆里马上就有一种回到弄堂的轻松和实际,虚荣和精明,进取和稳健。他把这里看上去形形色色的人都串了起来,就像在淮海路的一条大弄堂里,星期天时候的...
2017-07-21 16:41
论坛 · · · · · ·
寻找1999年12月12日丢失这本书的一个上海女孩 | 来自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6 回应 | 2016-05-14 |
上海的风花雪月 | 来自花花 | 2009-01-19 | |
初识陈丹燕。 | 来自蝉 | 2008-08-29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作家出版社版 2001-3 / 927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名中的地名 ([已注销])
- 陈丹燕作品整理 (死生契阔)
- 我的藏书 (刘洒洒)
- 陈丹燕 (大眼睛豆豆)
- [Book] 历史与社会 (最爱cheesecake)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上海的风花雪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owiowi 2008-09-14
记得最后的那张上海地图
0 有用 Mary Next Door. 2007-09-02
所有的东西都像水,流着就流走了,存着就干了。绚丽的回忆终将苍白。
0 有用 小锡兵 2009-02-03
上海一二
0 有用 [已注销] 2008-10-19
在雕刻时光翻完
0 有用 死宅浪给飘白 2009-10-08
没什么意思
0 有用 招风耳 2019-02-13
2017.1 军训 新上海小资写旧上海小资
0 有用 Roseanna 2018-12-23
中学时候看的,那时候还很爱张爱玲,决心要去上海读大学;后来工作,去上海出差很多次,每次都是酒店公司两点一线,上海对于我还是那个美丽又模糊的所在;上海人其实很可爱,记忆中在国内感受到为数不多的几次人性温暖大都是在上海~
0 有用 某西西 2018-09-05
18年前买的书终于看掉了。最喜欢几篇写人物的,感恩节大餐,张可和王元化,郭家小姐,还有传教士的私人相册。
0 有用 Frida 2018-07-29
油腻,咖啡馆女文青文学鼻祖?“消失在乡下人铁锤下”这句相当令人反感
0 有用 猶黎士 2018-07-01
並非長吁短嘆,反倒是對特別充實的內容,輕輕提起輕輕放下,更想看到一篇篇人物專訪和專題特稿,但現在的樣子也很不錯,味道川流而不滯在。貫穿全書的是上海人對西方的鄉愁,提到彼得堡、巴黎、紐約作為後共產、貴族、流動的三方面的對照有點意思,尤其是點出白俄移民對上海人對西方“思鄉病”的植入有重大促動,這一點很是要緊,對比亞洲其他現代都會,“西方”可能更是暴發戶(或後來的快餐式、摩登機械式)而非貴族式的存在,遑... 並非長吁短嘆,反倒是對特別充實的內容,輕輕提起輕輕放下,更想看到一篇篇人物專訪和專題特稿,但現在的樣子也很不錯,味道川流而不滯在。貫穿全書的是上海人對西方的鄉愁,提到彼得堡、巴黎、紐約作為後共產、貴族、流動的三方面的對照有點意思,尤其是點出白俄移民對上海人對西方“思鄉病”的植入有重大促動,這一點很是要緊,對比亞洲其他現代都會,“西方”可能更是暴發戶(或後來的快餐式、摩登機械式)而非貴族式的存在,遑論其他,而白俄是作為巴黎的過濾者、模仿者進入上海市井的,他們經過消化後的法式生活,在患難中仍要堅守的風度和情調,那種鄉愁,更容易被亞洲胃吸收、呼應,一如1950s香港電影中呈現的港式資本主義生活更易引起上海市民的共鳴一樣,都是經過消化的西方,進一步被上海消化下來。 (展开)